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江西应着力打造鄱阳湖文化符号

2023-05-14 10:15:34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5297

image.png

江西应着力打造鄱阳湖文化符号

■ 占良生

4月27日,2023年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在九江召开。省委书记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奋力开创赣鄱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有感于此,笔者在十年前提出的“双核双轨”战略的基础上作如下思考。

鄱阳湖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晋之前,江西被赣江南北贯穿,因此,古时候的江西别称为“赣”。自从南朝彭蠡泽逐渐南侵越过松门山,以至于接近南昌以后,江西水系的现状就完全发生了改变,赣江变成了鄱阳湖的五大支流之一。自此江西便从“赣”时代进入了“赣鄱”时代,“赣鄱”就成了江西人民的文化认同与共识了。

鄱阳湖流域的文明,包括从上古时代至殷商春秋战国时期。汉晋以来特别是隋唐以来,在以中原为视角的中华文明史中,鄱阳湖流域的文明被严重低估。鄱阳湖流域的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两万年前的陶器与1.2万年前的稻作遗存足以证明,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可能首先光顾了古鄱阳湖流域或鄱阳湖前流域。上古时代的传说三苗部落首领蚩尤首先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因此可以说鄱阳湖流域首先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金属时代。蚩尤曾因此大败炎帝而成为战无不胜的战神,炎帝被迫与黄帝结盟,致使黄帝摄政十年。樟树吴城遗址、新干县大洋洲墓葬发现的大量青铜器皆证明,古鄱阳湖流域或鄱阳湖前流域的文明不亚于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文明。

应依托鄱阳湖生态文明构建江西新的文化认同

江西有政治名山庐山,红色旅游井冈山,道教名山龙虎山与三清山,就连最美的乡村婺源还是山。这种大山文化格局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式的竞争状态不利于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无法打造一个清晰的统一的江西符号或强省品牌,江西的地域符号到了要重塑的时候。

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鄱阳湖不仅孕育了4400多万江西儿女,还孕育了众多具有民族高度的文化。千里赣鄱是古代中国南北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连的纽带。

鄱阳湖是地球之肾,中国之肺,是“一带一路”的摇篮和丝瓷的原乡,稻作与青铜文化的发源地。鄱阳湖流域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鄱阳湖流域的文化与文明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的水系很发达,这个水系曾支撑着江西自古以来的历史地位。但近代因陆地交通取代了水上交通之后,江西曾因错过了铁路交通与高铁时代而黯淡。笔者认为复兴鄱阳湖水系文明乃是江西迎头赶上的关键。赣粤大运河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而且是实现江西迎头赶上,再现江西鄱阳湖流域水系文明荣光的关键。

九江应跳出“不见湖”的迷思

说到江西融入鄱阳湖时代,我们就不得不着重提一下,曾经的副中心“双核”之一的九江市。九江市占鄱阳湖核心湖面水域的三分之二,沿湖十三个县市区,九江独占了八个,九江所有的县市区都与鄱阳湖水系相连。鄱阳湖拥抱了九江,鄱阳湖流域水系支撑了九江多元文化的繁荣。因此,九江文化一定不能只见城不见湖,只见山不见湖,只见江不见湖!

近现代,由于九江通过长江与上海、武汉相连,因此,九江人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以及长江情结,在江西有傲视群雄、鹤立鸡群之自豪感,一般不太认同江西其它地方的文化。试想一下,如果九江没有鄱阳湖流域水系的支撑,九江的四大米市与三大茶市,以及码头文化都没有了支撑。也就是说九江若没有鄱阳湖流域水系的支撑,九江就什么都不是了。因此,九江人的傍大(长江与九派)、傍高(庐山)、傍远(古柴桑与江州)、傍近(码头与市区)的心态不利于再现九江文化的荣光。

关于“九派文化”的空间阀域,我们只要看一看毛泽东的两首诗词就明白。毛泽东在《菩萨蛮·黄鹤楼》这样写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而在《七律·登庐山》中又这样写:“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这两首诗词中都没有流九江或浮浔阳楼之意,因此,让九江人举全市之力来宣传九派文化再现九派荣光就有点牵强,值得商榷了。

在万里长江,九江仅拥有152公里岸线。2022年九江的GDP刚上4000亿元,而九江上游的武汉同年的GDP是1.89万亿元,下游的上海同年的GDP为4.47万亿元,九江分别是这两座城市的五分之一与十分之一左右,经济规模差距很大,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方面也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既然不能支撑茫茫九派,那么要成为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就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

九江文化到底有什么特质?九江文化与鄱阳湖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破解。只要看看庐山两万多首诗歌中,赞颂五老峰的就近达千首。庐山有多少峰?有多少谷?有多少瀑布?有多少溪泉?有多少寺观?有多少人文遗踪?何以特别钟爱五老峰?原因不是别的,路过鄱阳湖的人千千万万,谁都会举目仰望五老峰,谁都会心系这座庐山的标志。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范仲淹《游庐山作》中的“五老闲游倚舳舻,碧梯岚径好程途”,赞颂的是五老峰,平台则是鄱阳湖这个“中流”“舳舻”。这就不难想象,庐山之圣正是建立在鄱阳湖这个平台上。

文学巨擘欧阳修,理学宗主周敦颐,乡贤大儒黄庭坚,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心学鼻祖陆九渊,心学光大者王阳明,他们到濂溪,到南康,到白鹿洞,哪一位不是从鄱阳湖而来,不是用鄱阳湖的水煮饭烹茶昼夜漂流到了庐山。九江之所以能成为理学的发源地,江西之所以能成为宋明理学的中心,不正是鄱阳湖哺育而成的吗?

江西历史上出过100多位宰辅,1万多名进士,他们都要苦读儒家经典,深悟理学意旨,当他们掂量自己足以成为一名治国平天下的仁人志士之时,就从山间小屋中泛舟鄱阳湖,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壮景,施展“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宏大抱负。且看自宋以来的江西千年文脉,鄱阳湖水脉竟然成了其中的主脉了。当代理学泰斗、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就曾饱含激情地说:“与福建、湖南不同,江西不仅宋代理学突出,元代、明代理学都很发达;又与浙江不同,元明以来江西理学、心学皆并行发展。江西的理学大家历代有人。”他又说:“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发于江西,江右王学是王门后学的大宗,江西是王学后来发展的中心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明代王学的发展,江右决不让于浙江。”由此看来,鄱阳湖文脉之盛,在全国各省中无与伦比。而且,从鄱阳湖走出的仁人志士中,除了一大批理学大家、心学大家之外,还有更为众多理学功底坚实因而能以理学之矢射理政之的仕宦,我们称他们为理学名臣,像周必大、杨万里、胡铨、江万里、文天祥、谢枋得、解缙、况钟、杨廷麟等等,他们既是理学家,又是政治家,甚至还是民族英雄,一句话,他们是鄱阳湖的儿子,江西的骄傲!

如何提取一个公约数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并在城市文化中注入现实的担当和全新的创造活力,这恐怕是留给全体九江人的共同话题,也是每一个九江人应该共同担负的历史责任。

关于九江文化,笔者要强调的是九江的文化眼应该跳出九江城区,跳出庐山之巅,而应该放眼九江城以外,在鄱阳湖流域之中。如果九江文化的视野走不出九江城区,不将西边的修水、武宁,东边的都昌、湖口、彭泽,以及德安、共青城、永修这个昌九走廊一起纳入视野,形成大九江的文化格局,那么,九江文化就永远只是码头文化或市井文化。没有沉淀,没有格局,哪有九江文化之厚重。

十年前也是四月底,笔者曾给时任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双核双轨”的发展思路。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两年,笔者曾找到当时的九江市委有关领导,提出了从“两湖时代”(南门湖与甘棠湖)跨过庐山直接迈向“鄱阳湖时代”的建议。笔者认为,八里湖是一个全国知名度不高的小湖,而鄱阳湖则是世界名湖。迈向八里湖只是拉开了城市的框架,也就是城建的格局,而迈向鄱阳湖则是大湖大江大海大连通大产业大战略,这就是世界格局了。

笔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九江应推动山水联动,将庐山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格局中来,整合大江大湖的品牌资源,沿着长江与鄱阳湖建设一个与昌九工业走廊并行的文化走廊,将九江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鄱阳湖地区引进世界知名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文化创意、生态旅游、新型能源、电子商务与动漫影视等产业,在湖口、星子、都昌、德安、共青城、永修等鄱阳湖沿岸,建设一条创意文化产业走廊,使九江的发展全面高速迈向“鄱阳湖时代”。

若能如此,试想一下九江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简单一些说至少港口不会仅限于长江一隅,必然是大湖大江大海大连通,与赣粤大运河战略无缝对接,形成双核、双轨与双港的江湖海发展大格局。

复兴鄱阳湖水系文明应有创新的发展思路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从专注数量和速度的扩张,进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系统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生态是普遍形态,开放包容是必由之路,而实现社会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使区域经济全面进入高质量的发展,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引领和推动企业,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需要各级政府在产业布局和重大创新项目的培育中,要有放眼世界的胸襟与格局。

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与根基。在一个基础设施和经济模式日益趋同的今天,凸显一个地方的文化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凝练文化精神,锻造文化品质,不仅是提升凝聚力的核心要求,也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内生动力。

北有千年大计,南有千年梦想!隋炀帝两次南巡,也许只为直通南海的梦想而来,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也着重描绘了这个千年梦想。现在应是我们江西人民实现这个千年梦想的时候了。江西应顺势走出大山格局,全面融入鄱阳湖时代,复兴鄱阳湖流域水系文明的荣光。

江西具有典型的母亲河文化特征,而包容性与传承性则是母亲河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鄱阳湖流域能囊括整个江西,在古代,水上交通是最重要的交通。正因为江西有鄱阳湖水系,大山里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船走出家乡,走出江西,加入到治国平天下的行列之中。那么多进士,那么多理学名臣,他们内修道德,外治天下,使江西文风鼎盛,文脉绵长,以致革命时期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人最多,使这块土地成为震惊世界的革命摇篮。

因此,江西人一定要找到一条创新的独特的发展之路。鄱阳湖是独一无二的一湖清水,是中国被联合国唯一认可的生命湖泊。地球上只有一个鄱阳湖。湖文化湖产业应该成为江西发展的特色。建设水上香格里拉与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加大文旅融合,找回江西人的文化自信,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江西应该由文化大省挺进文化强省与旅游强省。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