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拾遗)船滩有座抗日阵亡将士墓园

2024-05-25 19:45: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1187

(拾遗)

船滩有座抗日阵亡将士墓园

■ 付鹤鸣

笔者在为《船滩志》搜集资料过程中,从一村民口中了解到武宁船滩镇坎头辛家黄土岭上有座抗日阵亡将士墓园。

当时这个墓园已荒成了一个竹棚,人都难钻进去。村委会请人砍掉周围的竹子和树木,才能看清这里是个规模较大的墓园。这座墓园长约30米,宽约20米,外围还能看到墙堆的残土,说明该墓园当时建有围墙,还修建了门楼,正对着辽山。园内挤挤挨挨地葬有200余座坟墓。

黄土岭距武宁县城50余公里,这里怎么会有如何规模的抗日阵亡将士墓园呢?1939年3月,在日军的强攻之下,张公渡失守,邻近永修、安义、靖安、奉新、瑞昌等地相继沦陷。日军侵占箬溪,进逼武宁县城。三省通衢的船滩,就成了相对安全的后方。于是,王陵基部在船滩周围驻军,先后在辛家、挪芜、木皋、温汤、东林以及修水的三都镇设立过战地医院,可见当时的形势有多紧张。

据坎头村退休老师傅宝林先生介绍,1939年至 1941年期间,为配合武汉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阻击日军进犯,驻扎在武宁境内的国民军王陵基部、李玉堂部相继发起了棺材山阻击战和马御鞍阻击战,战斗非常惨烈。当时,国民党在距船滩不到一公里设立了一个伤病官兵收容所,专门接收从棺材山和马御鞍战场的伤兵。

伤病官兵收容所和辛家战地医院是征用民房及用木竹搭建的临时帐篷。辛家战地医院有医生护士二三十人,其中还有不同肤色的外籍医生,那些医生使用的医疗器械,当地村民从未见过。每天有源源不断的伤员运送至此。伤员最多的时候,连辛家祠堂里都住满了。这些从前线运送来的伤兵,须先经伤病官兵收容所登记,然后按伤情轻重分流至各医院救治。经现场考证,这些阵亡将士分别来自四川、安徽、河南、湖南等地。当时前线的战事十分惨烈,伤病亡故人员较多,收容所还在当地招募了两名入殓工和石刻工。入殓工是辛家当地的村民辛家日,专门负责买棺木和遗体入殓。石刻工是辛家的石匠戴晓林,专门为伤病官兵收容所采制石材,并按照收容所提供的墓碑尺寸制作墓碑、镌刻碑文。

墓园因年久失修,墓碑大多已残缺不齐。现仅墓碑信息较为完整的只有8座,分别标注着抗日阵亡将士的姓名、年龄、军衔、籍贯等信息。这些阵亡将士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1岁,他们分别来自四川、湖南、重庆等地。根据抗日阵亡士兵范曙东墓碑记载,其死亡时间为1939年,从侧面说明辛家黄土岭墓园在1939年之前就已建成,且具有一定规模。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