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传承非遗 打造“寻星”驿站

2024-05-15 14:22:40   
浏览量 32338

 

近日,彭泽县群众文化服务中心以推进“寻星”文化驿站建设为抓手,联合全县各学校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简单易学且知识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之中,全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咚咚咚……近日,在彭泽县第二中学的操场上,板龙锣鼓声声作响,100余名同学迈着整齐的步伐,举着板龙头,不断变换招式,场面气势恢宏。

彭泽板龙是一种汉族民俗舞蹈,是民间一种别具特色的龙灯,起源于唐朝,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龙身皆用长条木板凳连接而成,故名“板龙”。“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参与和体验了舞龙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彭泽县第二中学学生余宏洋说,“今后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与此同时,彭泽县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将当地的竹编、高腔戏等本土非遗融入该县旅游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课外活动中,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带领同学们领会非遗的魅力。

彭泽县旅游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林璐说:“今天上的非遗竹编课,陈老师教我们将竹子编成凉席,非常有趣,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彭泽非遗,希望学校能够开展更多的活动,让非遗走进我们的心中。”彭泽竹编非遗传承人陈良曹说:“我是十岁跟我父亲学做篾匠,当时每家每户编堂倌、凉席,到现在塑料代替了竹编,都没有人做了,我就想把竹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近年来,彭泽县立足城乡特点,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全力推进“寻星”文化驿站建设,广泛收集全县非遗素材,编撰出版了《千年彭泽·故事里的先贤》《彭蠡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等彭泽县首批非遗读物,通过一个个精品佳作,讲好彭泽非遗故事。此外,还通过馆校共建方式在彭泽旅游职业中专和彭泽第二中学分别挂牌成立了“彭泽县非遗传习基地”,每周邀请非遗传承人入校面对面授课,邀请部分学校的师生参观非遗展厅,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为师生提供便捷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将“寻星”文化驿站打造成为全县文化建设的新地标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周为 何彭)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