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伟烈学校①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后称“卫理公会”)在九江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②。其创办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使学校有基督化的精神,与中国化的气象”。学校将宗教课列为主课,并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宗教活动,企图从精神层面压迫九江地区的青年,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但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心怀国家和民族的有志青年们,自发抵制学校的传教活动,并运用习得的外语和西学(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技课程和历史学、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学课程),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成为了从教会学校走出的革命者。他们为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方志敏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共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赣东北(闽浙赣)苏区的主要创建者。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方志敏,1899年生于江西弋阳。1916年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期间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认识到团结群众对斗争的重要意义。1919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次年升入机械科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自治会,后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学籍。1921年夏,参加改造社,任《新江西》编辑。同年秋考入九江南伟烈学校。期间组织成立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文化思想;与邹觉民等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研读社会主义著作,无产阶级世界观日臻成熟。次年因家贫退学,由九江赴上海。1922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参与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后改名为南昌地方团)。1924年3月,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组建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及农民协会等。大革命时期,根据党组织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江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工农部主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工委书记等职。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至1933年,参与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创建赣东北(闽浙赣)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政治委员等职。期间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1934年11月初,率红军北上抗日,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 杨嗣震
杨嗣震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党员,从事农民运动的先驱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
杨嗣震,原籍江西九江,1895年生于湖北黄梅。1908年考入江西九江同文书院,1914年升入南伟烈大学。大学毕业后,于1917年赴日本东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期间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加入校内组建的“建设者同盟”。1920年与彭湃、李春涛等组织进步团体“赤心社”。1921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应彭湃邀请由东京回国,任广东海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组建海丰地方团组织并协助彭湃开展农民运动。1923年“七五农潮”后,被解聘教职。1924年至揭阳县溶江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刊《榕声》主编。同年经彭湃推荐,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任英文翻译。1925年2月,参加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的第一次东征,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任科员。后陆续担任陆丰县教育局局长、海丰县第一高中校长,期间发表《社会主义之研究》等文章。同年10月,随军参加第二次东征,任总指挥部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政治教官,负责教授“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课程。根据周恩来(时任校政治部主任)指示创办校刊《韩江潮》,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后被金山中学聘请为兼职英文教员。1926年北伐开始后,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协助开展部队和民众的政治工作。后陆续担任北伐军第一混成旅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秘书、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后,革命形势严峻。1927年7月下旬,与贺龙(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密谈后赴江西九江。南昌起义后,受党组织派遣,秘密赶赴潮州做策应工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927年9月15日,在潮州西湖边就义,时年32岁。
中共早期优秀党员 傅烈
傅烈是四川省早期党组织重要领导人,著名革命烈士。曾与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等同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早期成员。
傅烈,1899年生于江西临川。1904年入上顿渡龙津小学堂学习。1909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七中学。五年修业期满后,被父亲送至九江“德茂米店”当学徒。不久辞职,在九江高志模范小学任教。1917年考入九江南伟烈大学,期间开始阅读进步书籍。1919年被父亲送至上海吴长泰机米厂当学徒。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在妻子的资助下,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加入李维汉、李富春等组织的工学世界社。1921年参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发动的“二二八”请愿、“反对中法借款”“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斗争。在斗争中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维汉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1922年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1923年被推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成员,兼任直属巴黎支部的支部书记。1924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与聂荣臻、蔡畅等至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奉命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1926年受中共两广区委(区委书记陈延年)委派,组建情报机构,为党组织决策搜集情报。北伐开始后,带领政治部宣传员,宣传北伐宗旨和军队纪律。北伐军攻克南昌后,任江西省政府秘书兼第三军政治部秘书。中共江西省委成立后,任组织部部长,调整和发展全省各地党的基层组织,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调任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中央委派赴四川建立临时省委,任省委书记。1928年任四川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期间起草《四川暴动行动大纲》(规定暴动组织系统、旗帜口号,阐明暴动的意义、条件、时机及其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领导四川省的武装暴动工作。同年在重庆出席中共巴县县委成立大会时,不幸被捕。在狱中遭遇酷刑,至死不屈。1928年4月3日,在重庆朝天门外壮烈牺牲,时年29岁。
革命烈士 谢贤庆
谢贤庆,1897年生于江西宜黄。1907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学习。1912年考入南昌豫章中学。1919年升入南京金陵大学,为学生运动骨干。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宣传马克思主义。被勒令退学后,转入南伟烈学校。期间参加方志敏组织的读书会,认真研读社会主义经典著作。1923年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小学,宣传革命思想,组建“民联”(后改为宜黄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在宜黄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宜黄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负责农运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1927年11月1日,在宜黄县城东门外英勇就义,时年30岁。
释义:
① 本文所指的南伟烈学校,为1905-1928年教会所办的南伟烈大学(亦称“南伟烈书院”)、九江同文中学(亦称“南伟烈中学”“南伟烈学校”。因期间学校易名,官方与民间名称不一,结合期刊、回忆录等记载,暂统称为南伟烈学校)。
② 1867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赫尔利、陶理等创办“埠阆小学”。1885年,增中学部,学校体制由小学升格为中、小学两级体制的学堂,改名为“九江同文书院”。1905年,书院监督、美籍德人库思非为纪念其父亲,将书院易名为“南伟烈大学”(亦称“南伟烈书院”)。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并向德国宣战,南伟烈大学停办(校长库思非被召回美国接受审查等原因),复改为“三·三制”完全中学(仍附设小学),更名“九江同文中学”(亦称“南伟烈中学”“南伟烈学校”)。1928年在政治教育主权的潮流中,以私立名义(代表为雷在滨)续办,正式呈报省教育厅立案并转教育部备案,校名为“九江私立同文中学”。
【 胡舒婷 /文】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