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就听说,外婆家的村庄——永修立新竹岭自然村,现在搞得非常漂亮了,一直想去看看,因为疫情,直到端午前才去亲临其境欣赏了一番。
那天,我和妹妹从县城打车出发,因为现在都是柏油马路,而且村村都通了路,所以半小时不到就抵达了。
一进村庄,我的眼睛顿时一亮: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就连村口的碾子屋和碾盘也修缮翻新了。
如今的碾子屋和碾盘,虽说都脱下了岁月斑驳的旧衣服,换上了漂亮的新装,但经修缮的部位依旧与原有的风格一致,添配的石料也与原有石料的材质相同,色泽相仿,就连补配的纹样图案也尊重了原有的风格、手法、保持了历史的风貌。可谓是传统与时尚同行,旧颜与新貌并存,十分用心。
走进村口,一棵枝繁叶茂、粗壮高大、500多年的香樟树直入眼帘;村前村后,绿树成林、绿阴如盖;一条条宽敞又平坦的水泥公路,外通四面八方、内通每家每户,快捷又方便——我坐着轮椅都可屋前屋后地四处转转,轻松自如。地面干净又整洁,一栋栋白墙红瓦小洋房坐落其间,在蓝天白云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看着那村前的香樟园、农耕休闲体验园等乡村原生态风景,令人不禁想起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个,如诗似画的秀美乡村居然是外婆家的村庄。
须臾,我的思绪顿时回到了童年。
儿时去外婆家,给我最大的印象是:进村要爬坡,进屋要爬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年中秋节,母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妹妹去外婆家看平安戏。一进村口,左一个坎又一个坡,母亲只好用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推着我一个人,放下弟弟妹妹自己走。而当年的他们都很年幼——一个5岁、一个3岁,那村前的坡长,门槛也高,他们根本过不去。
母亲见状,就示意弟弟妹妹朝牛栏那边的斜坡爬着过去。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牛是农民的命根子,都拴系在村前屋后,大小便都是随地拉。以至到了外婆家,搞得他俩身上一股牛屎味,令人哭笑不得。
“你看,真美!尤其是这香樟树,还戴上了一级保护的“勋章”!现在没人敢乱砍乱划,都比以前更漂亮了!”妹妹打断了我的思绪。
“嗯,看到了!确实很美!确实比以前更漂亮了!”我坐在香樟树下,抬头望向前方,说着说着就欣慰地笑了。
那天出村子回家时,在村口碰见了梅舅妈——她和我母亲是同辈,曾住在外婆家的屋前,她提着菜篮子从菜园回来,认出我来了,很是开心又热情,一个劲地拉着我的手说,上她家坐坐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她家坐,就在村口寒暄了一番。
而梅舅妈得知我的近况后,除了夸奖我坚强乐观和勤奋上进,就是赞叹现在的国家政策好。末了她不禁又笑着补上了一句:“佬喂,你有福气哦——生在好时代,手脚不方便也不会挨饿受冻。不像我们当年,住的是土墩屋,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还没有书读!那时不到过年过节,桌上很难看到腥(荤菜),上个街还要先上山砍担柴或剥袋米去卖,来来回回几十里路都靠双脚,脚踏车都没得骑呢。哪有现在这样好的条件哟——住的是小洋房、上下两、三层,吃喝用的都是自来水,每日不离腥,出门都是车,都不用走路咯。多好啊,多好哦!”
说得也是呢,现在的惠民政策,不但让老百姓衣食住行有了保障,而且还住得温馨舒适。如今,农民都丰衣足食,整个村庄焕然一新,就连外婆家这村前的香樟树,都穿上了新时代的“名牌衣服”。就像那张贴在村子公路边农户墙壁上的农耕文化字画的下标语:美丽竹岭村,宜居我的家。
写到这里,梅舅妈那掩饰不住的笑容蓦地出现在我眼前,那笑容似一朵花,一朵新时代的乡村之花,缓缓绽放,绚丽无比!
( 夏雨)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