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与中医所讲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相对应的。春夏两季万物生长,整个自然界阳气充足,能够帮助人体更好地补足阳气,进而也就有了冬病夏治等中医理论。而到了秋冬,自然环境逐渐变得寒冷萧索,人体随之变为闭藏的状态,阳气下沉,更适宜养阴。
谈到养阴,许多人立马联想到进补,除了在适量范围内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外,其实还有不少中药也能起到补益的作用。在中医里,脏腑间的补益有什么关联?有哪些针对冬季补益的方子?只有阴虚的人才需要养阴吗?
金水相生 五脏补益关系密切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思想,在中医里也有所应用。在中医看来,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的水液运化代谢。
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难经》中有“虚则补其母”的说法,也就是讲如果某个脏器亏虚,那么不能只对它本身进行补益,还要补其“母脏”,比如肺气不足,总是感冒咳嗽,则要补脾,而肾气不足则要补肺。
因此,在秋冬同时对肺和肾进行补益,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作为“母脏”的肺强健了,肾才能更有力量。肺气不足的人在冬季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汤剂来调理。曾有一位患者在天气寒冷时容易胸闷气短,在服用了一段时间黄芪、麦冬、丹参等中草药组成的方剂后,有了明显好转。
黄芪这味药主生发,有益气的功效,能够很好地为人体“提气”,补足人体阳气,与有滋阴作用的中药一起服用,还可对气血不足进行调理。而麦冬正有着滋阴收束的作用,丹参则可以活血通经。另外,玉竹也可以加入此组方,其滋阴但不生湿,相比滋阴敛湿的石斛,更适合在冬季服用。
草木无情 精血亏虚血肉来补
中医讲“肝肾同源”,肝和肾同为人体先天储存精华物质的脏器,因此也有着“精血同源”的说法。冬季也是补肝养血的好时节。由当归、川芎、芍地、熟地黄组成的“四物汤”是一道经典的中医传统药膳,最早记载于唐朝的《仙授理伤续断方》,有着补血、养血、活血的效果。熟地黄适合体质偏寒的人,体质偏热的人则可以将组方中的熟地黄替换为生地黄。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首次提出“草木无情,血肉有情”的理论,指的是相比中草药,有血有肉的动物药能更好地达到滋补的目的。对于精血亏虚较大的人来说,更是需要通过服用“有情的血肉”来补益。
中医讲“肺与皮毛相表里”,也就是说肺的亏损会表现在皮肤和毛发上,一个人如果肺气不足,那么皮肤会变粗糙,头发也会没有光泽。反之,皮毛入肺经,由驴皮制成的阿胶能够起到润肺的作用,同时还能入肾经和肝经,在养血的同时帮助人体在冬季更好地保持收藏状态。
当然,草木与血肉并不毫无关联,而是相辅相成的。像是“四物汤”,原本就有补血的作用,与阿胶共用能加大其滋补的力量。
健脾理气 打开补益通路之门
中医将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主要包括心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下焦则为肾、膀胱、大小肠等。人体吸收代谢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是由上而下的,心肺宣散精气,脾胃运化,肝胆疏泄,渗入膀胱和排泄废物。
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的“二陈汤”能够增强“中焦”脾胃的运化能力,将肺气下拉至肾,“打开补益的通路”,促进营养吸收,也就是中医讲补益时常提到的“开路方”。同时“二陈汤”还能调理脾胃虚弱,防止因阿胶性滋腻引起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的症状,以及由于代谢不全生痰生湿的情况。
而白芷、香附两味药具有理气的功效,尤其擅长理下焦之气的运行,帮助营养物质顺利代谢,同时还具有调经的作用,也可与阿胶一同服用。
小贴士
不只阴虚的人才需要养阴
养阴指的是滋养人体的有形物质,如果将人比喻成燃烧的蜡烛,那么阳是火焰、阴是蜡烛本身,想要让蜡烛烧得旺、烧得久,就必须好好滋养蜡烛。因此,并不是只有阴虚体质的人才需要养阴,无论什么体质的人都应借力冬季好好调养身体。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只防治疾病、调理身体,补益也需要遵医嘱,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益方法。胶类补益品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性多滋腻,普通人或脾胃较弱的人通过“开路方”便可顺利进补,但如果脾胃过于虚弱,一日三餐都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就不适合了。
另外,养阴除了进补,还包括不做与季节、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事。冬季人体处于闭藏状态,也不适宜减肥,不仅难以将体重减下来,还会破坏身体的最佳状态,导致抵抗力降低。
(据《北京晚报》消息)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张江艳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