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历史回眸)6月往事之——从《型报》到《九江日报》

2022-06-25 19:34: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024

6月往事之——从《型报》到《九江日报》

■ 冯晓晖

概述:

1949年6月10日,《九江日报》创刊发行。

1949年6月2日,市军管会发布接管布告,要求原伪政府及公营企业、市政企业各部门之供职人员,均应照常供职,并将过去所有资产、卷宗、档案、表册等向市军管会办理交待。物资接管处、交通接管处、文教接管处、军政接管处、公安局分别接管所属单位。

是日,军管会没收《型报》社,宣布归人民所有。6月10日成立《九江日报》社,由市军管会直接领导,社长李定坤。9月1日,定为地委机关报,由中共九江地委直接领导。

评述:

1861年九江开埠,外来文化随着西方的兵舰、传  教士和商人们在浔阳江畔登陆,新闻报纸、电报电话等近代资讯媒体首先在九江立足,再以此为起点向全省传播。

1890年,江西省第一份报纸《Thechurchadvocate(教会倡导者)》在同文中学诞生。1904年,第一份官商合办报纸《江报》在九江创刊。清末、民国期间,有明确记载的在九江(含下属县)出版发行的报纸、周刊近百种,《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都是当年报刊用过的名字,民国的《九江日报》自1919年创刊,出版发行近20年,在本地及周边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1938年日寇侵占九江,百业萧疏,1945年光复后,九江也没能恢复元气,新闻出版业大不如前。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江本地只有《型报》尚有一定的发行量和影响力。

1945年11月20日,《型报》在吉安市永丰县创刊,为不定期八开小报,该报与九江并无关系。当年在吉安办报是有其特殊背景的,由于日寇侵略,南昌被占领,民国江西省政府机关迁往吉安泰和县,江西的印刷厂原都集中在九江、南昌两市,亦跟随着政府将机器设备搬迁至吉安、泰和、赣县一带,直到抗战结束后,这些印刷厂家也随之迁回原址。1946年3月,这份吉安永丰县的小报迁至九江,同年5月16日改为日报,每日出对开一大张。

《型报》的企业性质为民办私营,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发行人负责制,董事长初为世界著名学者、植物学家胡先骕(中正大学校长、庐山植物园创建人),监事长为民国永丰县卸任县长常赐如(到九江后改任董事长),发行人为永丰县政府卸任秘书余天问。曾有研究者称,《型报》与国民党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常赐如和余天问都已在官场上出局,他们创办《型报》并带着它离开曾经任职的永丰县转到九江,显然是基于商业目的。

报纸的老板很有眼光和魄力,扎根九江后,《型报》很快压倒本地报刊,成为在本市及周边省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新闻媒体。不仅在湖口、德安、瑞昌等下属县分销处,在省内亦远及永修(民国期间永修属南昌)。在省外《型报》的分销处遍及湖北黄梅、武穴、麻城,在安徽,它还是安庆市、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等地发行量很大的报纸。

1947年,由于内战局势不稳,夏都庐山日趋萧条,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庐山版》也难以为继,因此将印刷发行业务委托《型报》代办。当年8月,《型报》发行分刊《庐山报》,到此,《型报》也走到了顶点,能接替国民党党报在夏都发行日报,已不是一般身份的地方报纸了。

《型报》在九江的这些年,不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出过一些知名的记者、文人。据笔者查询,军旅作家彭荆风在《型报》做过练习生,他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被收录于现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文化传播者周达民在《型报》做过校对,当代诗人吕亮耕曾担任过总编辑、主笔。

1948年下半年起,九江的经济形势愈来愈差,各行各业趋于关停倒闭,报纸也没了市场。1949年初,由于我军占据江北,航运受阻,《型报》的省外发行断绝。1949年4月23日的《申报》,在《安庆去来》一文中介绍安庆的形势,提到“过去九江的型报,在安庆、望江、宿松、太湖是一个大的销场,现在亦因为战争隔断了。”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6月2日,市军管会发布接管公告,没收《型报》社,宣布其归人民所有。6月10日,《九江日报》社成立,社长李定坤。在《九江日报》创刊号的头版的左上角,刊登了《九江军事管制委员会关于没收型报的决定》,明确指出“型报长期以来以私营为掩护,实际是国民党反动派中宣部直接领导的宣传机关。”

关于《型报》的所属性问题,后来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看法,有人提出它还刊登过支持我党的文章。笔者以为,这种讨论并无太大意义,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且有较大规模的报刊,必然会刊登后人看来有很大问题的言论,比如“剿共”之类的言辞,这是新闻媒体所无法避免的。

政治宣传是我党高度重视的工作,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宣传部门将独立办报和印刷出版工作放在第一位,比如《解放日报》的发行就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我党提出的先决条件。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解放任何一座城市后,除军管单位外,首先要建立一报(当地日报)一店(新华书店),这两个单位最早开展工作。没收当地报社,启用印刷厂,迅速印发传单、公告等,是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我党政策的重中之重。

因此,《型报》的故事也应该结束了,它必须将自己的位置让给新中国的《九江日报》,这是旧中国所有新闻报刊必然的结局,这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必然。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吴雪倩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