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妇幼 健康未来 | 这类女性要注意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2022-11-22 11:11:45   
浏览量 29204




图片





《关爱妇幼 健康九江》栏目

播出频道:九江二套公共频道

首播时间:周日19:20  

重播时间:周一8:50  13:15

敬请关注



本期专家

图片

邹纯静

妇科肿瘤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抗癌协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协会经穴贴敷分会常委、九江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赣南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擅长妇科各类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开展了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及早期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术、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等微创手术。组织和参加江西省卫健委和九江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四项,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本部妇科肿瘤科门诊)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但许多女性遇到这种情况却容易误以为这是月经。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应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重视。



1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答: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图片


2

图片

哪些人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图片

图片

答: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热饮食和低运动量生活方式的影响,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子宫内膜癌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很多患者30多岁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最年轻的患者甚至二十几岁。最近我刚刚做了两位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两名患者一位38岁,体重200斤,另一位患者46岁,体重190斤,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科室还治疗了另外一位患者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6岁,也是肥胖170斤。所以子宫内膜癌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尤其是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

图片


3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答:子宫内膜癌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排液。约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通常发生在绝经后。有的患者表现为阴道异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围绝经期患者可以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月经间期出血等。早期阶段阴道异常出血量一般不多。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少,初期可能仅有少量的血性白带。晚期患者若肿瘤侵犯子宫颈内口,导致子宫腔积血或积脓,可引起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患者因癌组织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图片



4

图片

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图片

图片

答:如患者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的阴道流血,应引起足够的认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能因为出血量不多而忽视,更不能随便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系统检查。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判断。子宫内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图片


5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宫内膜癌应该怎样治疗?

答: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制定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临床(影像)分期、高危因素和体能状态等综合考虑决策。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6

图片

人们应该怎样预防子宫内膜癌?

图片

图片

答:任何疾病都重在预防,癌症也不例外,根据内膜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预防,比如对于年轻就存在排卵障碍的人群,尤其是合并肥胖和糖尿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定期子宫内膜监测。对于一些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要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定期体检,此外,要重视围绝经期月经紊乱及绝经后期阴道流血的诊治,平时应定期体检,有情况随时就诊。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大家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子宫内膜癌若早期发现并且给予合适的治疗,预后是相对比较好的。

图片

对于子宫内膜癌,大家不用谈“癌”色变。如果发现有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症状,也不要过度担心,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发现,只要尽快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听从医生的安排,早发现,早治疗,就有完全痊愈的可能。在平时,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患上相关疾病。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