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捕退捕后江西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鄱阳湖新增7种鱼类

2023-07-22 16:21:00   
浏览量 29114

继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江西段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等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后,“渔业大省”江西又将实施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河”干流禁捕退捕。7月20日,记者从江西省“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这几年资源监测情况来看,江西水生生物资源正逐步恢复向好,鄱阳湖监测到71种鱼类,较禁捕前新增7种;大龄鱼类数量明显增多,刀鱼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鄱阳湖江豚数量达到492头,是该物种分布最多的水域。

为何要禁渔?“五河”渔业资源现状并不乐观

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等“五河”是江西的母亲河,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是鄱阳湖流域乃至整个长江生态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一直以来,“五河”的渔业资源现状并不乐观。实施“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将可以更大限度拓展江西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效,让负载过度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更加有利于全省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鄱阳湖江豚数量达492头,是该物种分布最多的水域。实践证明,实施全面禁捕是加强水生生物保护、恢复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对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的补救措施,也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必然之举。

渔民怎么退?政策帮扶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实施“五河”干流禁捕退捕,要做到“渔民全退”,即江西省境内所有持有捕捞证的渔民,将全面退出传统的捕捞生产,这是关系众多渔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联合公安、人社等部门,乡镇、村组干部上门入户,登记掌握渔民个人信息、家庭情况、船网数量、土地资料、医保社保、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一户一档”的退捕渔民档案。

此外,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细化了不同尺寸、不同材质、不同年限的估值标准,实现了“一把尺子量、一套标准测”,确保所有渔船网具应收尽收、公平公正。

为了确保全省禁捕退捕工作“一盘棋”,省农业农村厅保持了全省退捕渔民养老保障和转产就业政策标准的一致。在养老保障方面,按照专业、兼业渔民两种身份,落实两个标准,自愿选择两个险种的养老保障政策;在转产就业方面,实施“1131”计划,即为退捕渔民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并确保退捕渔民至少可选择1门实用技能参加培训,全面帮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以后如何管?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禁捕转变

在之前禁捕的重点水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勤联动、严抓严管,建立健全禁捕监管长效机制。统筹涉水部门执法力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交叉水域巡航执法,形成信息联通、问题联处、案件联办的工作格局,全链条打击非法捕捞犯罪行为。

根据监管面积,水域特点,组织各地尽快购置一批执法船艇、车辆、无人机、视频探头、小目标雷达、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建设完善空中、地面、水面移动立体的执法取证网络。积极引进AI自动识别、红外语音警示、电子围栏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执法过程中来,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禁捕”转变。

此外,依托河湖长制,建立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网格化的管理,压实禁捕监管责任。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吴国昌表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制定“一水一策”的发展规划,科学实施生态调控捕捞和增殖渔业捕捞,推进水域共享共用共治,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

(来源:信息日报)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