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你听说过瓷画吗?九江大中路上这位手艺人坚守了30年

2021-02-26 11:20:36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6619

大中路上有一个小门弄,门口是金器店,往里面一点是一个推拉门,门上贴着“画像 刻章”。门内空间很小,五六平米的范围被一方书柜划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店面也是工作区,后面是休息区,放着一个老式的摇椅。

店铺的主人叫刘九梅,专门从事瓷板画生意。这个不到6平米的空间,她一守就是三十多年。

泥火相伴

至今,刘九梅都还记得自己童年时期跟着父亲学习瓷板画的记忆。

“那时候小,但是就是耳濡目染吧,我记得父亲弓着身子,在灯光下一笔一笔,勾,划、撇,直到整个人物跃然于上,那时候觉得神奇极了。”小小的刘九梅向父亲表达自己想学画的意愿后,父亲扶着她的肩膀,看着她的眼睛说,“你可要想清楚,这件事不容易。”刘九梅点点头,只是那个时候的她并不知道这一学就学了七八年。

首先就是眼功,人物瓷板画和山水花鸟不同,“比如眼睛,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眼睛,同一只眼睛在不同的情绪的时候也是完全不同的。”到最后,刘九梅可以在纸板上把眼头、眼尾、上下眼睑的位置、走向一一对应出来,父亲让开始让她摸画笔。

每一门工艺都从来不曾有过捷径,要学好瓷板画,首先要掌握传统绘画,其技法繁多,对简单点、线的使用都趋于极致,而古雅彩立求于将古画韵味再现于陶瓷上,除了绘画技法熟练能运用自如之外,更加需要掌握釉料等陶瓷特有的属性。

从会到懂,再到自成一格,刘九梅数十年与泥火相伴,一路风尘只为初心不改。

遭遇冲击

瓷板画“以瓷为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绘画”,也就是画家把各种形象通过绘画语言体现到瓷板、瓷盘、瓷瓶等白胎瓷器之上,经纯手工绘制后高温烧制而成。最终形成的瓷像作品外观艳丽、层次分明,所描绘的对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当掌握了技巧之后,难的就不是技术了,相比起花鸟山水,人物画的好不好是最直观的。”刘九梅说,现在瓷板画的生意主要都是由老人家的子女亲属带着老人家的照片找上来,“最后就是看,像不像,如果不像,别人就不会买账的。”

走进刘九梅的工作区,仿佛时光穿越回上世纪,老式的台灯和钟表勾勒出一个怀旧的背景,桌面上放着各种工具,仅仅是毛笔就有二三十支,“眼睛用什么笔,鼻子用什么笔,毛发用什么笔,全是不一样的,每一支笔的大小、粗细、硬度都不一样。”一副巴掌大的瓷板画至少要用上十几种笔,画上三四天的时间。

瓷画制作要求十分严格,首先须在白瓷坯上用画笔勾勒出画像的轮廓,然后精绘细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制定型。

有人说,地球上平均每个小时就有3种物种灭绝。文化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有些非物质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机。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瓷画行业受到数码照的猛烈冲击,渐渐地,从事瓷画行业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的人正在渐渐离去。刘九梅说,据她所知,前几天还有两三个人和她一样在做瓷板画,现在市区就剩她一个了。

“不管数码科技多么发达,在人物情绪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远远比不上手工绘画,但在科技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要在时代的浪潮里继续传承下去,很难。”刘九梅没有带徒弟,“没有人愿意学了。”

初心不改

其实,刘九梅有个女儿,女儿儿时一直就在店里看着母亲画画,也许是骨子里的文艺细胞,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美术的天赋。看着店里的女儿,时光流转,和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竟然重合起来。

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期,前店后屋,统共六平米的空间被分为了两部分,刘九梅在前面画画,女儿就在后面写作业,闲暇的时候也不爱玩别的,就猫在一旁看刘九梅做事。

“瓷板画的技巧,她学去了七七八八,之前放假她回来也会帮着我一起画。”在大学学了学术专业,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保研,女儿“苦”出了求学路,刘九梅倍感欣慰的同事,心情也说不出的复杂,“她现在在南京做国企的管理层,薪水待遇都是不错的,我这行只能糊口饭,我不希望她回来接手我的摊子,但是这门家传手艺难道就要失传了吗?”

刘九梅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手机,她正在学习在网上接单,她说只要自己还画得动就会一直画下去,“几乎每天都会有客人上门,九江还有很多老人,他们还惦记着这门手艺。”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周慧超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