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岁老兵于金福:
书写平淡不平凡的人生
82岁老兵于金福投身军营35载,从血气方刚的青年战士到成熟稳重的军事专家,他书写着平淡不平凡的人生。
□ 朱新军
1 勤学苦读只为改变命运
于金福1940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地区交河县农村,当时正值日寇横行,他出生没多久,随父母过着东躲西藏、担惊受怕的日子。“多亏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在动荡年代成长的经历,使于金福萌生了“跟党走才有希望”的念头。
“我们家七口人,父母都是农民,三个妹妹、一个弟弟。虽然家庭负担很重,但父亲心里有苦从来不说。那个时候全国都很困难,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天忙里忙外,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于金福是老大,看到家中境地,无法袖手旁观。“我多次向父亲请求辍学务农贴补家用,可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读书成绩好,将来必有大出息,不要轻易放弃;还说家里有爸妈就行,你只管好好学习。虽然父亲没念过什么书,但他对我学习确有某种‘执念’,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拗不过父亲,继续回到学校专心念书,等到放寒暑假,我赶紧回来干农活,帮忙分担家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高中以后,于金福的学习成绩如父亲所言,一直保持在5分的好成绩(当时最高分是5分)。因为一个机缘,他获保送上了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听到这个消息,父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 扎实学习方有用武之地
1960年7月,刚满20岁的于金福带着全家人的期望,踏上北去的列车,来到了哈军工。
哈军工成立于1953年,主要培养国防尖端武器科研设计人才。
“虽然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难,但国家还是非常重视我们军校学生,除了基本吃穿用,还按标准每人每月发放6元的津贴,而且逐年递增。我在学校基本没有开销,把钱放在手里攥着,等攥到几十元后再往家里寄,帮助家里减轻负担。自入校换上新军装开始,我立志发奋苦读、献身国防。”于金福深知肩负的重要使命。
“说来也许不信,但在当年的确如此。虽然哈军工地处美丽冰城,学院也安排了很多文娱活动,但在我的记忆中,几乎都是空白。哈军工的课业安排很紧很难,如果稍有懈怠,考试会不及格,甚至还会留级。所以在校五年,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操练和学习,没去过松花江边玩,就连学院周末放电影,我也从没看过。虽然那时纪律很严,熄灯号一吹,必须睡觉。我人是躺下了,但脑子还没休息,只有先把老师百天上课的内容好好温习一遍,才敢入睡。尽管这样,还是有个别学员悄悄来到有灯光的走廊、地下室或者锅炉房学习,大有‘不学会弄懂不罢休’的阵势。”可见哈军工学子学习的自觉性、迫切性很高。
1965年,于金福凭借扎实优异的成绩,顺利从哈军工毕业。当年才25岁的他,正是施展抱负的时候。
3 平凡岗位作贡献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受到国际严峻形势的影响,我国积极着手战备,在多地建设三线工厂。受上级指派,于金福来到了九江海军某山区内的军工厂工作,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做起。
“那时军工厂有一部分搬到山里,条件很差,我没想到读了五年军校毕业会这样安排,但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我必须好好干下去,才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刚开始去我一个人还好安排,可时间长了不是长久之计,我和妻儿两地分居已有十几年,直到1975年他们才从河北泊头乡下随军团聚。那个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好好奋斗,干一番事业,困难总是暂时的,以后都会好起来。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从当初一无所有,到现在什么都不缺,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于金福说到这里心生感慨。
于金福在哈军工学的专业是海军导航,由于专业对口,来到九江后任海军某军代室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本地区工厂生产的军方订购产品检查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回来督促厂里改进性能,提高质量。“别看我现在年纪大,腿脚不便,不太愿意出门,年轻的时候可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工作至少十几个小时,工作要是没做完,我会主动加班,从来不提任何要求。有我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到晚上,厂里到处都是灯火通明、埋头苦干的情景。我还经常出差辗转到沿海地区各大造船厂和多个部队基地如大连、青岛、广州、湛江、三亚等,和厂里技术人员一起把在工厂交付的仪器运到舰船上安装,经过调试、完成系泊和航行试验,再由舰船方验收合格后才能回来。每次出差时间都不固定,临时有事说走就得走,有时坐车要几天几夜才能到,跑一个来回至少也要半个多月,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妻子身上,她每天除了忙工作以外,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好在他们都很懂事,让我非常省心。1978年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计算测试,终于攻克了陀螺罗经设备的技术难题,荣立了三等功。”
由于长期站立、经常下海试验,于金福患有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小腿到脚的皮肤都是棕色,尤其到晚上腿脚特别痛,难以行走。“尽管父亲行动不便,但他从不喊苦叫累,更不会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或家人谋取私利,因为这样做违背了他的底线。”于金福的大儿子于福强如是说。
“父亲从小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低调,要学会知足常乐、乐于奉献,不得弄虚作假,要不争不抢不闹,宁愿自己吃亏,也不给别人添麻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父亲这辈子看似平淡,但在他身上展现了一名老兵老党员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发扬光大!”于金福的小儿子于福岭由衷地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