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丨关于糖的儿时记忆

2021-10-12 10:24:51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748

  上午买菜时,偶遇一位卖麦芽糖、谷糖的老人正在敲板糖(桐城方言,把麦芽糖、谷糖的黄褐色浓稠液体——软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黄白色糖饼,即白饴糖),10元一小袋,见此情景,一下子把我拉到童年时代。

  在物质困乏的年代,饥饿时能够得到一块糖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甜在嘴里,笑在脸上,美在心里。孩提时,早晨吃稀饭若是加上一勺白糖,似乎是世上最好的早餐。只要有糖,我们可以不吃饭。常常希望家里来客人,或者大人带我去亲戚家做客。按照我们的风俗,家里来客人,打三至五个糖溜蛋让客人先吃,垫垫肚子,客人有时吃不下或者不吃那么多,家里的孩子就可以分到一份羹。

  我们孩提时弄到糖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农家做房子上梁时,木匠师傅把花生、方片糕、花豆和水果糖一并从梁上撒下,大人孩子都可以一起抢;农家结婚大喜之日,新娘快到新郎家时,新郎家有专人负责撒香烟和喜糖,让大家去抢,也是防止人们难为新娘入室;有时看到谁家有远方的客人来,运气好的话,也可以分到客人带来的水果糖;或者干脆花几分钱在代销店买颗水果糖解解馋,甚至有时偷偷地跟在代销店的货车(牛车或手扶拖拉机)后,用手在装糖的麻袋上抠一个窟窿,抠出一点“牛屎糖”(古巴糖)过过嘴瘾。到了寒冬腊月,家家户户用红薯或白米熬糖稀,春节前再制成冻米糖。制糖当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用,之后大人将冻米糖收藏好,等过年时家里来客人就抓一些冻米糖招待,孩子们可以一起分享。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能够自作主张的莫过于把家里的牙膏皮、鸡毛、鸭毛、鸡胗皮(鸡内金)、塑料制品(旧塑料鞋底、塑料瓶)等,交到换糖人手里,换来一小块板糖。一听到换糖人用铁棒敲击铁盘敲出有节奏的声响,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在家翻箱倒柜,找能够换糖的物品。不一会儿,孩子们围绕着货郎担,眼盯着、手比划着换糖人下手,希望他敲的面积大一点,再多一点,哪怕是多一点碎末,我们也要,我们要和小伙伴们分享糖的甜蜜,在舌尖上回味无穷。

  最难忘应该忏悔的一次吃板糖经历:有个外乡的中年男子卖板糖,我们中有个大伙伴警惕性特别高,把他当做嫌疑阶级敌人向大队民兵连长报告,大队以“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的理由,收缴他的板糖和卖板糖的器具。大队把收缴的板糖奖赏给我们这些孩子吃,当我们喜滋滋地吃完之后,满脸忧愁的中年男子向我们索要包裹板糖的塑料纸。那时很小,我们无法体会这次吃板糖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现在超市里的糖果种类、花样多如牛毛,可是吸引我的还是那渐行渐远的纯天然板糖,那是真正的有魅力有味道的美食,是永恒的甜蜜记忆,也伴随着一丝丝忏悔意识。


( 慈航)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