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建“源动能”,引振兴“活水来”——修水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3-05-04 19:30:14   掌中九江
浏览量 48468

幕阜五月,白云深处的温泉村繁忙更胜往昔。

桂花林下,新加入的千只桂花鸡格外活跃。千亩茶园里,十几名今年选择留在家乡发展的“一枝花”合作社社员正忙碌着……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背靠黄龙山,土藏地热泉,如今声名远扬的修水县白岭镇温泉村曾经却穷得响叮当,是综合考评连续多年全镇垫底的“软弱涣散村”。“自从县里推行‘培优扶强计划’,以强村带弱村,帮助我们以市场思维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年时间里,农家乐、民宿、高山茶、桂花鸡几个产业把我们的资源一下子盘活了。”第一书记李俊道出了蝶变的缘由。2022年,温泉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50万元,一跃迈入修水县村集体经济16强。

温泉村之变是修水361个村庄之变的缩影。获评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被列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县乡村振兴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2022年以来,修水县通过筑堡垒强队伍、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重治理等措施,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筑先锋堡垒 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2年未发展35岁以下年轻党员扣1分”“‘板凳会’收集问题未限期解决扣1分”……4月份以来,一场以“打基础、促规范、树品牌”为主题的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评估及村党组织星级创评活动让修水县361个村级党组织紧绷思想弦。

“我们从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党建成效、打造特色五方面细化了35条标准8项负面清单,通过全面检阅促进全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修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方政说。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以筑牢先锋堡垒为核心,修水县着力建好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队伍。该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下沉一线开展村级换届“回头看”调研,发展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178名。通过马坳镇乡村振兴学校、溪口镇红色研培中心等特色学校对全县361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并在36个乡镇成立乡镇党校,推动238名村“两委”干部提升学历。同时,组建村党组织书记“头雁班”,采取政治素质考核、能力建设比拼、满意度评价“三张考卷”进行综合考核,开展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村党组织书记引领力、带动力和振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大比武,我们看到最关键的是人才,我们村通过驻外流动党支部‘双招双引’,吸引了在外优秀人才12人回乡创业。”马坳镇黄溪村党总支书记方小华介绍,人才回归带来的理念、模式更新至关重要。借“乡愁”拴心留才,强培训育专技之才,修水县已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名。

强集体经济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这罐宁红龙须茶就来自我身后的这片生态茶园,看得见的品质更值得信赖。”正是春茶生产繁忙时,庙岭乡驻村干部将强村公司的直播带货平台搬到了茶园现场。

庙岭杨梅、宁红龙须茶这些已在本地站稳脚跟的土特产品牌,今年通过强村公司新开拓的线上线下双平台销售渠道,又迎来了销量大幅增长。“成立强村公司统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了之前各村产品销路问题,预计今年全年可实现营利100余万元。这些钱我们将全部以分红的形式返还各村,促进各村集体经济增收。”修水县庙岭乡党委书记熊银春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修水县大力培育新型主体,在36个乡镇全面推行“强村公司”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鼓励乡镇盘活村级现有资金、资产、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同时,实施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培优扶强计划”,推行强村带弱村“1+N+1”联村发展模式,通过以强带弱、强弱抱团,50个强村帮带102个弱村和58个中等村,有效推动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拓增收项目、兴特色产业。修水以村委会或能人领办,建设产业基地400余个,整合资金2.3亿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为368个村(居)集体经济村均增收5万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有36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村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202万元。依托“两茶一桑”等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全力推进“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县“一乡一园”实现全覆盖,现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达34个,千亩产业基地45个。

重基层治理 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修小格,这路面破损了,得赶紧修了!”“修小格,这孩子做完作业没去处就怕去玩水。”“采茶工不够用能不能找你帮帮忙?”……这些都是修水县红色网格员在走村巡网中帮助村民解决的实际诉求。统一的红马甲、共同的呼号“修小格”,1413个乡村网格5507名红色网格员正助力修水基层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日常诉求有人管,村里发展共同议。依托“‘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修水县探索推行“板凳会”群事群议机制,实行一个党组织牵头、群众分批次参与、多类型人员参加的“1+1+N”组织模式,按照“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闭环流程,以“昼访夜谈”“围炉夜话”“逢‘四’说事”“萤火虫行动”等形式开展,去年以来召开“板凳会”3650余场,13万余人次参与。今年,一条连心“小板凳”更延展出“板凳法庭”“村民说事”等新样态,进一步优化为民服务、提升村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阮皇勇 邬闯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商乐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