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高职班十来个学生连夜来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脚踩缝纫机,三天两夜做出了一千条裤子,在欢送解放军时,给战士们送过去。”今年79岁的郑光中指着照片说着。他的声音伴随着讲述而起伏,显示出心绪的不平静。
郑光中说,回忆起二十五年前的那些日夜,他总是无法平静。
一千条裤子
郑光中是九江小有名气的地方史研究专家,在他的家中珍藏着很多独属于九江市的独特记忆。在这些老人精心收藏的照片和资料中,有一本泛黄的册子。那是他精心制作的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事迹本。
“这是我当时看到一个退伍老兵在堤坝上送冰绿豆,马上就用相机拍下来的照片。”郑光中说,在他的这本册子里,有自己拿相机记录的真实照片,也有从当时报纸上裁剪下来的剪报,还有他自己手绘手写的感触感想。
25年前,当时还在国棉一厂子弟学校(今兴中学校)担任教务处主任的郑光中,对于那场洪水、那次破坝印象深刻。“我们学校正好在决口附近,地势又低,堤坝决口,学校就被淹了。好在当时是暑假,学校里已经没有学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那年,郑光中心有余悸。
当时的国棉一厂子弟学校分为小学部、初中部,还有一个高职班有十来个学生学习缝纫,学校共有千名学生,决堤发生时,正逢暑假,孩子们都在家中,没有在校上课,教学楼的一楼已经被洪水淹没。待情况稳定,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堤坝上看望加固堤坝的解放军。孩子们看到战士们的裤子都没有得换洗,被汗水和江水湿透的裤子紧紧贴在身上,有的地方被磨破了,露出了红肿的皮肤。
回来后,孩子们都哭了,高职班的孩子们提出要给解放军哥哥做裤子。郑光中说:“一千条裤子,放在现在事小,可在当时,特别是战士们有的皮肉都被磨破的时候,孩子们能敏锐地看到并且想到,再去实施,那都是发自真情实感,令人感动啊!”
五十盏花灯
郑光中说,自己那年也已经54岁了,看到孩子们的劲头,自己也仿佛年轻起来。“孩子们各展所长,我也不能停着。”因为年轻时曾经跟着师傅学过做花灯,郑光中决定做一些花灯来欢送解放军。
“以前九江民间就有做花灯的民俗,不过一般都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因为花灯的制作过程很麻烦,又考验人的手艺。”郑光中说,“我当时想,决口被成功封堵,解放军凯旋,这是大大的好事,比过年还要高兴。我要发挥自己的所长,让解放军战士们看看九江人民的热情。”
他削起竹篾,拿起花纸,一盏一盏地做,终于用了两天时间,做了五十多盏花灯。
“你看这个就是我做的灯,这是宫灯,一对儿一串,用架子支着。这是鼓灯,有这种大的,也有这种小的。让孩子们拿着,欢送解放军时,显眼得很,战士们在车上都能看得见。这既富有我们九江的文化特色,又能体现我们九江人的热情,所谓张灯结彩嘛!”
说到这里,郑光中又来了兴趣,“九江花灯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现在我们九江的学校里还开了这门课呢。让这一代的孩子们也学学传统手艺,把这项技能传承下去。”
数十年研究地方史
郑光中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退休教师,是九江市知名的地方史研究工作者,对九江地方史研究颇深,硕果累累。自退休后,他整理了《九江历史名城》《周敦颐理学研究》等关于九江古代史的研究成果,考证撰写了近代九江历史资料,完稿了《南昌起义九江发源地遗址考证》《方志敏与同文中学》等红色革命历史资料。其中《九江历史名城》共500多页,约3万字,配有多幅图片。
他还绘制了《1918年旧九江城区详图》《九江街巷原貌再现》125幅,《九江民俗百图》115幅。他参与策划了九江市委宣传部在市图书馆举办的《九江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图片展览。
从2011年年初开始,他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绘制了一幅宽0.6米,长15.84米,以清末建筑风格的景物原貌为主题,涵盖九江43处毗邻长江的历史景点的《浔阳江畔图》巨幅长卷,跨越广阔时空,一展九江城区长江黄金水道江畔的历史风貌。
他还收集了九江民间童谣,汇编成《九江方言童谣集》,一首首主题鲜明、内容浅显、寓意深远、朗朗上口的九江方言童谣,既有着美好的童心童趣和真诚的生活态度,又有着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还不乏地域特征的人文印记。
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细心而又不辞辛劳,满含深情地记录着九江城市发展的变化。他讲述的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事迹故事真实而富有冲击力,我们期待着他带来的下一个故事。
(实习生 梅可欣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