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好,铿锵前行 ——九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6-02 08:01: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95630

提升工业发展成色,厚植民生幸福底色。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万亿临港产业带”目标定位,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数字经济为新引领,实施产业升级攻坚战,加快构建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民生事项向好向上,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项目建设“铆足劲”

大项目是九江发展的脊梁,项目兴则九江兴,项目强则九江强。

初夏时节,行走赣北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项目建设战鼓正酣,企业生产开足马力。巨石玻纤智能制造基地点火投产、石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昌九高铁共青特大桥段按下“快捷键”、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八里湖校区进入扫尾阶段,瑞昌市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运输车、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忙个不停。

为全力打好2023年“项目大会战”,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年初以来,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围绕快推进、早开工目标要求,抓牢项目建设“主抓手”,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壮大产业发展“主引擎”。在全市大会战项目中,年度计划投资5646.15亿元,1-3月完成投资1100.26亿元,投资完成率19.49%。开工项目1910个,年度开工率63.02%,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产业集群是做大全市经济总量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我市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着力聚焦“四新一优”重点产业,全面打响产业升级攻坚行动。心连心复合肥生产综合利用、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等扩建项目,华源新材料、科翔电子电路板等新建项目,高泉抽水蓄能电站、模具数字产业园等新签约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2022年,139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九江石化PX项目、天赐高新龙山基地、德福科技二期、芯微半导体等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构筑了重要支撑。同时,我市还从强化产业项目建设、做实企业发展服务、创新产业链链长制三个方面发力,推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纺织服装、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全部迈入“千亿级俱乐部”。到目前,全市省级产业集群达到15个,居全省首位,七大主导产业中,有6个产业过千亿元,创建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3.2个百分点。

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锚定主要经济指标和预期目标,全市各部门抓好任务分解、调度督促,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任务迈进。按照“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精准性、时效性,着力解决了产业项目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精准助企纾困解难,我市研究制定了纾困解难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运用政策红利、发挥政策效应,以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推动经济回升、增长,为全市市场主体降本增效超百亿元。2022年,省大中型项目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二。

用好用活上级政策,激活发展潜力。我市积极主动作为争政策抓机遇,争取上级资金,把缓解项目资金难题作为抓项目稳投资的重要突破口,2022年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550余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资金的集中、及时使用,有力缓解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困难,办成了一批大事、难事。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11.7亿元,增长55.7%,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23.8%,昌九高铁正式开工,九江石化89万吨芳烃、心连心10万吨DMF、九江高铁庐山站西站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项目推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为加快构建开放格局,聚焦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我市全面走出去,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跨江发展及大南昌都市圈等省际省级战略,新一轮跨江合作全面开启。并在全省率先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对策研究,出台城乡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市县两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全省首张“一证多址”经营许可证在九江颁发,华中地区首个一站式破产事务服务中心建成投运。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风口”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我市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爆点,集中优势资源做深做细产业赛道,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等。

产业招商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市围绕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着力培育壮大集成电子信息等基础产业,创新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加强重大项目补链强链和关键项目招引,依托“四新一优”产业配套优势,成功促成一批企业落户。德福科技、江西奥普照明两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64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62家企业被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星火有机硅、城门山铜矿、德安万年青、亚华电子、德福科技、明阳科技荣获全国性大奖和标杆示范,全市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突破20家;企业上云总数达到22878家,居全省前列。

为全面打响“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特色品牌,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对数字经济类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专业类人才享受叠加政策支持,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共青城高新区、九江经开区、瑞昌经开区4个园区均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集聚区,2022年,九江成功跻身“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生事项发展稳步推进

一张表决票,一头载着民主,一头连着民心。市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22年,市人大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共10大项,涉及66个子项,总投资约34亿元。在市人大、市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合力共为、狠抓落实下,市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23年,市人大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共有子项目79个,截至目前,已完工27个,正在建设29个,开完工率超70%,大部分项目按序时推进。

民以食为天,菜市场的“一举一动”关乎百姓的“一餐一食”。2022年,九江市新(改)建中心城区农贸市场8家、县乡农贸市场12家。2023年,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共11个子项目,目前,已完工9个,开工建设2个。新建的濂溪区莲花中心农贸市场、经开区永安农贸市场、永修县江上乡农贸市场、都昌县狮山乡农贸市场、彭泽县芙蓉墩镇农贸市场,改造的经开区正大农贸市场、江西恒丰企业集团农贸市场、修水县马坳镇农贸市场均已建成运营;濂溪区妙智二期农贸市场已完工,待验收后投入使用。濂溪区九莲农贸市场正在加紧建设,预计5月底前完工;濂溪区化纤社区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已完工,准备进行内部装修。

走进改造后的经开区正大农贸市场,只见场内硬件配套升级,售货区干净整洁。菜场的变化,除了能让买菜居民满意外,菜场商户们的感受,也是最直观的,一些在此经营多年的商户表示,菜场升级不但带来了环境的改善,更明显的则是人流和收益的增加。商户李女士在这里做了多年生意,她表示:“以前的市场时间长了,有点破旧,现在改造过之后宽敞、明亮、很清爽,人流量也大了不少,年轻人也愿意来农贸市场买菜了。”

背街小巷关乎着大民生,在九江市民眼中,每条小巷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几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逐年推进背街小巷改造,背街小巷的硬件设施、路面环境经过改造后都旧貌换新颜。2023年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共24个子项目,目前,已完工17个,开工建设5个,暂未开工2个。八里湖一支路环境提升项目,纬零路、二五连接路改造项目,连接路延伸巷、石化党校分校支巷改造项目,柴桑区冷水路9支巷和黄家嘴路正在施工中;柴桑区德化路十二支巷、仁和路项目均在编制预算,将于近期开工。

还有中心城区完整社区项目、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中心城区教育补短板项目、中心城区城市书房新改建项目、“智慧九江”行业应用二期工程项目、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心城区公园建设项目、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卫生应急作业中心改造项目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市人大、市政府对这些民生实事项目定期进行督查调度,确保今年年底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要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顺民意、贴民情、解民忧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包四华/文 欧阳海员/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