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仁医之道”,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华

2023-08-24 11:04:25   
浏览量 30205

微信名称如同人的姓名,或标注特征,或表明态度,或表达期许。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华主任的微信取名“闻道”,他有何种心愿,有怎样的历程?

图片


图片

循仁医之道

图片

“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大医精诚”。中国传统医学自古以“仁”为核心,以“尚德”为特点,精神实质就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李华,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2007年3月考入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亲历的一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李华对2007年3月科室救治一名患者的过程记忆犹新。重庆某单位的一名会计,在出差途中精神疾病突发,科室虽然及时用药并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位患者还是咬舌。由于患者家在外地,且无法联系家属,转院转诊到兄弟医院后,科室医护人员集资垫付医药费,医护排班值守,一边控制病情,一边照顾起居。一个月后,舌疾初愈。科室又将患者接回医院继续治疗,李华的中医“电针”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上“初试锋芒”。

这是一次仁心的接力,前辈的言传身教在李华的心中植入“爱”的种子,“循仁医之道”成为他从医的准则。

图片


图片

探仁术之奇

图片

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学科,在治疗疾病时常有“神奇之妙”“意外之效”。

一位初二学生,“失眠、烦躁、情绪不稳定”,导致辍学。家长担心西药副作用大,慕名找到李华主任。“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望闻问切”后,李华得出“证属阳明病”的判断,阳明病实证多见“精神异常,重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李主任据《伤寒论》,下“栀子厚朴汤”。该学生用药第一天即能熟睡,用药7天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一位20岁的在校大学生,“幻觉”“妄想”,在某医院治疗一个月后,不见好转,找到李华主任。中医有“怪病多有痰作祟”之论,李主任据《泰定养生主论》,下“礞石滚痰丸”。1个月后,该学生复诊,症状消失,后来还通过了正式编制考试。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李华主任不懈努力“探仁术之奇”,续写着“高明医术”的新故事。

图片


图片

积仁学之厚

图片

任何成绩的背后,一定饱含奋斗的艰辛。要获得成功,只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才能行稳致远,所谓“厚积薄发,笃行致远”。

李华主任2001年进入江西中医学院以来,从未间断中医的学习。2007年入职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后,他继续系统学习了精神疾病专业知识,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治疗及研究方向”明确而坚定。医院开中医门诊,设中药房,李华先担任诊疗组组长,后成为中西医结合科首位主任,始终走在最前面。

在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李华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他的论文《电针百会印堂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电针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参与的《一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研究获发明专利,现在又参与了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对外合作项目。

在《江西省先进医务工作者推荐审批表》上,李主任写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深刻体会到中西医结合诊疗精神疾病之路还很长”。“积仁学之厚”他永远在路上。

图片


图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责任是最大的动力。李华主任“闻道”的微信名,传达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西医结合服务精神疾病患者”的初心和决心。

(来源: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卢江文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