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日报》重磅连版报道:一江碧水向东流

2023-10-17 08:06:00   九江日报
浏览量 95455

导读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九江市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动力。

      10月17日,九江日报刊发连版报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精彩版面和报道邀您阅读。

    



一江碧水向东流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九江市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动力。

  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之一,我市坚决扛起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重任,将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


水岸同治 共护碧水清流


  花开岸边、清水如蓝、鱼翔浅底……地下治污,地上造绿,2021年7月,由三峡集团实施的我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首座“全地下+花园式”两河水质净化厂进入试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准四类标准后流入景观河,然后排入十里河,汇入长江。这座宛若仙境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集合了环境治理、科普教育、智慧管控多重功能,成为我市水环境治理绿色新地标。

抽样检测(夏美荣 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九江坚持统筹“三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水岸同治,共护碧水清流。

  全面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劣V类水、水生生物保护、城镇垃圾和污水等专项整治,消灭V类水,增加Ⅲ类水。

  充分利用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走航船等科技手段,对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编制鄱阳湖九江湖区、赤湖、八里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现一个断面一分析、一个点位一治理。目前,长江干流、赣江、修河等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连续三年在全湖区保持最优。

  “在江堤上漫步,一边是浩瀚长江滚滚东流,一边是生机盎然的绿化带,感觉特别惬意。”对于长江沿岸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九江市民范世卿深有感触。

长江岸线(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李涛渊 摄)

  为保一江碧水向东流,2020年,依水而兴的九江同步打响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水战”。

  我市与三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中心城区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这是九江市政建设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新建改建管网140公里,龙开河、琵琶湖、十里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排放标准;投资20多亿元,打造“五化园区”,全市16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B标及以上排放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河湖及主要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步形成1012个“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分期逐步开展排污口整治工作。

  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经过治理,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改善明显,全市总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


码头变身 长江岸线“颜值刷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回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程,颇为感慨:“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百舸争流(陈红英 摄)

  石钟山下,鄱阳湖与长江交汇,江湖两色,千载悠悠。由此向上下游延伸,九江境内152公里长江岸线宛如一张蓄势的弓。近年来,我市将岸线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从石钟山出发,顺流而下,湖口段长江大堤犹如长龙侧卧,堤内绿化带绿意盎然,不时看到有人在堤上散步。

  “原来这一带有很多非法码头,我们把它拆除、整合、规范。”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非法码头拆除后,部分江岸重新复绿,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以前这里很杂乱,现在干净整洁,像个公园,我们都喜欢来散步。”附近居民徐先生说。

  此处长江大堤的变化,是九江长江岸线整治的一个缩影。

长江干堤湖口段(李学华 摄) 

  九江因水而兴,众水汇聚,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水势浩渺,江面壮阔。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河湖管理与生态流量管控,注重岸线和水生态治理,积极践行“长江大保护”,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持续提升长江岸线颜值。

  “曾经的永安堤杂草灌木丛生,而如今,它已换了‘新颜’,不仅是守护人们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一张靓丽的‘名片’。”走在长江永安堤上,市民杨显亮不禁感慨永安堤内外的优美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永安堤全长16.6公里,与长江梁公堤、赤心堤一起组成九江长江干堤上游段,为长江干流二级堤防。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永安堤列入首批试点工程,市河湖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结合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把永安堤打造成为标准化管理“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景观工程”,对永安堤全线实施美化亮化。同时,整修防汛哨所,新建防汛查险通道,更新防汛路灯,推进了管理信息化。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我市水利部门不断加强长江岸线和水生态治理,着力打造水利工程标准管理样板,强力推进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整体拆除码头46座,规范提升码头等项目76座,累计腾出岸线4645米,拆除建筑物2.3万余平方米,清除弃土弃渣6万余方,复绿面积10余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整合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多方治理资金,重点以打造“最美岸线”升级版为抓手,大力开展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建设,全市实施“最美岸线”82个整治项目。各县(市、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全面铺开,打造了一批示范河流和河段。

  在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我市对涉河违建整治动真格,深入排查全市647个重点水域,在准确掌握政策界限的基础上,反复多次开展“拉网式”排查摸底,确定12个涉水违建项目,并整改到位;对河湖“四乱”清理整改下硬功,全面排查清理,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约谈、追责;对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亮实招,落实“一站一策”整改方案,367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全部按时销号,其中整改类321座小水电站均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监控)。

  为合理开发利用长江、鄱阳湖的湖砂资源,我市于2009年5月开始对鄱阳湖九江水域采砂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开采经营、统一规费征收、统一综合执法、统一利益分配,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地防止了“多头管理、有利即争、有责则推”的管理局面。2015年3月,我市对长江九江段实行采砂统一管理,建立了九江市长江大保护多元共治协作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统一调度、部门联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的采砂统一管理工作格局,有力维护了长江、鄱阳湖九江水域河道采砂管理总体可控、平稳有序的良好秩序。

  一江碧水滚滚东流,两岸风景茵茵醉人。我市正在用行动抓好“长江大保护”,让母亲河焕发新的神采。


十年禁渔 绝迹鱼类“重出江湖”

  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稍有好转又动起歪念头。现在的长江只能说是‘大病初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撑。”

  “微笑天使”江豚不时浮出水面露出微笑,鄱阳湖重现“神秘物种”鳤,以“长江三鲜”闻名的刀鲚,单网次平均捕获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十年禁渔”实施后,长江、鄱阳湖再现多年未见美景:水域生境明显改善,渔业资源有效恢复,多样性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九江围绕“人”和“船”,紧盯“水”和“岸”,四级齐抓,共同“禁”“退”,禁捕退捕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留住江豚的微笑(傅建斌 摄)

  家住濂溪区的王第友打了30多年鱼,几年前,他有了新身份——江豚协巡队队长。“我在2016年加入协巡队,主要工作是沿着长江岸线和鄱阳湖巡护。”前几年看着水里的鱼越来越少,打了一辈子鱼的王第友觉得很痛心,转行做巡护员。老王觉得这是在“还债”。

  2021年,王第友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发的“国际巡护员”奖。他告诉记者,随着禁捕和巡护力度加强,明显感到长江水生物种在增加,江豚不时聚集浮现,鳤鱼等一度绝迹的鱼类也“重出江湖”。

  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按照“禁得住、退得出、能致富”的总体要求,明确“任务书”,落实“责任田”,打出“组合拳”,整合“资金链”,立起“指挥棒”,盯节点、抓重点、攻难点、消盲点、创亮点,高质量完成了“船处置、网销毁、证注销、人上岸”攻坚目标任务,禁捕退捕成效有了“看得见的变化”。

  十年禁渔,稳在就业。各地强化责任担当,站稳群众立场,把做好渔民安置作为最大的民生考量。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长短结合,出台了安置保障攻坚、渔民创业、公益安置、渔村帮扶、跟踪监测等政策措施办法,创新落实“1131”计划,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动态台账,落实专业渔村结联帮扶,定制退捕渔民转型计划,分类施策,通过“五个一批”(“捕鱼人”到“护鱼人”、“打鱼人”到“打工人”、“渔业人”到“农业人”、“捕鱼人”到“养鱼人”、“老渔人”到“新法人”)转变,帮助渔民“弃渔上岸”。积极开展“暖心行动”,把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和专业渔村帮扶,及时解决他们“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大力发展农渔特色种养业,开发更多适合退捕渔民就业岗位,拓宽退捕渔民就业渠道,确保每个渔民能够告别“水上漂”,端稳“新饭碗”。禁渔禁的不是生计。在瑞昌市,当地上岸渔民成立渔业公司,开展人工养殖,不仅让自己富起来,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公司提供鱼苗和技术,还帮着销售,这鱼养起来轻松,收入也有保障。”瑞昌市码头镇赤庄村村民何忠良告诉记者,以前捕鱼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现在养鱼收入实现翻番。渔民还对鱼进行深加工,做成鱼干、酒糟鱼等,打响品牌、壮大产业。

  为强化执法监管,我市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网络,形成专打与联打、人防与技防、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执法管理新格局,确保长江禁捕禁得住、管得好;为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我市统筹布局“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长江禁渔战略规划,加快打造市县贯通、部门共享、水域覆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禁捕水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我市定制“转型”计划,实现退捕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

守护长江最美岸线( 姚益民 摄)

  千百年来,长江哺育着两岸居民,生生不息。如今,在152公里长江岸线,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长江这条“母亲河”与两岸居民,正续写着新的故事。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