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丨红薯圆子的“地位”变迁

2023-01-07 23:00:59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328

红薯圆子的“地位”变迁

□张北平

  “红薯甜,红薯粘,红薯管路真是宽。不用磨,不用碾,煮到锅里稀烘烂。加点粉,加点炭,搓个圆子办酒饭。办酒饭,你一碗,我一碗,吃了酒饭去武汉。”这首童谣是我们小时候一边过家家一边拍着手唱的,却也蕴含着红薯圆子最为简单的做法。

  红薯圆子是过去人们衣食不保的时候的产物。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很少有人能在家里吃一顿饱饭,于是就寄希望于那些办酒席的人家,人家家里儿子结婚了、嫁女儿了、房子上梁了、喜得麟儿了……碰上这些喜事不请亲朋好友或者帮忙的人吃上一顿,那总有些说不过去的,可是吃什么呢?在大家生活都艰难的年代,于是,人们就想出了把自己家地里长出来的庄稼摆上餐桌,以此来减少办酒席的成本,红薯圆子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红薯圆子全身都出自红薯。就是挑了家中那些红心的,吃起来十分甜的红薯,去皮,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少量加水,煮熟,用锅铲压碎,捣成糊状,然后再加入磨得细细的红薯粉,下手揉匀,搓成条,切成拇指头大小的丁,再搓圆放进蒸笼里蒸熟。

  蒸熟的红薯圆子是黑色的,吃起来甜糯有嚼劲,刚蒸熟的圆子是紧紧地粘在一起,要等到凉了再把它们掰开,吃的时候将蒸熟的红薯圆子加水、加糖煮透就可以送上酒席了。

  搓红薯圆子和搓粘米圆子一样,需要趁热做,凉了就容易散,难以搓圆,所以人们做红薯圆子常常是围着灶台做,灶膛里常常也会留一些炭火来保持食材的温度。这就是童谣里“加点粉,加点炭”了。只是在过去贫苦的年代,人们在自己家做红薯圆子吃当然是“你一碗,我一碗”大碗地吃了,但是出门吃酒席,总希望能吃一些鱼肉蛋这些自家里都舍不得吃的菜。所以,面对主家端上酒桌的菜肴里的红薯圆子,人们就会十分不屑地说:“嗯,办的什么酒饭啊,都是拿地里的土菜来凑数。”

  也难怪,红薯是多不值钱啊!红薯一直就是人们眼中最为廉价无奈的选择,谁会看上酒席上的红薯圆子呢?

  渐渐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买肉由过去的付票购买,到后来的自由购买;由过去人们过节时对自己的特别犒劳到后来的想吃就买。红薯圆子这种廉价食品也在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谁也没想到,红薯圆子的重出江湖竟然会成为一种时尚,也会成为人们的挚爱!“熟红薯,破棉袄,庄户人家两件宝。”人们的大鱼大肉吃多了,血脂高了,疾病多了,人们便开始怀念红薯这种粗粮的好处来,怀念粗茶淡饭保平安的寻常烟火来。只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便利,现在人越来越怕麻烦,而红薯圆子全程都需要手工操作,哪个还愿意劳心劳力地去做红薯圆子呢?

  于是,物以稀为贵,淡出人们视线的红薯圆子以其独特的甜糯可口又渐渐回到了酒席上,在蕲春的很多地方,办酒席都有连上三碗圆子的风俗,寓意为连中三元。近两年,红薯圆子从过去不受待见一跃为酒桌上的稀有物,要是谁家办酒席有了红薯圆子,吃酒的人不仅要赶紧抢几个到自己的汤碗里,就是吃完酒席还会念念不忘,反复回味。当然,还有那记挂着家里老人和小孩的人,有时抢到了几粒红薯圆子却又舍不得吃,巴巴地用了一只小碗装着,非要带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尝一尝。而此时此刻,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昔日在酒桌上吃红薯圆子对办酒席人家的愤愤不平。

  吃已不再被人们担忧的年代,舌尖上的享受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纯天然的、抗衰老的、防止动脉硬化的、高抗癌的……人们重视的是吃得健康、吃得美味,红薯作为抗癌之王,红薯圆子也便跟着身价百倍,只可惜在各大超市里有卖鱼圆的、有卖肉圆的、牛肉圆的、藕圆的,各种各样的圆子充盈着超市里的冰柜,唯独没有红薯圆子,这也显得红薯圆子愈发的珍贵,也成了远走他乡的游子舌尖上的乡愁。

  “你一碗,我一碗,吃了酒饭去武汉”,武汉是儿时我们心目中最远的地方,能去武汉的人都是十分有能力的人,只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红薯圆子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们的日子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从蕲春去武汉如今能一日来回了,那些一辈子没有走出山门的人也可以肆意地坐上高铁去远方旅游了,就是当年拍着手唱着童谣的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吃了红薯圆子也可以去比武汉远得多的地方了。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