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铿锵节奏,老人们敲打着腰鼓,踩着轻快的步伐,舞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
“金秋腰鼓队”是一支社区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腰鼓队伍,九江不少大大小小的开幕式、节目比赛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在队长胡群的带领下,多次参加各种庆典活动,营造气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咚锵、咚咚锵……”晚饭后散步路过甘棠公园,经常能听到阵阵欢快的腰鼓声。往里望去,20余名妇女正身挂腰鼓、手舞彩带,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这支社区腰鼓队从最初只为锻炼身体到如今参加各类文艺演出,经过16个年头的组织、培训和磨合,已然成为一张社区文化名片。
湖滨社区的金秋腰鼓队于2006年组建,39名队员均为社区居民,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最初为了锻炼身体,仅有几名老年人参加,后来看到腰鼓舞起来很热闹,不少社区里的妇女也跃跃欲试。”队长胡群回忆,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与精心组织下,腰鼓队很快壮大了起来。
“既然成立了腰鼓队,就要练好、练精,不能只是玩一玩、图热闹。”52岁的彭碧清是腰鼓队里最“年轻”的一员。由于大家平日忙于生活琐事,且都是零基础,社区在街道的帮助下,邀请艺术老师,为队员辅导腰鼓基础表演。
今年79岁的王敏是一名退休职工,是这里年纪最大的队员,在老伴儿的建议下,也是第一批加入腰鼓队的队员,“当时一直闲在家里,无事可做。老伴儿看见广场上有锣鼓队在表演,再加上我有这个兴趣,老伴就建议我参加活动,打发打发时间。”王敏还拉上身边的几位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胡群。随着腰鼓队的不断壮大,最多的时候50多人,现在固定人数39人,腰鼓队现在的发展形势也是超出了胡群的预料。“大家也是因为腰鼓结缘,有着共同的爱好才走到一起的。”她说。
腰鼓作为锻炼人身心的运动,也确实让队员们受益不少。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她们每周都会抽出两三次机会一起打腰鼓。贴心的“大妈们”,为了不扰民,特地选择了在湖边的空旷地进行练习。周玉芳和王美云两位阿姨,在进入腰鼓队之前都属于超重体质。每周坚持练习的她们现在都成功回到了正常体重。胡群说:“有一部分成员以前总是感觉自己没精神,也说不出是什么病因,但是自从加入腰鼓队之后,大家都是精神抖擞的,就连感冒也是少有的。”
6月28日,刚刚参加完社区活动的胡群就上了一辆武汉牌照的汽车,司机是儿子特意安排来接她的。
其实早在几年前,胡群就随儿子儿媳搬家到了武汉,湖滨社区的家就成了“临时居所”,“只要接到演出任务,我就会回来。”每次接到演出任务,胡群都提前回到九江家中,和队员们一起排练,她说,“儿子很是支持我的爱好,这其中活动的过路费、油费,还有司机的劳务费,儿子说叫我别担心,只要我开心。”
“金秋腰鼓队”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6个年头了,大家一起享受着腰鼓带来的欢乐时光,同时也一起分担着16年里的风风雨雨。在“金秋腰鼓队”成立之初,资金问题确实让胡群煞费苦心。腰鼓、鼓槌、表演服一系列的支出都由队员们自己支付。很快湖滨社区注意到了“金秋腰鼓队”的突出表现和实际困难,解决了腰鼓队硬件设备的不少问题。
腰鼓队的“大妈们”也有一股追求新鲜、赶上时代步伐的精神劲儿。传统的腰鼓没有配乐,主要就是使用鼓槌打节拍。为了吸引更多的观看人群,大妈们大胆尝试,在传统的腰鼓中加入音乐元素。时尚歌曲、经典老歌配上大妈们的腰鼓也是毫无违和感。也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支持腰鼓队走到今天。
16年之前大家或许还只是点头之交,但16年后的今天大家已经是最知心的朋友。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遇到困难,大家相互照顾。
在这期间,腰鼓队也收到了不少商业演出的邀约,但是都被队员们一一谢绝。胡群说,“我们这些老太太图的就是一个乐,如果掺杂了商业元素,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单纯的喜好和热情被消费了。这和我们参加腰鼓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不参加商业活动,但是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却几乎都能得到“金秋腰鼓队”的助阵。王敏说,“无论是反诈宣传还是文明宣传,我都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年纪也这么大了,我希望在退休后依然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就是这样的快乐的“金秋腰鼓队”,前前后后收获了不少奖项。时间久了,大家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这种默契也许是友谊,又或许早已超越了友谊。
“厚重的人情味是社区文化中弥足珍贵的东西,娱中学、学中娱,让辖区群众闻声来、喜欢来、留下来,用群众喜欢的方式宣讲党史势必事半功倍。”湖滨社区党支部书记钟晶晶告诉记者。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张江艳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