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保家卫国时,他们冲锋在前,不计生死;脱下军装后,他们在各行各业讲奉献、当表率。在我们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为共产党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兵们,他们大多已是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当年都在在枪林弹雨中历经生死,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用生命书写军旅无悔!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的军旅故事,再现他们的奋斗事迹,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致敬这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在经济建设发展中一往无前的老兵们!
徐恒裕受毛主席集体接见的合影
旅途中的徐恒裕
他出生在旧社会,13岁给资本家当学徒,尝尽人间辛酸;1956年入伍, 一路凯歌,一路充实,成为了军中骨干,数次在战斗前线与死神擦身而过;他因表现突出,受到毛主席、贺龙等中央领导集体接见;他退休后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余热,传播正能量,用一支生花妙笔,抒发家国情怀。他就是九江军分区原政委徐恒裕,1935年11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军区机关宣传 教育组组长、师政治部主任、政委、九江军分区政委、中共九江市委常委等职,正师级。在部队亲历“炮击金门““炮轰瘟神“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等战斗,荣立优等物质奖(相当于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10余次,受到中央军委炮兵和政治学院通令嘉奖各1次。在地方立三等功一次。1999年12月移交九江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安置。今年86岁的他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他的人生经历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精彩曲折,耐人寻味。
徐恒裕在侦察敌情
响应号召 毅然入伍
端午节前夕,天气炎热,记者随九江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一行来到徐恒裕老政委的家中采访。初见徐老,只见他身材挺拔,思维敏锐,笑容满面,说话中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全然不像一位86岁的老人。在交谈中,徐老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和那段峥嵘岁月,在战斗一线他曾与炮弹多次擦肩而过,想到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他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我姓徐,名恒裕,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能过上永恒富裕的生活。可是在人吃人、人剥削人的旧社会,穷人是永远富裕不了的。我父亲13岁就给资本家当学徒,一辈子拼搏,仍然未能摆脱贫穷地位。我12岁因家庭贫穷而失学。第二年经过努力,考上了初中,我向父母哭着要上学,可是家境贫寒,父亲只能把13岁的我送到桐城县城关给资本家当学徒,其实是干打杂的活。”徐老说,那时候的穷人没有什么生存保障,被“三座大山”压迫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1949年2月,徐老的家乡解放了,从此穷人获得解放。1949年10月,他参加了工作,1953年1月被选调到桐城县人民银行工作,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当时在人民银行工作,每月工资有42元,生活条件相当好了。但1956年,我为了响应义务兵役制在我县第一次实行,我将长期在城里和我一起生活的母亲送往农村的哥哥家里,我还放弃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条件,毅然参军入伍,被分配到福州军区炮3师当计算员。”就这样21岁的徐恒裕走进了军营,在军旅生涯里,他敢于冲锋陷阵,勇于努力奋斗,在摸爬滚打中,把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建设,献给了人民事业,献给了国家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在人生旅途中的别样精彩。
侦察班战友合影
战斗前线 惊险逃生
徐恒裕入伍后,进入福州军区炮兵任计算员。计算员要会三角函数,可他连正负数都不会,为了担负起战斗任务,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学习,晚上站岗回来就在煤油灯下补习文化,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战士。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一种奋斗精神,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在徐恒裕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他参加的炮击金门战斗。“出发那天,我吃过晚饭正在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还未洗,突然听到紧急集合哨声,大家立即整装出发。原以为只是战术训练,脏衣服都放在脸盆里,结果是奔赴厦门前线,参加了“八•二三”炮击金门战斗。”当时徐恒裕在炮3师39团7连任侦察班班长,奉命带一个班在前沿观察所执行侦察任务。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战斗正式打响,我军万炮齐发,共打死打伤敌军5000余人,敌军也疯狂进行还击。有一天有560发炮弹落在他所在的7连阵地,那一天可谓是惊心动魄!
有一次他接到命令,带一个班到8连协助加修工事,敌军突然向阵地炮击,他们迅速隐蔽在炮二班的弹药室内躲过一劫,不远处的一根铁标杆都被炮弹炸断。还有一次,他与班里战友蹲在四炮位工事出口处吃饭,敌军突然打来一发炮弹,在一炮位前爆炸,他们刚跳入隐蔽工事,紧接着敌人的第二发炮弹就在他们吃饭处一米多远的地方爆炸,菜盘被掀起的厚厚泥土覆盖住了,那真是惊险逃生!至今徐恒裕都记得非常清楚,五个月的炮战中,全师牺牲了20多位战友,其中有两位是他同乡。
“我经常思念他们,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都非常难过。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牺牲的战士们,用他们的牺牲精神,激励我们多做些有益于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传播正能量。”说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徐老禁不住泪光点点。
军队就像一个大熔炉,在从军经历里,他始终把传承党和军队优良传统作风贯穿于实践之中。他的开拓创新、奋斗创业之举,多次受到表彰。1957年,他出席中央军委炮兵战斗训练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和贺龙元帅等领导集体接见。1968年,他出席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参加过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1984年,他再次有幸参加北京国庆观礼,见到了邓小平检阅部队,当看到游行队伍中打出“小平您好!"大幅标语时,激动的他眼里噙满泪水,他坚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徐恒裕与家人在一起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参加过战斗,让徐恒裕有了更强烈的军人责任感,也让他对国家和人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1980年,时任炮3师政治部主任的徐恒裕,奉命带领所属部队官兵与驻地南安县梅山镇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取得可喜成果。同年5月《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的共建做法和事迹,受到总政治部和福州军区领导称赞,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努力奋进的徐恒裕一步一步走到了炮3师政委的岗位。1985年11月炮3师撤销,他调到九江军分区任政委。1991年2月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选择在九江安度晚年。徐恒裕有三个儿女,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在部队里保家卫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一家人难得有时间相聚。
今年5月,徐老在他写的一篇文章《 军人的使命》里写道:“大儿子章晖本月回北京休假,计划月底返回。我和他妈妈已10年没来过北京,特赶来相聚。凌晨两点多,章晖突然接到军分区电话,说他所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他要求军分区机关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指挥下,迅速采取行动,安排机关和人武部人员赶往现场,组织民兵参加救援工作。本人不由分说马上收拾行李,让他爱人用手机买了第一班返程飞机票,网约了滴滴出租车,没有惊动我们睡觉,就悄悄出门赶往机场,从北京飞西宁,再转机返回了果洛。早上起床后,老伴以为儿子还在睡觉,特地上街买了梨子、冰糖,准备熬梨子冰糖汤给他喝,治疗其咳嗽。当买回这些东西时,得知儿子已乘飞机返回青海,她哽咽流下了眼泪。但她心里是高兴的,觉得儿子做得很对,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装在心中,视灾情为命令,立即奔赴灾区第一线。”
“军人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必须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摆在至高位置。我和老伴在结婚的最初十五年里,一直两地分居,一年只能见一次面,3个孩子都是老伴一个人带大。离家42年,只陪老母亲过了一个春节。”这就是军人家庭“爱的奉献”,这就是军人使命的一个缩影。
三个子女不在身边,徐老和老伴相依为命。但他活得依然精彩无限,活力十足。他喜欢旅游,热爱写作。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要写一篇游记与大家分享,笔墨传情,礼赞祖国。如今,他已出版两本专著《杖朝抒怀》,收录了他的游记、演讲稿、杂文、书信、诗歌等。“徐恒裕退出领导岗位后,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在游览名山大川时,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中提炼的思想成果弥足珍贵。他以独到的视角,在赏景中阅世,于品文中读人,让我再次看到老战友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容豁达的思想境界。他的文章视野开阔,刚正奋发,思绪流畅,文笔严谨,大度而不拘泥,清静而不混沌。”武警部队原副政委、中将隋绳武在书中的《序言》这样写道。
回眸往事,42年的革命生涯,徐恒裕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群众。信仰、忠诚、宗旨、战斗、作风、纪律、创新、荣誉,每个词都是他难忘的心路历程,每个词都是他人生的前行动力。
(梅曙平 姜伟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雪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