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明家庭】徐洪泉: 好家风代代传 好家训记心间

2021-09-07 09:35:16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0315

“敬业守纪,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永修县委办公室的退休干部徐洪泉道出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多年来,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得良好家风代代传。他说,家是社会的细胞,是孕育伦理道德和拉近亲情的温床,良好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洪泉家庭被评为九江市第二届文明家庭。

徐洪泉出生于涂埠镇一个耕读世家,他的家庭所立的家训、家规和家德代代相传。徐洪泉说他从四五岁起,就在祖父的严格管教下读书、写字、打算盘。他也是这样要求子女的:每天吃过晚饭,他陪着五个孩子同坐在一张长桌子四周,督导他们做完学校的作业并检查没有错误后,安排每个孩子写三张毛笔字,画一幅画,从孩子读小学二年级一直坚持到初二。如今,他的五个孩都是能写会画,儿子已出版《洪源术集》。

徐洪泉与妻子相敬如宾,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 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家中祖孙三代相处和睦。有一次,他和老伴到市妇幼保健院看望长女,女儿看到二老来了,立即向领导请了假,从办公室出来挽起他们的手臂就要走。二老不同意,说:“等会有群众来办事怎么办?”他们坚决不让女儿离开大厅,二老在大厅一排椅子上坐了将近两个小时,到下午六点下班才和女儿一道回家。“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诚诚恳恳,一切让父母放心。”徐洪泉说道,他当时就是想告诉女儿,要有敬业精神。

为了增进子女间的感情,徐洪泉在家订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老大毕业以后要帮助老二,老二毕业以后要帮助老三……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大儿子总是说:“大姐在我读书的时候出不了少力。”二儿子也经常说:“我在西安美院那几年,不是二姐办电子琴班,我一年上万元的学费从哪里来? ”如今,孩子们彼此之间不仅都心存感激,互相帮助下一辈。徐洪泉说,对于曾经为家庭付出的孩子,做为父母他的心里也要有一杆秤,一本账。

在徐家祖辈在家谱上记录了这么一条家规,“犯法之事不做,无理之事莫为;勤俭持家之本,耕读人生上策;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徐洪泉不仅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子女,更要求子女们要秉持家风,教育下一代。他时常告诉后辈,人活在世上是要有同情心,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伸伸手、搭把劲,总能给人以温暖。2012年,儿媳的单位有一个学生得了白血病,说起这件事,儿媳就眼眶湿润,学校组织捐款,她立马捐出了2000元,而她当时的工作也只有2000元。

徐洪泉说,家教是传承精神文明最直接有效的载体,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无法自知也无法把控,但要在单位时间内多做点事,尽量增加生命的宽度。一个人首先要懂得爱父母、爱家人,才能真正做到爱祖国、爱人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璐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钟千惠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