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那些年的碎银零钞

2023-05-13 14:17:25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259

那些年的碎银零钞

□ 欧阳静波

  时光是本厚厚的记录本。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成长,记录了老百姓的腰包从无到有,从薄到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还记录了在互联网强大的支付功能背景下,又将人们腰包从厚变薄变无的演变。钞票是可有可无,手机和网络却是一刻也不能离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耳熟能详的儿歌传唱成了经典,曲中的“一分钱”却随着岁月的流转,愈发面目模糊,身影愈是无处可觅。而这一切,却是曾经那一代纯真少年的特别记忆。

  那些年,父辈们每月工资也不过几十块钱,拿到手里的票子摞起来也不过寥寥数张。各单位发工资压根就不用银行结转,牛皮纸材质的工资袋里装着现金,领工资时点个数与工资袋上的明细核对后签字领走。零钞是司空见惯:伍分、贰分、壹分,那是打赏给孩子们的软银细两。零钞通常是崭新的,好比开学时领的新书,元气满满,小女孩们爱不释手也就舍不得花了,我日积月累竟攒了厚厚一叠的票子。越是人多时,越是喜欢拿出来显摆显摆。捏起一端,手指儿从上往下轻轻一拨,“哗啦啦”的纸币翻腾声,那一脸的满足感,亦是妙不可言的感觉。惹得那班平时没积攒习惯的伙伴们一脸羡慕。孩子们满心欢喜,无所谓是大面值的红票子、绿票子,还是壹分的黄票子。

  孩子们满足于零钱带来的快乐,零钱在那年代还是很受用的,三五分钱足以走遍小县城。每逢家里来小客人时,潇洒地抽几张纸币,带小客人们到大院门口的小卖部。1分钱可买10粒珠珠糖,“小土豪”任性地买个100粒。店主接过纸币,拿起一块木制小长方形的糖铲子便朝糖罐里铲去。铲子上刻着几排圆槽,稍稍倾斜着将糖铲抽出,圆槽里就盛满了珠珠糖,圆溜溜的,黄豆般大小,五颜六色。孩子们双手合拢接着,一边欢喜地往嘴里送,一边将多出的塞进衣服口袋里。小家伙们有滋有味吮着咀嚼着。珠珠糖比零钞的生命力顽强,如今有了华丽的外套,身价相比之下是大涨。货架上,仙女的透明魔术棒里装满了珠珠糖。味蕾上的滋味还是甜甜的,今昔不同年代的孩童心里的滋味就不尽相同了。

  印象里母亲出手大方,一有零钱便给我,少则几分,多则几毛,有时还会说:“这里还有,喏,再给你一张。”邻居阿婆诧异道,“给小孩子这么多钱?”那时的大米也才每斤几分钱(需粮票和购粮本)。母亲说,“不要紧,她不花钱,给她也是保管着。”母亲的话一点也不夸张,知女莫如母呀。家长们把孩子们拿捏得稳稳的,同龄的小伙伴们、同学们情况大抵如此,哪怕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也都是过过瘾。开学时如数归还父母去交报名费,好似是条约定成俗的规矩,不管是谁,连反抗的念想都不曾有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盼望过年压岁钱;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乐意担任保管员的角色。

  直到上学后我的花销能力见长了,这种厚待也随之取消了。炎炎夏日里,学校操场边上背着冰棒箱的大姐姐又来了。2分钱的白糖冰棍,5分钱的绿豆冰棍,是六月天难以抗拒的诱惑。只是越吃越渴,越渴越吃,捉襟见肘便也是常态了。冰棍依旧很诱人,口袋依旧很窘迫,好在卖冰棍的大姐姐善解人意,“赊给你吧,以后再还。”旁边的小摊主提醒她:“不认识的人也赊吗?”大姐姐很善良,“没事的,不还就算了。”其实哪好意思不还呢。转眼便是暑假了,院子里老远就传来大姐姐熟悉的叫卖声:“卖冰棍了”。我赶忙把攒着的5分钱递给她,账是还清了,口袋又空的了。大姐姐接过钱,“哦,是还钱吧?还赊吗?”我喜出望外,赶紧点了点头,有大姐姐的夏天每天都是凉爽的。长大后,再也没见过这位大姐姐,也不知后来是哪个幸运的小伙子娶上了她。我想,她还好吗?她的孩子们一定很幸福,也会像她一样温柔、善解人意。

  零钞带来的物质享受是不言而喻,精神层面的收获也是毫不逊色。学校组织学生义捐,有号召必响应,我随大流捐上5分钱,随后又接着捐了一次。老师见状当即给予了点名表扬,喊停叽叽喳喳的现场,说道:“我们班某某某同学,值得表扬。第一次捐了5分钱,现在又捐了5分钱,一共捐了1毛钱。”没想到一个平凡的举动受到老师的特意赞赏,我心里像喝了蜜般的甜滋滋,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回家向母亲报告好消息。心里想着,下次再捐一次!

  大人们也很待见这些小钱,也会起争执,但争执的实质是不一样的。红苹果、黄香蕉是上等的好水果。青年男子花钱买的香蕉,拨了根只吃了一口便随手给扔了。女摊主不乐意了,拽着袖子不让走:“这香蕉是你付钱买了,糟蹋了就是不对!”女摊主不依不饶,拒绝了男子的再付1角钱的了结请求,双方僵持不下。我想到,一直务农的外公来家里做客,用筷子将小弟掉在桌上的米饭拨到自己碗里,嘱咐不能浪费米饭哦。我那时就很不解,外公家那么多米,还心疼那几粒米饭干吗。“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碎银几两代表的是物质外在价值,而对粮食的珍惜,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却是无价的。

  现如今是智能手机纵横驰骋的时代,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便捷的手机支付功能的普及,现金也正逐渐在淡出日常生活。上一辈人很多不识字,在这数据发达的社会里,却也谙熟于二维码收款功能。卖菜的大娘,称好菜装好,我扫码支付后却没听到她的手机收付款提示,问道不担心被人糊弄吗?大娘说,“付了就行,也有骗人的,但那样的人还是少。”“人之初,性本善。”社会再复杂,人群再陌生,依旧有如同大娘般永葆初心的人们,她们用信任传递信任,用爱传递着爱!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