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创新探索“林长制+”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2023-11-14 08:33:14   九江日报
浏览量 35255

自全面实施林长制以来,德安县积极探索“林长制+”模式,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森”态,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县森林资源覆盖率达63.8%,活立木蓄积274万立方米,连续11年获江西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连续4年获九江市林长制工作考核第一名等荣誉。

“林长制+国土绿化”,林业发展根基更夯实

德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扩绿提质增效,综合运用“改、造、提”等措施,不断夯实林业发展根基。改变经营模式,盘活森林资源。德安县将国有林场和村集体、林农各种要素有机融合,实行场外造林,扩大造林面积,盘活荒山资源,解决了群众无力经营问题,让长期闲置无收益的林地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转换,全县场外造林面积1500亩。狠抓营林生产,加快造林绿化。德安县依托松材线虫病除治山场向山上造林,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近五年完成人工造林3.2万亩,提高了造林总量,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同时,向山下绿化,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在车桥镇白羊村、丰林镇紫荆村、磨溪乡新田村等地开展乡村森林公园和森林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生态系统质量。目前,德安县有7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加强森林经营,提升绿色质量。德安县不断加大退化林、残次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除治迹地的改造和修复力度,大力栽植或补植阔叶和彩叶树种,形成层次多、冠层厚、错落有致的森林结构,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同时,按照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砍密留疏、保留珍贵树种和优质林木的原则,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在彭山公益林场和磨溪乡彦忠合作社选取7000亩适宜山场,通过施工作业、成效监测,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林质林相。

“林长制+资源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更牢固

德安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履行森林资源保护职责,全面实施林长制,资源保护取得实效。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实现林长制全域覆盖。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县级林长17名、乡级林长113名、村级林长88名。制定德安县林长制县级会议制度、德安县林长制信息通报制度、德安县林长制县级督查督办制度、德安县林长制目标考核体系、德安县林长制考核办法等各项配套制度,构建起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的林长制制度体系。组建资源管护队伍,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将全县分为38个网格,组建起一支38人的护林员队伍,同时,将全县林区分为5个责任片区,建立“1+4”5个专职护林员管理基地。并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沉到乡村办公,做到山有人巡、林有人护,森林资源源头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资源管理创新,开启护林保绿新模式。打造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建成12个林业高空瞭望监控站点,对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林地破坏等异常情况进行主动识别预警。在全县交通要道路口增设12个高清监控探头,增强林业违法案件源头查处能力。建立“林长+检察长”体系,检察机关共同参与林长制工作,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转向多部门“协同作战”,为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法治力量。

“林长制+产业发展”,绿色富民道路更宽广

德安县深入挖掘绿水青山资源,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助推林下经济、油茶种植、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富民能力。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起林药套种互补的发展模式,全县累计种植白芨、金樱子、吴茱萸、黄精等林下药材2000余亩,培育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新赛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形成了尚影油茶、灵泉农林科技、晨鸣林业、永宏油茶等一批百亩、千亩以上的高产油茶种植基地,全县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先试先行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德安县积极探索推行“政府+国有企业+银行+国有林场+林农”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聚力建设好、管护好、利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今年4月,县政府已与中林赣投集团在南昌签订《高标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开发协议》,面积10万亩,总投资约6.2亿元,切实将国家储备林建设成为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事关长远发展的利民工程。

(余业盛 陶良飞)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