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乡镇商会”:江西新余渝水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本观察

2023-10-11 09:06:31   
浏览量 2905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对新余市渝水区乡镇商会之一的水北商会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肯定;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听取来自江西的谢茹委员关于水北商会带领138家企业320名会员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汇报时,称赞这一行动是“壮举”。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各地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内涵,因地制宜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渝水区“党建+乡镇商会”治理模式具有样本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当地党委组织引导下,渝水区乡镇商会秉承“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理念,“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引导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建设——善解疙瘩化解陈年矛盾,热心公益支持一方民生,领头创业带动农民增收,搞活经济促进共同富裕……通过乡镇商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善治共富的“渝水模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缘起:善用威望影响,调解矛盾纠纷




  “出事了!”

  2011年2月,本该是和谐喜庆的春节,渝水区水北镇南塘村和李家村两村村民却剑拔弩张,因山林权属、地界问题引发争议,双方几十人各操家伙,有的已动上手,一场严重冲突即将发生……

  水北镇是江西新余市“北大门”,位于五县十乡(镇)交界地,乡镇边界线长,靠近边界线的都是上千人的大村庄,历来民风剽悍。长期以来,水北镇村民之间因林地、道路等引发纠纷时有发生,所谓“小闹天天有,大闹三六九”。曾经的水北镇,被称为“是非之地”。

  南塘村和李家村有陈年矛盾纠纷,一向关系紧张,甚至互不嫁娶,当地党委政府认为单靠常规的警力介入难以治本。“找村里说话有分量的出面调解试试?”镇领导动员两村6位民营企业家参与调解——他们都从事建筑行业,常有生意往来。6位企业家分别为受伤的村民掏了医药费,接着又协助政府部门引导劝解,终于使两个村的代表坐下来,划定了地界。一场危机化解了!

  事后,水北镇党委政府召开事件处置复盘会,一致认为有威望的民营企业家参与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一年,时任水北镇党委书记周金林刚走马上任,就走遍了全镇172个自然村,又寻访水北镇走出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等乡贤,问计乡村治理。

  改革开放以后,水北镇大批农民洗脚上田,闯荡市场经济大海。他们秉承“精工水北,信誉天下”的信条,从“一把泥刀一把锯,走乡串户赚钱去”到“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南闯北当老板”,发挥“工匠之乡”“建筑之镇”的优势,形成了建筑产业一条龙,并逐步走出新余、跳出江西、迈向全国。

  水北镇5.6万余名村民中有2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从事建材、建筑等生意,百万、千万富翁不在少数,可以说村村都有致富能人。

  一通走访下来,周金林发现,不少纠纷的背后都有经济因素,请致富带头人出面,一些矛盾、纠纷往往会迎刃而解。他寻思着:能不能将这些“能人”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发挥“新乡贤”作用,成为党委政府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想好了就行动。2012年9月,300多名水北企业家组建成立了水北商会,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市直属乡镇商会;同年12月,水北商会党委成立,是江西省首个乡镇商会党委。

  “2011年,我刚到水北当党委书记,省里就给了社会治安‘黄牌警告’。2013年我们得了全省先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2年商会成立后,发挥了积极作用,治安形势稳定了,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周金林说,本土企业家从以往可能被裹挟进纠纷使问题复杂化,到变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正能量,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信息及时互通,矛盾纠纷一有苗头,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二,原来各村企业家可能彼此不认识,各村之间有了纠纷,“各为其村”先护着本村,往往使矛盾激化,现在都是商会会员,是“同事”了,遇事先沟通,再帮忙“灭火”;第三,企业家交际面大,见多识广,经常能为化解矛盾支招出主意。

  “成立商会的最初目的,就是让那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这些‘新乡贤’有思想、有头脑、见过世面,他们做群众工作,有基础也有号召力。”周金林说。事实证明,水北商会把当地的人缘、亲缘、乡缘关系理得非常清晰,一旦发生重大事情,可立即找到相关人员调解。商会充分发挥人脉优势,依法依规引导村民走合法路径解决问题,信访量大幅度下降。

  水北商会顾问敖小海举例说,一些矛盾纠纷我们打个电话就能知道当事人是哪个村的,家里谁说了算,在哪个商会成员的厂里干活……再由老板出面协调,问题不出乡镇就能解决。

  及时总结水北商会的有益探索,渝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推广,各乡镇相继成立本地商会。

  “乡镇商会及企业家们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成为党委政府处理矛盾纠纷的好帮手。”渝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喻建军充分肯定商会的作用。

  水北镇习家村和邓家村存在山地纠纷,两个村一度关系紧张。水北商会原常务副会长习润根主动找到两个村小组负责人,调解矛盾纠纷。经过商议,他先后斥资50万元租下“纠纷之地”,又投资300多万元发展铁皮石斛产业,带动两个村1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将“纠纷之地”变成“发展高地”。

  “李家村和南塘村已经五六年没闹过纠纷了。”水北镇综治办主任谢翔告诉记者,过年过节,亲朋好友跨村走动也是常事,原来互不嫁娶的两个村子现已通婚,已结成五六对。

  在渝水区,发挥乡镇商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尝到甜头的不仅是水北镇。“每当乡镇干部碰到棘手的基层矛盾,我们商会会员就会主动作为,发挥缓冲和桥梁作用。”渝水区人和乡商会会员、新余市蒙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友生说,2023年,在商会会员的耐心劝解下,推动该乡6家集镇改造未签字住户顺利签字。

  “组建本土商会,发动企业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创新了综治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说,民营企业家在乡村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这些优势在调解矛盾纠纷时能发挥正向作用。



嬗变:参与爱心公益,支持一方民生




  水北商会党委书记邹细保告诉记者,商会企业家们回报社会,原来是零散的,修些路啊,装个路灯啊,参与新农村建设什么的,救急救穷。但正是这些架桥铺路修路灯的小事,让他们发挥出了乡贤的作用,威望也就起来了,处理矛盾纠纷也就容易多了。

  “每一个人都在做,通过商会组织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小善举就汇聚成了大力量。”邹细保说。

  “一人拾柴火难旺,众人抱薪火冲天。”渝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文剑说,“地方乡镇的社会事业,需要商会会员抱团干。”水北商会紧扣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党建+乡镇商会”模式的优势,通过制订社会事业实施规划,将资金集约合理使用,完善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让“一老一小”享受到民生福祉。

  水北镇上村村邹家村小组是邹细保的老家。走进村庄,只见长2.5公里、宽5.5米的村庄主干道全部铺上了沥青,户户通水泥路。92幢别墅式新楼房整齐划一、大气美观。

  75岁的村民邹井恒竖起大拇指:“修这条沥青路和户户通水泥路,细保捐了300多万元。村民92幢楼房,他每幢又赞助了3万元,了不起呢!”

  2010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把距蒙河最近的水北镇熊坑村变成一片汪洋,20多间土房倒塌,幸存下来的也不少是危房。后来成为水北商会第一任会长的熊水华闻讯赶回痛心不已。该如何帮助乡亲渡过难关呢?他与熊九仔、熊水生、熊习生三兄弟商议,主动找到村干部,表示愿为村民捐资建房。第二年,熊坑新村竣工,熊氏四兄弟共建连体别墅18幢72套,每户村民只需出资3万元,五保户、困难户全部免费。除别墅外,新村还有电脑房、篮球场、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和公共食堂等配套设施。

  渝水区的颐养之家便脱胎于熊坑村的这个公共食堂,帮扶兴建的颐养之家后来成为商会倾心关爱“一老一小”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水北商会会员先后捐资2340万元,率先在家乡助建51个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问题的颐养之家。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养老。”渝水区委副书记、区长简华锋介绍,以水北商会创办的公共食堂为样本,渝水区组织各商会会员推进当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探索以“政府支持、村级主办、自主管理、群众参与”为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颐养之家。“通过‘吃在食堂、住在家里’,解决绝大多数老人不愿去养老院的问题;通过筹集养老基金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润,解决日常开支问题,保证颐养之家的良性运营。”简华锋说,目前全区共建成颐养之家227个,180个行政村全覆盖,供养老人3253人,乡镇商会先后为之捐款捐物3569.8万元。

  “这个就是我姥姥!看来精神头不错。”看到记者在人和乡茂江村颐养之家拍摄的视频、照片,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军兴奋地说。视频中,老人家拉着前来看望的村支书何海兵乐呵呵地唠起嗑来。“其实我们家里条件不错,但老人家喜欢跟村里伙伴在一起,颐养之家照料精心,我们也就放心让她住在那里了。”沈建军也是本地商会会员,十分支持建造颐养之家。

  照顾老人,呵护孩子,商会积极引导会员开展捐资助学,引导会员投身家乡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每天的阅读课,水北中学都会组织学生到这儿看书,附近乡镇也有孩子慕名而来。”颖江书院管理员傅超花言语中透着自豪。颖江书院是水北商会捐资70万元修建在水北镇上的图书馆。造型古朴、设施齐全的书院有各类书籍2万余册,成为当地居民特别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有了书的陪伴熏陶,我觉得我们跟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留守儿童胡可心,因为家门口有了一座图书馆、常读书而变得阳光自信,成为水北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

  可接收480余名孩子的水北镇中心幼儿园也是由水北商会捐建的;商会会员钱小云等企业家捐助1000多万元,建设水北中学科技楼,重建钱圩小学;邹细保连续十年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累计捐资200多万元……水北商会的善举赢得当地百姓赞许。

  爱心之举在其他乡镇商会也已蔚然成风。2020年6月,姚圩商会购买了8套空调,为备战中考的学子送清凉;每年8月为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和优秀困难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今年已发放资金30余万元。

  “报效桑梓的‘涓涓细流’已变成‘浩渺江河’,成为当地可贵的社会现象和独特文化。”渝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易光宇说,以水北商会为代表,渝水区乡镇商会会员在公益事业上你追我赶,逐渐形成了共同理念: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



飞升:依托企业力量,振兴乡村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只是给农民发红包,那不是帮扶,而是救济。”

  “时代催生需要,脱胎于解决矛盾纠纷的水北商会,发展形成了‘党建+乡镇商会’治理模式,随着探索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进阶升级。”渝水区委书记刘颖豪说,“从调解纠纷、修桥补路、发发红包,到现在更注重有意识地带头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走进水北镇琴山村,只见1000多亩高产油茶林随丘陵连绵起伏。“这些油茶林分散在各家各户,以前没形成集约效应,经常出现茶油滞销现象。”琴山村党支部书记邓冬生说,“商会+弱村”帮扶活动开展后,时任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主动提出与琴山村结对帮扶,自掏腰包60多万元,帮扶琴山村及其贫困户。同时,以“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水北商会再捐资50万元,连同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建起榨油厂,共同打造油茶深加工产业基地。如今,高产油茶不仅助村民脱了贫,还成为琴山村的富民产业,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壮大。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就对水北商会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肯定。

  “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越干越带劲!”邹细保说。走进水北商会办公楼,进门醒目的位置安置着一块写着“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牌匾,两边插着鲜红的党旗、国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扶贫到振兴,发挥民营企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的潜力非常大”,“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从参与脱贫攻坚到转战乡村振兴主战场,从加入“万企帮万村”到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渝水区乡镇商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追随国家战略,将自身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为更加有力促进共同富裕,渝水区各乡镇商会还推选会员企业家转型领办富民产业,并逐渐形成了“从商会会员中选出致富带头人,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商会会员”的双向发展模式。

  “今年铁皮石斛就可以采收,年收益预计可达30万元。村民在基地务工增收,29名脱贫户从中分红,村集体年收入预计增加6万元,一举三得呢。”在水北镇慕江村习家村小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村支书简华喜悦地说。这个种植基地就是水北商会常务副会长习润根领办的乡村振兴产业。习润根以“公司+村集体+脱贫户”的模式,投资230万元打造了近200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突破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激发了村庄活力。

  作为著名的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的举行地,罗坊镇2016年成立商会后,当时以种植蜜桔为主业的宋卫保主动加入商会成为商会理事,进一步带动更多企业家回乡参与乡村建设。2019年,在他的引荐下,罗坊镇东边村以“公司+村集体组织+农户”形式,着手打造东边锦园生态景区。2020年5月正式开张,先后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5.46万元,村民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有了商会平台,松散的个体逐渐成为紧密的团队。渝水区乡镇商会引导会员把优势项目建在渝水,把优质资本投向渝水,把优秀人才引回渝水,将“会员优势”转化为“群众经济”。

  目前,渝水区乡镇商会单独或联合组建工厂化养鱼、果冻橙等致富带头人专业委员会6个,建成培育中心1个、实训基地5个,培训致富带头人300多人。全区各商协会和民营企业结合乡村优势特色,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扶机制,建立帮扶项目182个,培育11个产业项目作为示范基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听取来自江西的全国政协委员谢茹关于水北商会带领138家企业320名会员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汇报时,称赞这一行动是“壮举”。

  在推进共富的道路上,渝水区各乡镇商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

  “江西的宗族文化一直比较兴盛。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宗亲文化,由此衍生出的尊老爱幼、荣归故里、叶落归根等文化,如果引领得当,很容易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宗世法从学理上阐释“党建+乡镇商会”模式发挥的积极作用。

  “发展和善治是一对辩证关系,发展也是基层治理应有之义,‘治理’好了,社会和谐,发展才有基础;‘发展’好了,大家都有奔头,就不容易生事,就更好‘治理’。”刘颖豪说。



密码:依靠党建引领,助推善治共富




  本地乡镇商会是有别于传统异地商会的社会组织,是新生事物,是个创新,如何运行,无先例可循。“成立之初,商会连会都不会开。”周金林回想起来有点“哭笑不得”。

  如何将新生的乡镇商会引入发展正轨,周金林想到了党建引领。

  在上级的支持下,周金林创新性地在水北商会成立了党委,为开好头,带好路,自己兼任商会党委书记。

  “商会也成立党委?我们参加商会,可不是来‘受管’的!”党委一成立,商会内也有一些“意见”,或者说是“担忧”。但在商会会长等一批较有威望的商会会员的坚决支持下,尤其是在看到党建工作给商会健康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后,“杂音”慢慢消失了。

  根据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特点,首届水北商会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包括建筑行业、新兴行业等5个行业党支部和深圳、九江等5个地域流动党支部。商会党委书记由水北镇党委书记兼任,其他委员由商会的党员副会长担任,各支部书记由威望高、号召力强、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企业家担任。

  商会党委及其支部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建工作。

  在决策议事方面,建立了党组织与商会理事会双向互动机制,做到党委政治领导、大事协商解决、情况相互通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规矩慢慢立起来了,会也知道怎么开了,在群众中的形象也越来越正面,越来越有威望了。”周金林说。

  如今,水北商会有103名党员,党委书记由有威望的商会党员担任,党委下设1个直属党支部、4个行业党支部和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到了支部建在行业上,活动落到项目中,会员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水北商会逐渐形成了“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

  “政治建会是商会发展的‘根’和‘魂’。”邹细保说,“党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我们及时学习,传达给会员。知道党和国家要干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对于我们干实业来说,很重要,是下先手棋、干对事的关键。”

  “党委自觉把服务寓于日常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引领作用。”邹细保说,“比如商会党委帮助商会成立了商业联盟和青年企业家俱乐部,组建联络处,推动会员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了一种‘老乡见老乡,携手奔小康’的商会工作新局面。”

  “商会党委还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开讲座,帮助会员提升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水北商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简蜂说。

  时至今日,党建引领已成为商会引以为豪的一大组织特色,是商会能够良性成长、回报家乡、服务社会、联合发展、获得肯定的一大保障。

  “要把党组织建在农村生产力最活跃的‘细胞’上!”新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国根曾担任新余市委组织部部长5年,并一直致力推动新余市渝水区探索“党建+乡镇商会”模式。在新余市委支持下,赖国根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乡镇商会建立党委制度化,此后各乡镇成立的商会,设立党委成了标配,常态化、正规化开展党建工作。

  11年来,仅水北商会就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四好商会、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邹细保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面对这些成绩荣誉,邹细保清醒地说:“乡镇商会坚持只帮忙、不添堵,只是及时补位,唱好了配角戏。”

  为了更好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渝水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乡镇商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制度,全区11个区乡镇商会,每个商会都有一名区领导挂点联系,配备11名专职副书记、派驻11名党建指导员,实现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和党员带会员的“共生效应”,充分发挥了“红色引擎”的强劲引领作用。

  “渝水区‘党建+乡镇商会’助推善治共富成效显著,在非公党建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新余市委书记郑光泉对“党建+乡镇商会”模式提出新要求,“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对标新时代新要求,继续丰富内涵,完善机制,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再立新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