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九江七旬老匠人赵宋珍,可化“朽木”为神奇

2022-06-25 19:40:00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940

  根雕是一门让枯木逢春的艺术,以一定自然形态的枯树奇根异木为基材,经人为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在柴桑区城门街道金兰村,年近七旬的老匠人赵宋珍,他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将一块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截斑驳奇特的枯木重新焕发活力,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化“朽木”为神奇,让人惊叹不已。

image.png

弃浮华藻饰 展示自然美

  走进赵宋珍的家,如同置身于一个根雕展览馆,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跃入眼帘:雄鹰展翅、老鹰捕鱼、金鸡报晓、百鸟朝凤……一件件制作精美、造型各异、形象逼真的根雕作品映入眼帘,无不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image.png

  据赵宋珍透露,自己没有读过书,受家里长辈的影响,从小酷爱各种手工艺制作。后来在市场上贩卖粑印为生,因为做粑的人越来越少了,没有办法维持生计,他便与根雕结缘,传承树根造型艺术,将荆疙瘩变废为宝。

image.png

  “作为一名木根雕手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赵宋珍说根雕艺术过程复杂,充满坎坷艰辛。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需要创作者全身心地投入。他告诉记者,根雕保留了树根的自然纹路和天然色彩,造型逼真,形象生动,讲究质朴,弃浮华,去藻饰。一个好的根雕摆件,要巧妙地运用树根的形态之美,并结合人工的细琢精雕。

image.png

  “选材很重要,一定要选经久耐用,不腐不蚀的材质。”说起根雕,赵宋珍眼睛里透着光。为了寻“根”,他经常在庐山市、九江市区等地的山坡、沟壑探险寻宝,发现哪里整地刨出的树疙瘩、树根应收尽收。发现谁家因改造老宅基挖掉的老树根、下脚料,他都精心筛选,为了取材他几乎跑遍了九江地区大大小小的100多个山头。

  赵宋珍说,根雕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面对这些“宝贝”,他需要不断地揣摩、打量、构思,以期最大化地利用原材料的天然形态,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最后完成满意的艺术形象。无论哪件作品,他都只有“十拿九稳”,才敢动第一刀。

  大刀、小刀、木锉、刨子、斧子,十八般“兵刃”样样俱全,在他的手上,能看到不少或大或小的伤疤。直到作品顺利地完成,他的脸上才会流露出欣喜之情。

让根雕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在木桌旁,赵宋珍正在进行根雕创作。只见他歪着头,俯下身子,一手拿着雕塑刀,一手拿着凿子,小心翼翼地对着半成品进行雕刻,伴随着有节奏的敲打声,木屑纷纷落地,一只老鼠即将成型。

image.png

  多年来的雕刻功底,让他创作起来游刃有余,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只要到了他手里,立刻就成了一件艺术品。看着手中的朽木,在自己的巧思妙手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艺术作品,成就感远胜一切。大红花轿、家和万事兴、一帆风顺等牌匾……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赵宋珍已创作出数百件根雕、木雕作品,受到众多根雕爱好者的青睐。

  赵宋珍说,一件根雕成品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小根雕也要半个月时间。他并不在乎能赚多少钱,碰到有缘人可以便宜卖出,也可以拱手相送。在他看来,树根是有生命与灵性的,哪怕是一根朽木,根雕的价值在于创造者给予它的内涵与意义。

  一直以来,赵宋珍有个心愿,可以开根雕展览馆,让更多人欣赏到根雕这门艺术的魅力。前不久,他了解到城门街道正在筹建乡贤馆,政府部门已经主动联系他,并允诺为其免费提供根雕展馆的场所,供游客参观;政府部门还在积极申报非遗保护名录,让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能继续发扬光大,这让赵宋珍十分高兴,他一门心思与根雕为伴,希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如今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将枯树根赋予新的生命和灵性,他的晚年因为这些根雕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根雕就是一门手艺活儿,也是民间的传统文化,但是现在年轻人愿意从事根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将根雕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赵宋珍说,他喜欢这一行,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余先霞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璐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