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熟悉,看到陈木英,大家绝对猜不到她今年已经74岁了。腰板笔直、目光如炬,一头短卷发干练又浪漫。
儿子廖洪涛说,记忆里小时候吃鱼的机会特别多。虽说那时候家里负担挺重的,父母工资都不高,但每星期总有几天有鱼吃,“什么鲫鱼、鳊鱼、草鱼轮流吃,这都是妈妈的功劳,因为我有个爱钓鱼的妈妈。”
在我们身边,喜爱钓鱼的男子不少,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男性爱好钓鱼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但是陈木英不一样,从30多岁开始,接触到钓鱼的那一刻,她好像就碰到了命中注定的“情缘”。
选饵、打料、投饵、放线……然后就是静静地等待。这天早上下着蒙蒙小雨,陈木英带着一个小帽子,坐在鱼塘边,紧盯着水面。雨水有的透过帽子织物的缝隙流下来,她的脸上却波澜不惊,看不出一点儿别的情绪。
“钓的不是鱼,是这里的山水风景。”陈木英说,一开始自己会为钓鱼的收获而感到感性,但是近些年却越来越享受钓鱼时的那种宁静,“身心全部放松,纵情山水,仿佛和自然融为一体,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年轻时,因为在浔阳区老年体协工作,陈木英有机会接触到钓鱼这项运动。说起最初的印象,陈木英笑了起来,“那个时候三十出头,心性还不定,看到用蚯蚓做饵,心里还念叨着‘蚯蚓怎么这么可怜儿啊’,心里紧张得蹦蹦跳,取点的时候拿不准,碰到鱼上钩时手忙脚乱,让鱼跑掉了。后来师傅领进门,鱼儿上钩的一瞬间,收获的喜悦就把什么都忘记了。”
2000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举办了首届女子钓鱼比赛,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女子钓鱼比赛。陈木英代表九江市也参加了此次大赛,虽未取得靠前的名次,但在她看来,这次经历飞不寻常。“这次比赛有四五十名女同胞参赛,选手的年龄结构跨度很大,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则刚刚成年。”直到参加了这次比赛,她才知道钓鱼不是男性的“专利”,更没有年龄的限制。通过比赛,她结识了许多女性钓友,她们在比赛之余促膝谈心,一同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切磋钓鱼技艺,获得了友谊。
“我曾经在九江发动过很多身边的女性朋友,和我一起钓鱼,最后都不了了之,首先钓鱼是一项运动,对体力有要求,其次钓鱼经常面临日晒雨淋,还有的时候要在外面露营过夜。对于女性来说,很难坚持下来。”直到那次比赛,陈木英才发现原来全国有这么多人和她一样,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只为了自己真心的爱好而坚持下来。
“她们有的为了钓鱼去学开车,有的为了平衡钓鱼和带孩子的平衡做出巨大努力,我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力量。”30多岁时爱上钓鱼,一晃已有40年了。随着钓鱼经验的不断丰富,陈木英的钓鱼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现在的陈木英钓鱼技术有目共睹,在九江市钓鱼协会里担任组长,带着一个15人的队伍,每到空闲时,就组织大家外出钓鱼。
她记得记得有一次上了一条15斤的大青鱼,自己臂力不够,只能“让”着。“钓鱼其实很讲智慧的,比如上了大鱼,不能硬拉,那样容易断线或者断杆,只能先‘让’着它,找着机会就拉出睡眠,我们钓鱼的人都知道,鱼喝一口风就软下去一些,就不会那么‘弹’了。反复几次,鱼的韧性就没了,就可以一下子拖到岸边了。”这也是一个比拼耐心的过程。
现在的陈木英平时帮着孩子带带孙子,但她一有时间就去钓鱼,城区周边到处跑,长江边、水库旁、小溪、湖塘都是她爱去的地方。“只钓春秋,不钓鱼”,陈木英说,每次钓鱼时望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空气,闻着野花野草的芬芳,什么烦恼、忧愁都抛到脑后。
最近,她还拉上老伴儿,和她一起外出钓鱼,“他写字画画,我陪他研磨备纸,我钓鱼,他陪我看山观水。”碰到运气好时,钓上几公斤鱼来,拿回家清蒸或煎炒、红烧,看着儿孙们吃得“满嘴流油”,陈木英只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