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黄龙寺
■ 沈明明
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一座大山横空出世,山势舞动,形同飞龙,故名黄龙山。大山莽莽,深壑流泉,云雾氤氲,自古以来,滋养发育着其独特山岳文明。人来了,菩萨也来了。这里,不只有袅袅升腾的世俗炊烟,还有晨钟暮鼓的低沉律动和礼拜香烟的温情弥漫。
黄龙山云雾深处,怀抱着一处千年古刹,因山而名黄龙寺。这座始建于大唐的古刹,声名远播,那些年,已经牵动唐宋皇帝的顶层关注,善男信女,众心海会,顶礼膜拜,自不必说。史载公元899年、904年、1015年,唐宋皇帝三次下旨旌表开寺和尚超慧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黄龙寺为“崇恩黄龙禅院”。幽林寂静之中的黄龙寺,于是赫然蒙恩“三敕崇恩禅院”盛誉,众多丛林,为之侧目。如果只是皇恩浩荡,赠匾赐字,也不过如此,时光荏苒,一切都可以归零。黄龙寺初创时期的热闹,渐渐降温,继续下去,极可能灰飞烟灭于浩瀚历史时空里。然而,冥冥之中,顽韧的生命,总能邂逅自己未来发展的拐点,黄龙寺也是如此幸运。在沉寂了许多年后,一个机缘,让黄龙寺破茧蜕变。那一年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
没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请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寺。“外来的和尚”何许高僧?慧南,师承佛教禅宗临济派,在黄龙寺独创“三关陷虎,坐断十方”黄龙宗,成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因为慧南、黄龙寺,完成了黄龙寺到黄龙宗祖庭的华丽转身,自此声名远播。
中国佛教参禅,并不是古代印度佛教的修行法门,也不是古代印度“禅那”“瑜伽”等等功夫的中国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借助印度佛教外衣的文化创新,因此,其本质,还是中国的。从一代宗师达摩“坐禅”,到第五代传人弘忍的“参禅”,禅宗,一直在汲取老庄哲学中“坐忘”心力,用以参透天地万物,销蚀有无对立,让有限的生命存在获得无限的精神意义。禅宗第六代,分裂成北宗神秀、南宗惠能。南北都在参禅,却路径不一,神秀主张渐悟,惠能主张顿悟。渐悟派,终于失传;顿悟派,则枝繁叶茂,生长至今。因为阻隔在各自山头,顿悟派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便分割为通常所说的“五家七宗”。
严格地说,禅宗,一开始便算不得真正意义的宗教,而是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救赎灵魂的人生哲学。禅宗,没有顶礼膜拜的偶像,没有不可亵渎的神灵,只在做一种功夫,那就是“心斋”,也就是将心力发挥到最大,让精神进入一个没有时空限制,没有是非纠葛,没有心灵束缚,没有生死区分的空灵世界。汉语里的“禅”,其实结缘于“蝉”,先哲们观察发现,“蝉”,可以作茧成蛹,看起来死了,但这不是真的死亡,因为,它可以破茧而出,蝶化为新的生命,看着的生死,不过是生命形态的转换和轮回。就像花蕾绽放为花朵,花朵生长出果实,花蕾消失了,不是死亡,花朵枯萎了,也不是死亡,因为,花蕾——花朵——果实,依次生死,却不是三个独立生命,而是同一生命的不同空间展开方式。“蝉”的蝶化这一自然现象,触动了先哲们的人文联想和心灵会意,于是,有了“禅”的精神解读。禅的意境里,个别消失了,区别没有意义,万物齐一,一形万物,“色即空,空即色”。
禅,有一个重要发现,人们用于交流的语言文字,恰好是妨碍人们精神觉悟的主要障碍。于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摆脱语言文字的羁绊和肢解,类似于世祖拈花一笑的心灵暗示和精神直通,才是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才是禅的归宿。与其说,禅宗是在言语说教,远不如说,是在“传心”会意,心灵之间,相互直达,才是清除籓篱,“心心相印”。
禅宗“五家七宗”中,黄龙宗独树一帜,为了“传心”,慧南以“三关”接应学人。所谓“三关”(“生缘”,“佛手”,“驴脚”),无关问答,只是喻比偈语,全在意会,无从言说。破三关,接引信众心思直奔一个妙不可言无生无死无我无物的干净境地。这一法门,与庐山东林净土异曲同工,故有禅净一家的说法。所谓法门,只要得法,处处是门;进得门去,便见真如。
慧南时,黄龙宗广播善缘,信众如流,黄龙寺香火甚旺,规模宏大。大山深处,不再寂静得只有空山鸟语。进而言之,这里逐渐衍变为难能可贵的文化平台。除了悠扬浑厚的佛号歌吟,各种文化也相继结缘深山,多元文化于此碰撞,互动,交流,沟通,融合。历史名人王安石、苏轼、苏澈、黄庭坚、张商英、陆游、万承风、刘伯温、乾隆皇帝等先后慕名进山,造访黄龙寺,流连于此,各有心得,留下大量不朽诗词文墨。至今,一些摩崖石刻,如“灵源”“黄龙山”“法窟”“三关”“翠云洞”,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字迹清晰,笔锋如初。珍贵的历史记忆不再尘封,裸露在一代一代朝圣者的心眼中。
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春天,黄庭坚被贬四川获赦回到家乡修水,心绪复杂,再次登门黄龙寺,其时,多年好友晦堂祖心已圆寂,塔于慧南之侧。黄庭坚烧香拜过慧南、祖心双塔,情思如泉,成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山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师人天眼,双塔祖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黄庭坚只是文才八斗的俗人一个,说着“双塔祖师诸佛机”时,未免有些牵强。不过,感叹物是人非世事难料,则是情真意切未加掩饰的。虽说往事越千年,而今一读,却依然有些潸然。
当然,潸然还有一个缘由,眼前的“千年古刹”明显破败,残碎疮痍。昔日的辉煌何时再现?真能应验那个宿命预言:黄龙寺,休眠五百年,醒来五百年?
屈指算来,是到了那个“醒来”的时候了。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