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江西为2万余栋传统建筑建档

2024-04-10 08:13:11   
浏览量 28621

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列全国第九位;82个历史文化街区,列全国第三位;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列全国第四位;413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全国第八位……江西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历史文化遗存遗迹星罗棋布,这种深入肌理的文化传承,经过岁月沉淀后,凝结城乡记忆,留住居民乡愁。

  近年来,江西坚持保护优先,突出活化利用,不断完善保护体系,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

瑶里古镇。

  普查建档

  把遗存瑰宝“护好来”

  青山绿水、楼阁天井、炊烟茶香……今年清明假期,浮梁县瑶里镇东埠古村游人如织,游客徜徉在一栋栋古建筑里触摸历史。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晓明介绍,长期以来,江西严格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利用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信息平台,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截至2024年3月底,江西已对全省3000余栋历史建筑、2万余栋传统建筑“一户一案”建档,保护名录不断扩充。

  浮梁县境内共有古村落300余处,近年来,该县利用古村落自身历史积淀和自然山水风光,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使传统村落中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建造技艺得到有效保护。一些传统村落通过复兴传统产业,植入新业态,留住了乡愁,聚集了人气。

  江西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近年来,共争取中央资金9.25亿元、省本级安排3.4亿元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各地建立政府奖补、产权人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的保护资金筹措机制。目前,全省已有50余个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或正在进行修复利用,千余栋历史建筑完成了保护性修缮。

  江西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鼓励搭建投资发展平台、推广新型融资模式等途径,调动和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鼓励个人以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历史建筑原址保护。

  育才传艺

  使营造技艺“传下来”

  鹰潭市上清古镇,以赣派建筑闻名。其旖旎的自然风光、悠长的历史文化、欣欣向荣的文旅产业吸引无数游客。

  然而,曾几何时,这个古镇却是一个建筑风格五花八门、文化氛围和旅游元素严重不足的“过气”古镇。

  近年来,该镇遵循以保护为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复原修缮古建筑,一大批乡村建设工匠参与其中,古镇形象得以重塑。

  传统建筑工匠是传承城乡历史文脉的重要力量,江西坚持从弘扬传统建筑工匠精神、厚植传统建筑工匠文化入手,加快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

  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处长王登平介绍,江西八部门联合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开展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活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2023年,全省共培训考核747名“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和1.2万名“乡村建设工匠”。

  在谈到如何将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进行有效结合时,王登平说,江西坚持农房建设风貌与当地人文背景、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等要素相融合,先后组织编印和免费推广近百套特色农房设计方案,使乡村风貌更具江西特色。

  保护利用

  让历史记忆“活起来”

  铅山县河口镇的明清古街全长2.5公里,保存有纸号、茶行、药店等300多栋古建筑及老宅民居。对于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来说,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烙印。

  2023年,河口镇明清古街启动历史街区改造,在保留街巷风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明清风格建筑群,充分展示千年古镇的风韵,探索集市井生活、老街商贸、民俗工艺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业态。

  一直以来,江西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原则,促进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将保护理念嵌入城市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全过程,鼓励“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实施城市更新,全力保留历史记忆。

  永新县推进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全面实施“重见永新”老城古街改造项目,共修缮建筑700余栋,推进8个片区共60余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惠及群众1.27万户;婺源县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精品古宅民宿600余家,2万余人吃上“旅游饭”。

  省住建厅建设工程消防监管处处长谢红星说,江西积极探索和创新保护开发模式,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域旅游相结合,探索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的新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根基,督促各地落实保护责任,科学处理好新与旧、古与今、变与不变、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谢红星说。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徐黎明 文/图)


编辑:左丹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