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23-05-02 10:03:00   
浏览量 2998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支撑引领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重任是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产业进步需求、民生改善需求,是高校之所以成为大国重器的立足点,是高等教育启发民智、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创造文明的出发点。

  一、明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初阶要求是把每一名学生都塑造成身心健康的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清华大学提出“无体育、不清华”,强健的体魄是一个人为祖国健康工作的前提,同时身体的健康也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健全和意志的锤炼。高等教育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进阶要求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理想远大、意志坚定,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这是德的基本要求;要培养的是知识能力完备、综合素质突出,具有较好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这是才的具体要求。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高阶要求是把更多的学生锻炼成卓越杰出的人才。高等教育应该努力培养出胸怀天下、视野宽广的人,他们心系“国之大者”、传承优秀文化,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全面的实践能力,在社会基层和生产研发管理一线受到过锻炼,善于交叉融汇、努力开拓创新,具有全球格局和超前思维,在某些领域里已经初步形成突破,并正在引领未来潮流,是人中之杰。

  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校铸魂育人体系是前提。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系统理论学习和潜移默化熏陶中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使命。要强化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净化校园风气,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环境氛围育人的溢出效应。

  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关键。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生学业引导机制,努力完善厚基础、宽口径、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牢牢抓住课程教学这一关键点,优化课程内容,科学选用教材,建立开放式、研讨式、互动式课堂教学关系,优化调整通识课与专业课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主修与辅修比例,实现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统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估。

  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重要途径。要加强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和生产研发管理一线,在实践中印证知识、锻炼能力、启发新知、升华人格。要进一步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支持学生面向前沿尖端、强化交叉复合,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要强调卓越之学、未来之学,在人才培养中实现抽象哲学与经验科学的结合、当前认知与未来思维的贯通、实践能力与创新行动的统一,让学生养成终身思考、终身学习、终身探索的习惯,为学生锻炼成为杰出的人才预留空间。

 三、强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保障

  强化改革保障,应该持续优化高校资源结构。高校要以经济社会需要、本校优势特色、利于学生成才为原则,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布局支撑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高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探索有利于自身优势特色彰显发挥的个性化发展道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健全长效共建共赢机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强化改革保障,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要全面加强党对教师队伍的领导,不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发挥优秀教师、骨干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激发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提升育人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努力吸引一批校外专家、企业家、工程师、高级技工到校开展教学育人工作,充实教师队伍力量。要切实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育人成效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强化改革保障,应该以信息化国际化为高校提效赋能。要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智能图书馆等学习空间和优质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融通、人技结合的新型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数字化转型,让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成为学校的新风尚、新常态。要继续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发展,加强高校与国际一流大学、相关机构的合作,吸收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学者专家以多种形式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作者:刘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委党校第64期中青班学员)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嘉琪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