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农业生产开始放“卫星”(亩产万斤粮),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单位办公共食堂,不准社员在家起火烧饭,男女老少一律在生产队食堂用膳,这吃饭还分几个档次,如:劳动力、半劳动力、老人、小孩。那年我读五年级,理所当然按小孩档次用膳,每餐一碗半稀饭只能应付我这正在发育成长的少年娃。在那特殊年代,为了填饱肚子,我干过许多连大人都尚未做的事:打莲蓬、卖莲蓬、挖野菜、舂米、磨粑、砍柴等。
说起打莲蓬,仿佛是昨天的事。那年放暑假,父亲叫我替他放牛,并一再嘱咐,牛要牵在手上,放饱了就牵回来拴在牛栏里,千万别让牛跑了,一旦跑了就会糟蹋庄稼。我嫌父亲话多,不耐烦地答应:“晓得”。可是,你不让它跑,它却偏偏跑了,而且跑到湖里去了,当时我吓呆了,只顾捉牛,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跳入水中,幸亏这湖水不深,不然还会喝几口湖水。盛夏,这湖水在30℃左右。我虽在追牛,但被这一湖野莲蓬(因荷花是红色的)吸引住了,我边追牛边打野莲蓬,牛没有追到,可打了十几串莲蓬。太阳快落山了,牛还在湖中,心里正在着急,父亲突然出现在我跟前,看我这落汤鸡模样,又气又笑,气的是没有听他的话,让牛跑了,笑的是,我这宝贝安然无恙,而且还有收获。父亲自己下湖把牛捉上岸,等我们回到家,月亮已挂在天上。母亲见我回来了喜出望外,生怕我在外有三长两短,她打来热水,让我洗掉身上的污泥和汗水,真够舒服。
第二天,我把打野莲蓬卖钱的想法告诉父母,征求他们的意见,也许是湖水不深,父母亲同意了。我急忙带上装莲蓬的袋、绳子和扁担,来到湖边,望着那像映山红似的一湖荷花和已成熟的果实——野莲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心情好,干劲增,一上午打了一担野莲蓬。下午告别父母到九江去卖莲蓬,来到大中路,我吆喝:“卖莲蓬,鲜嫩的莲蓬,五分钱一个,卖莲蓬啊!不甜不要钱。”九江人喜欢莲蓬,不到晚上7时,我就卖完了,来到九江的姨娘家。第二天,用卖莲蓬的25元为父母各买了一双雨鞋,他们第一次穿上这崭新的雨鞋,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这儿子虽年少但很懂事,将来定是个精打细算的孝子。”我把父母的话铭记在心。参加工作后,我当上单位主办会计,把精打细算写成横幅,当作座右铭挂在办公室,是它给我力量,换来一张张奖状和荣誉证书。
退休后,我要把精打细算当做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周海应)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雪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