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作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健康杀手”,这种脑重大疾病会对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届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让我们走进患病13年的老张的抗“帕”故事,听听她的无奈和释然,看看她的软肋和坚盾。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夹击
“长寿对我是一种折磨。”这是巴金留给世人最后的名言。出于好奇,年轻时老张就关注了巴金的病情,从那个时候起,“帕金森”三个字第一次浅浅地印入她的脑中。
13年前,老张刚退休,每天练字是她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推移,她渐渐感到写字时不再运笔自如,而且字越写越小。纳闷之余,想起了巴金,她的脑袋突然蹦出“帕金森”三个可怕的字来。于是,匆忙赶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向她和家人证实了这一残酷的事实。
从此老张开始了以美多芭为主的药物治疗。
开始几年,很管用,吃药没多久全身僵硬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老张便放松下来,只是每隔一个月去医院配药。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头晕、气急、呛咳、流涎、腹胀、不能自主翻身等症状不请自来。半夜3~4次小腿剧烈抽筋,可怕的“不安腿”毫无预兆地侵袭,实在让人夜不能寐。白天,突发的冻结步态使人瞬间失去平衡、饭吃一半立马嗜睡、憋气、严重便秘、因低血压产生的头晕、晕倒……交替来袭,老张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张从确诊开始,这药一吃就是七八年。从单一药物初始剂量增加到每日最高剂量,再增加到多种药物联用到最高剂量,老张吃的药越来越多,但症状的控制情况却一天不如一天。
曾有一次老张服用完药物后出门买菜,两个小时过去了,她却还没回来。老伴担心地打了许多电话,她都没有接听。后来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老张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因为药效过了,她没有办法自己回家,路人看到她发病,为她呼叫了120救护车送到了医院。
如果说疾病的症状带来的是身体上的痛苦,那么眼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更严重的症状无疑是更残忍的精神折磨。无法转身、无法自己行动、四肢震颤、频繁严重的“开关现象”……让老张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沟通。
那时候,医疗科普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顽皮的小孩子们看到路边走过“抖抖嗖嗖”的帕金森患者,总会互相嬉戏地学着他们的姿态——走路略微僵硬,蜷曲着双手,还带着不自主的震颤。
老张觉得难受极了,除了身体上的难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恼羞和尴尬。
信心和关爱是良方
2014年,老张感到自己已是年逾古稀的高龄老人,不能再随随便便不看医生跟进治疗就去直接配药来对待帕金森病,而是要经常与医生沟通,求得对症下药。
从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中,老张知道治疗帕金森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做手术,也可以通过锻炼延缓病情。”考虑到自己年纪比较大,她和家人商量,最后选择了保守治疗。
八年多过去了,老张的病情稳稳地控制在自己能适应的范围内。天气好的时候,老伴儿每天早晨带着她去公园扶着轮椅慢走一小时,“在转弯时我感到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感到站立时身体平稳了,才能迈出你的腿。没把握平衡就收好腿重新来。这是防止摔跤的关键一步。平时吃药不要仰头以预防呛咳。躺着,坐着也可以做腹式呼吸,提肛运动。这对缓解病痛很有疗效。”
这段时间,她听儿女说天花井森林公园里的晚樱开了,就请老伴儿带着她一起去看看。那天老伴儿推着轮椅,让她在花树下晒太阳,儿子、儿媳妇和孙女也来了,在公园里玩闹。老张看着一家人和美的画面,突然眼睛就湿润了,“虽然很多疾病我们不能消灭它,但是可以求得共存。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勇敢。”
和睦的家庭、贴心的关爱是延迟帕金森病程发展的又一良方。“这么多年患病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老伴是一生最亲的人。”老张说,“他毫无怨言包揽了一个半失能病人的求医、陪护、吃喝拉撒等全部工作。平时他细心捕捉我的每一个眼神、手势,往往能恰到好处地托上一把。”
老张说,身边的“帕友”很多都喜欢待在家里,怕出门,一方面是怕麻烦家人,另一方面自己也怕被人笑话,“现在大家的医学知识都得到了普及,都能正视我们这些生了病的人。”她希望更多的“帕友”,和她一起相约在春光里。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文 )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