夜读九江丨(风土)渔在九江(上)

2022-05-28 20:02: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931

■ 崔若林

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域辽阔,为中国水面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以来,生活在湖边的人民,在与湖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文明,同时,在渔俗文化方面,也匠心独具,以自己的智慧和风韵,为这座丰碑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之成为鄱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湖乡渔业生产,不但沿袭传统的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渔民们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整理出不少渔谚和各种渔业生产的习俗。

如“清明鱼发躁”,“七上八下”“水涨三尺,鱼涨三丈”“进九鱼封口,惊蛰鱼开舌”“寒露霜降水推沙,鱼沉深潭客归家”等渔谚,曾指导着渔业生产和渔具的使用。“吃过中秋酒,工具不离手”,“春挂流水夏挂湾,秋挂草洲冬挂坑”,“七湖八港——七月堑湖,八月禁港”,“七堑金,八堑银,九堑菜湖,十堑全无”,“水退一尺,鱼退一丈”,“没有大网,捕不到大鱼”,“河里百种鱼,渔人百样网”等,都是代代相传的渔习总结和传承。

归纳湖乡传统渔业捕捞习俗,有百种之多。分别隶属网、钩、箔筌、杂特四大类。网具类有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敷网、插网、笼籇网等,此类网具有产量高,作业水域宽,作业时间长,机动性大,能捕捞各种水层鱼类的特点。钓具类有空钓、饵钓、弸钩等,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杂具类有堑簖、竹箔、叉、镣等,其结构简单,渔法简便,多为兼农、副业的渔民所用。特种渔具有跳白船、沉船、鸬鹚(鱼鹰)等。《星子县志》中录有明人吴守为的一首诗:“渔人湖上阵鱼丽,结队连舟十里围,击楫鸣榔同战鼓,烟蓑雨笠是征衣。水帘钻破金鳞窜,浪锦翻开玉鬣飞,网撒网收循序进,回来较胜猎禽归。”反映了当时湖中捕鱼的盛景。

每年5月,是鱼群产卵期,封湖禁渔,渔民多在此时造船、修船、补网。造新船要办三次酒,首次开工酒请船匠师傅;第二次“定星酒”,在上船梁时设;第三次是下水酒,亲友要送馒头、定胜糕、甘蔗等物祝贺。新船下水,要在船头钉4枚挂着红绿绸带的“如意喜钉”,又叫“利市钉”。舱内摆8盘食品,全带吉祥口彩。渔汛下湖撒第一网时,要把脚炉里的灰和一把蚕豆撒入网中,以讨吉利。

渔船出湖下水捕鱼叫出山,开始出山要放鞭炮,预祝丰收。大型渔猎活动,要打牙祭,也就是买鱼买肉聚餐,有的还要买猪头敬献老爷菩萨,同时还在鱼舱内放鞭炮,俗称“火覃舱”,希望鲜鱼满仓。当鱼舱盛满后(鱼舱可盛鱼3千斤左右)再捕捞的鱼要放入官舱,官舱盛鱼叫下官舱,亦要放鞭炮。每年7月开始堑湖,堑湖时,先打两根桩,桩上扎红布,叫红门桩。立红门桩要放鞭炮,这是堑湖的标号。“堑湖”就是根据在湖水开始降落时,鱼随水退的规律,使用竹或毫网堑住湖口,截捕退水鱼,最后竭泽而渔。每年8月开始禁湖,要插封标,放鞭炮,有的还请酒,请附近的头面人物支持关照。

农历十月,是湖口等地禁湖时期,渔民自觉收网,谓之“休渔”。至冬月开始捕鱼。第一天下湖称“开湖”。开湖前几天,渔民要划船到捕捞的湖滩水湾巡视,俗称“看水”。每至一处,要在船头焚上三支香,跪于船板,面向湖水祷告,以求开湖顺利。冬月十六日,船只集中于渔港,杀鸡滴血湖中,渔村长者在大铜锣上敲三下,放下锣槌,跪拜祭湖,鞭炮齐鸣,随之各船再开向湖面作业。腊月三十,渔船收网后,停泊在港湾,船头拼成一字排齐,进行休渔。春节过后开网时,各船约定吉日同时开出,这叫齐头并进。

都昌捕鱼俗称“牵鱼”,牵鱼作业依从习惯,或某地区公有,或某村公有,严禁外地外村人入内捕捞,纵是至亲,也只能捞3天“客水”,否则可视为蓄意侵犯,能夺其渔具。因捕捞方式不同,作业区亦有所别,一般是能拉网处,就禁止布钩放卡子。冬季湖水下落,鱼类集中于老港,则需共同商定捕捞时日,至时或鸣锣或响铳,允许捕捞的人等应声入港,谓“开港”,此前决不允许单独擅入。

 鄱阳、余干等地有栈湖、开港等渔事活动。栈湖即用竹箔编成屏障,置于内湖出口处,阻拦鱼进入大湖大港。竹箔中央装溜网和籇网,使鱼进入后不易逃出。栈湖视退水情况而定,最理想的季节是农历七月,次为八月。开港即为养鱼待捕的保护性捕捞方法,每到秋季选择水深、穴多,避北风且宜于鱼冬栖的河港,予以封禁。禁渔期订有乡规民约,有严格限制措施。开禁期则在立冬至小寒之间择定日期,集中数百上千条渔船,施以各种渔具,拉网式进行围捕。每年开港约20天 ,为当地渔民一大重要盛事。 

明清时期,大姑塘一带渔民,每逢正月十五、九月初九或出湖作业之前,必至天妃宫焚香“许愿”,以祈妈祖娘娘(传说为主宰水域的水神)慈航善济。如当年平安顺遂,渔业丰收,岁末须备三牲祭礼“还愿”,此俗民国时渐废弃。

渔业生产往往因丰歉的不可捉摸性、无常性等因素制约,给渔民的心理造成种种疑虑和困惑,所以渔俗禁忌较多,成为渔民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律行为或章约。如禁忌渔船上养猫,以避猫叫“没、迷”谐没有鱼之嫌;禁忌宾客尤其是妇人跨越船头上船,以避秽污染梁;禁忌在船头小便排溺,以避太阳神被亵渎;禁忌在船舵上晒衣服,以避不洁;禁忌鱼篓倒着放,以避鱼儿丢失;言船帆为“风扬”以避翻不吉;言“乌鱼”为“财鱼”,以谐发财有余;船钉论斤不论枚,取其多金贵之吉;出湖时遇手里拿着东西的男子,以为预兆“不打空手网”;清晨出湖尤忌撞见女人,故是时渔村妇女多主动在家回避……

渔灯是鄱湖渔俗文化的另一大景观。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广泛而朴素,大都反映了渔民的生活和向往。如逢年过节,舞着灯彩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大大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同时,人们通过灯彩表演,表达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期盼丰收、人人平安的良好愿望。鄱阳县田畈街镇以鳌鱼灯为突出,以示不忘地震之苦难,不忘观音菩萨大发慈悲、普度众生之恩德。鱼笼花灯,出自管驿前和水庙府,属太平神灯之类,由多种彩灯组成,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相传有24种灯彩组合。龙灯、彩莲船、虾灯、蟹灯、螺灯、蛤蟆灯等各地世代相沿。玩龙灯,为渔人“感龙赐恩”,表演内容主要是出龙、戏水、戏珠、盘龙等。表演时,采用民间打击乐伴奏,情绪热烈欢快,气势威武雄健,动作飞腾翻滚。彩莲船,在逢年过节伴随龙灯、花篮灯等灯彩即兴表演,配上新歌词,用锣鼓、二胡、笛子伴奏舞情活泼风趣。永修的船灯,由艄公、艄婆、姑娘三人表演,姑娘扮成翩翩少女,站在花船中间,行船起舞,艄公、艄婆属丑角,在左右撑船,作出停、摆、撑的动作,配以锣鼓,演唱灯歌小调“送喜茶”、“对歌”、“正月闹元宵”等载歌载舞,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未完待续)

ENTER TITLE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张江艳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