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深入挖掘江西省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探索新成就,讲述这片红土地上的旧貌换新颜的生动故事,见证乡村发展的华丽蝶变。央广网江西频道特别策划推出《村里喜讯捎北京》系列报道,解读江西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的特色之路。
央广网吉安9月22日消息(记者刘培俊)9月21日上午,车驶入井冈山的竹海,便仿佛融入碧浪之中。苍劲挺拔的修篁无涯无际,放眼都是青翠的绿。山势起伏,山路蜿蜒,水泥山道如同一条白色缎带在林间绕来绕去,把一个个山的皱褶缀了起来。过了黄洋界,“村里喜讯捎北京”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
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神山村(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村庄变形记”
走进神山村,道路两旁草木葳蕤,特色的农家乐沿途分布,一幅幅村庄美、村民笑的喜人画面在神山村铺展开来。过去因为偏僻,人迹罕至,适合神仙隐居修行,所以被称为“神山村”。
“以前村里小道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赖国洪是神山村的村党支部委员。谈到神山村这些年的变化,他告诉采访团,过去,神山村的车辆很难开进来。从2016年开始,进村的道路开始改造升级,从3米拓宽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还装上了护栏。
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现今,俯瞰全村,只见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如绸带般缠绕在青山绿水间。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砂石路到柏油路,越来越便利的村路盘活了神山村的特色资源。
与此同时,神山村用多方渠道筹集的资金,进一步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仅拓宽了进村的主路,还实现了改水、改电、建立停车场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全面改善了整个神山村的村容村貌。
赖国洪介绍,“神山村位于深山,信息网络覆盖困难,打电话都成问题,近几年修建的4G基站,网络慢,经常断网,满足不了村民们的上网需求。直到去年,5G基站建到了神山村,村民联系更方便了,上网更快速了。”
面貌焕然一新的神山村(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短短几年时间,神山村旧貌换新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演了一出华丽而精彩的“村庄变形记”。
绿色产业解锁“致富密码”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旺不旺。近年来,神山村大力发展以茶、竹、果为主的富民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黄桃460亩、茶叶200亩。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村民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茶叶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本金的15%进行分红,确保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工资。”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介绍,以前,神山村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挣钱,导致很多地撂荒。
近年来,神山村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黄桃产业,全部村民都参与进来,实现了资金变股金。
老支书彭水生讲述感人故事(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现在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车,真是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谈起神山村的巨变,彭展阳露出自信的笑容。
村里合作社的分红,保证了村民们的基本收入,但如何让村民们真正富起来,神山村还有更多办法。
“红色引擎”绘就神山梦
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齐头并进。近年来,神山村推行“支部引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1+3”红色治理工作法,成立乡风文明积分银行,开展“红黑榜”评比,打造“山小二”志愿服务品牌,成立“神山村红色调解小分队”,组建神山宣讲团,实现了村民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的巨大转变。
发展特色产品,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红色是“底色”,也是“振兴色”。同时,神山村通过做优做强“神山感悟”红色研学、培训品牌,探索出“1个党支部+1个文旅公司+1个协会+N户农户”的联农带动共富新路径,共计开办16个农家乐、11家民宿,床位达200余个。据统计,2022年,神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1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余元。
长期以来,说起神山村,村外的人连连摇头。而“好女不嫁神山郎”这句歌谣,又让本村多少精壮汉子臊眉耷眼。
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而今的神山村,却成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还戴上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顶顶桂冠。
2016年,神山村有38名老弱妇孺留守。如今,神山村通过支部示范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吸引了众多昔日离乡谋生的神山人纷纷返乡创业。
过去以砍竹为生的罗林根,累弯了腰杆,磨破了手掌,却苦了半辈子,穷了半辈子。于是,他也成了“逃山大军”里的一员——到市里一家陶瓷厂打工。
闻听村里要做“山水文章”,头脑活络的他,一下子看到了商机,迅速回家开起了“农家乐”。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时不时还客串一把服务员,从早到晚忙得脚打后脑勺,心里却憋不住地乐:“别看我的门面不大,却是个‘网红店’呢!最多时一次就接待了300多人。”
游客与“点赞雕塑”合影打卡(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由“逃山打工”到“返乡创业”,罗林根身上发生的故事,神山村还有很多例。
罗林根的弟弟罗林辉也回来了,承包建筑工程、开网店卖黄桃,日子过得一点也不比他哥哥差。
老支书彭水生的儿子彭小华也回来了,一边帮着父亲打理“农家乐”,一边养蜂。一年下来,父子俩的收入可观得很。
左炳阳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齐齐整整都回来了!一栋楼三间门脸房并排立着,大儿子搞“农家乐”,二儿子酿酒种茶卖土特产,小儿子打糍粑。老母亲天天乐得合不拢嘴,哪儿还有半点孤单凄凉。既富钱袋,又富脑袋。左伟波高考分数611分,超出省一本线100多分,成功考上大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这些后生,为神山村注满了活力。70户的小山村,仅“农家乐”就开了16家,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村民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涨。
环境优美的神山村(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现在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有了陪伴,村民们在家就能挣到钱,神山村实现了自己的神山梦!”神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告诉采访团。
新神气带来新希望与新梦想,行走在神山村,路边的一面“笑脸”墙上的一张张照片里,百姓温和满足的笑脸更令人过目难忘。这个曾经“困”在大山里的神山村,蹚出了一条“红加绿”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未来,这里也一定如所有神山人期待的那样——华丽蝶变后的展翅再高飞。
(来源:央视网)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