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九江张谋知家族的传奇故事(下)

2024-06-16 11:50:00   
浏览量 30565

九江张谋知家族的传奇故事(下)

■ 冯晓晖 张惠光

五、建设“夏都”名扬海内

张谋知的名字广为人知,在于他参与了牯岭开发。

1895年,牯岭开始建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避暑地。在其后的30年内,庐山上下的营造业一直处于繁荣状态。1921年后,在庐山经营建筑营造的厂商约有20余家。

眼光长远的张谋知看到了庐山避暑地发展的势头,便在牯岭创办了张兴记营造厂(位于今电厂路)。为提高工程质量,塑造企业信誉,张谋知不仅请来了技艺过硬的匠人,还制定了严格的厂规、店规,并严格予以执行。

拥有过硬的实力和营造经验,张兴记营造厂很快发展为庐山首屈一指的建筑企业。当时外国人只要给一张草图或照片,并把他们的设想告知张谋知,他的营造厂就能完成设计、施工、装修等全套服务。

凭借着与外国人长期以来建立的良好关系,张兴记营造厂声誉日隆,外国人欲在庐山搞工程建设,多数都会主动找张谋知做承建商,或者请他当中介。在河西路等路段的两旁,据称有上百栋别墅都是他接手承建的。

张兴记营造厂在庐山上修建的房屋,很多至今仍保存完好,有些已成为知名景点和文保单位。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河西路442号别墅和普林路11号别墅。

河西路442号别墅建于1919年,原属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所有,1946年被江西省庐山管理局接收,此后被国民党励志社用于接待重要宾客。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多次上庐山都住在这里。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及邓颖超在此居住。1990年这幢别墅另辟为“周恩来在庐山活动纪念室”。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林路11号别墅是原英国学校。1905年前,这里有一栋别墅。1920年,英国土地投资有限公司在这里兴建三层主楼一栋,平房两栋,大英执事会在此创办了“英国学校”。学校于1926年停办。1935年,庐山英租借地归还中国时,被江西省庐山管理局接收。1949年被辟为庐山中学。

张兴记营造厂在庐山建造的规模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是传习学舍。1932年5月,蒋介石命令行政院暑期迁移牯岭办公,庐山正式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牯岭不仅是政府消暑、办公的场所,也要担负政府召开会议、培训人员的功能。庐山原有的私人别墅、宾馆已不敷需求,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就此到来。

为筹建面向高级军官的培训场所,蒋介石亲自在东谷南部选定了庐山图书馆、传习学舍和庐山大礼堂三座建筑的建造地址。其中庐山图书馆率先竣工,由湖口人杨达聪的杨荣猷营造厂承包营建。传习学舍为军官招待所,由张谋知承建,1935年动工,1936年落成,建筑面积9219平方米。建筑依山而上,层层叠进,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前半部为四层,后半部为三层。

传习学舍之宏大精美,为庐山之冠,内部装置档次较高,暖气、电灯、洗手池等一应俱全,超出很多别墅的装修标准。传习学舍建成后,蒋介石多次在楼前台阶上与受训人员、部属合影,使之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政治活动的地标。传习学舍后更名为庐山大厦,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谋知在庐山修造的建筑很多。除了别墅外,他还承建了“英国圣经医院”“交通大旅社”“普云医院”“四明银行”“建昌洋行”等一批商业和公用建筑。在牯岭由外国人的避暑地转向国民政府“夏都”的过程中,他为国内外高端客户服务,在赚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攒了广泛的人脉。

从九江地产商到庐山的招牌,张谋知完成了从地方富商到本省名人的华丽升级,“庐山张谋知”已成为九江和庐山的一块招牌。

六、张公馆中走出来的公子们

有钱当然要享受生活。张谋知发家后在二马路(今九江市老年大学月亮湾校区)建造一栋大宅院,人称“张园”“张公馆”。张园院内有两个水井,后院有一排栽种的美国核桃树,这里有勤杂工居住的地方,还有专门洗衣服的地方。主建筑为砖木结构,高三层,坐北朝南,底楼有四个大房间,二楼和三楼四周都有贯通的走廊过道,地上铺的是进口的木质地板。人字型屋顶有一个老虎窗,一个壁炉烟囱。外墙为红色清水墙,颜色鲜丽。张园的建筑造型带有明显的西式风格,外围有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树木参天,绿荫环抱。

享受生活只是一部分,培养子女、壮大家族才是长久之道。张谋知有六子五女,六个儿子分别名为远东、远西、远南、远北、远模、远范。五个女儿分别叫如意、乐意(怡)、满意、德意和安意,后又抱养了一女,凑成了六儿六女。

就读西式学校而发家的张谋知清楚教育投入的价值,他将这些子女送入国内外名校就读,获得光鲜的文凭和人脉圈子,为步入更高的生活阶层打下基础。

长子张远东在12岁就被张谋知送到英国读书,后毕业于剑桥大学矿产建设工程专业,回到九江后从事建筑设计。有了儿子这张剑桥文凭,张氏营造厂因此一跃成为行业龙头。

张远东留给这座城市的最著名的建筑是龙开河铁桥。1916年南浔铁路(今京九铁路昌九段)通车后,位于滨兴洲的火车站(今九江老火车站)与市区的交通主要通过龙开河上的一座中型木桥。随着滨兴洲的加速开发,木质桥已经不适应城市交通的需求。1926年,南浔铁路局筹建龙开河铁桥。1927年,张远东就任南浔铁路副局长,主持设计了龙开河铁桥建筑方案,由上海慎昌洋行(美商)施工,1931年建成。这座铁桥成为九江的标志性建筑,铁桥周边成为九江最为繁荣的物流中心,时人称之为“大码头”。

与作风踏实但性格有些孤僻的长兄相比,张谋知的二儿子张远西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张远西生于1899年,11岁就被父亲送到莫斯科读书,后转英国上学,剑桥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毕业。归国后,他就职于九江的洋行,从事金融买办业务。1927年,年仅28岁“德才兼备”的张家二公子被任命为九江市市长,他给这座城市留下来最著名的印记是大中路。

清末民初,九江城被划分西门外至龙开河的“西门外正街”,西门内至八角石段的“西门内正街”,八角石至东门口为“东大街”。自1924年起,九江拆除旧城墙后,一条从八角石到龙开河铁桥市区主街道就在筹划修建中。1927年,张远西就任市长后,强力推进了这项九江近代城市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区改造项目。1928年,大中路建成,将原有不到一丈宽的街道拓展成平均十余米宽的大街,并配有高等级的排水系统,成为了江西省第一条现代化商业街区。张远西还接手了张谋知的洋油生意,后担任江西省煤油税务局局长。

张谋知三子张远南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过中国缅甸远征军,担任过炮兵团团长。四子张远北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参加过中国赴缅远征军,后到印度经营火柴厂等生意。

七、联姻宋氏跻身豪门

联姻是富商、政客家族之间最有效的联合手段,婚姻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社会地位,增加彼此的社会资本和声望,还能提供利益和资源的交换渠道。

张远东娶了原湖北省省长的女儿,张远西的妻子是原九江镇守使吴金彪的女儿,大女儿张安意嫁给了上海永安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老板郭琳珊。但他们结亲的层次,远远比不上二女张乐怡。张乐怡(1907年~1988年)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回到九江后结识了堪称民国政府才俊的宋子文博士。

宋子文(1894~1971年)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员之一。宋氏家族在“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蒋介石家族。宋氏家族的宋嘉澍是晚清传教士、富商及革命家,曾鼎力支持辛亥革命。宋嘉澍有三女三子,宋霭龄嫁给了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并担任三届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孔祥熙,次女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三女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与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相比,宋家三子中宋子文名气最大,作为长子的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后任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在国民党倒台前,他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外交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重要职务。

1927年6月14日,宋子文与张乐怡在上海成婚。(目前大多数史料将宋张的成婚日期误记为1928年6月14日。)

宋子文与张乐怡是如何相识、相恋的?其中有没有家族利益的交换?目前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有文章称宋子文在船上遇到了张远西,后者邀请他到张公馆做客,因此结识了年仅二十的张乐怡。也有文章称宋子文在庐山遇到明媚可人的张乐怡后一见钟情。这些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佐证材料。宋氏家族在庐山有别墅,且不止一栋,目前有明确记载,宋家三姐妹都有私人别墅,是母亲倪佳珍送给她们的,据称这些别墅由张谋知承建。1920年以后,宋氏家族成员多次上庐山避暑、休假,宋子文因此结识了张谋知的女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张乐怡这位出生于九江的姑娘,成为民国时期颇有名气的豪门贵妇,张家也因她跻身豪门,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和资源。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财政会,张远西作为江西省税务代表参加。同年一月,张家二女婿宋子文就任第6任财政部部长。1930年,掌握国家财政大权的宋子文建立了财政部税警总团,使之成为一支独立且装备精良的军事武装护卫团体。税警总团设于上海,下辖三个分团,其中第三团驻闸北,团长张远南,是张乐怡的三哥。

由于张家和宋家的姻亲关系,张公馆也成为贵客盈门的九江第一豪宅。1927年起,很多到九江准备上庐山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会先到张公馆休息、用膳,甚至住宿,再乘车到莲花洞乘轿上山。1927年8月24日《申报》报道,汪精卫(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第一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孙中山之子)等人于8月21日9时30分到浔登岸,“欢迎极盛”,“后直赴张谋知宅休憩用膳”,午间“张宅似有非正式会议,拟午后或二十二晨偕赴牯岭”。在《申报》之后的另一篇报道中,还特别指出这些军政大员是在“宋子文新丈人张谋知宅休憩午餐”。

1930年12月15日《东南晚报》报道,11日蒋介石于“下午二时抵浔,各界代表热烈欢迎。蒋总司令下车后,乘自备汽车赴一马路张谋知公馆休息,三时乘汽车赴莲花洞。”张谋知是蒋介石大舅子的岳丈,算起辈分来还要高一级。

张乐怡婚后常与“宋氏三姐妹”共同出席各类活动,表现得优雅贤淑,颇得赞赏。1933年4月26日《申报》报道:“财政部长宋子文岳丈张茂芝(张谋知)君,近在九江原籍,患病甚重。昨日下午,宋夫人张乐怡女士得讯后,颇为焦急,当即于晚十一时由沪乘搭京沪夜车赴京,转乘长江轮返九江原籍探视。”

八、飘零散叶离浔而衰

20世纪30年代,张氏家族在九江的发展到了顶峰,也走到了尽头。1935年,九江市降格为九江县,城市发展陷入停顿,在国内的商业影响力逐步走衰,在省内被南昌超越。

1938年6月武汉会战打响,7月26日九江被日寇占领。在其后的七年间,战火在赣北烧个不停,九江城市人口减半,交通阻塞、商业凋零,民不聊生。

日寇占领九江前,张谋知家族的主要成员均逃离九江,转居赣南、西南、香港,甚至逃到东南亚等地,其中长子张远东到印度开华侨建筑公司,四子张远北在印度经营火柴厂等生意,只留下了二儿子张远西守家。据说抗战期间,张远西一直住在庐山的别墅里,终日无聊,吸食鸦片。日本人也没有为难这个做过市长的公子哥。1942年,张远西任九江商通局局长。这个职位可能是虚职,但怎么说都是汪伪江西省政府下的伪官职。

抗日战争结束后,九江城区和牯岭的商业经济有过短暂恢复,但很快就因为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内战的开启再次下滑。在此之前,张谋知将资产纷纷转移或出售,大部分家庭成员未返回九江。

1946年,张谋知回到九江。他在庐山处理了资产等事务后来到九江,入住了当时九江市内最好的花园饭店,并会见亲友,他那座曾接待过大批军政商界名人的张公馆早已转售他人。1948年,张谋知从上海到香港九龙定居,1949年12月病故。张谋知的葬礼规模隆重,一批海内海外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并由香港私人电影公司拍摄了纪录片。张谋知下葬于基督教墓区,他的墓碑上刻着十字架,正中写的是“江西九江张公谋知墓”。

1949年前后,张谋知直系后人纷纷出国,多在美国、加拿大定居,也有一部分留在香港地区。长子张远东在1949年前移居美国。次子张远西1949年后到上海,任美孚油行贸易生意在上海的全权代理。1950年,张远西回江西参加全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是九江专区代表之一。1951年后,他离开九江到香港,当年去世。1947年3月,饱受各界诟病的宋子文辞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之职。1949年,宋子文、张乐怡离开中国,后到美国定居。1971年,宋子文因食物进入气管导致心力衰竭猝然去世,年77岁。宋子文去世后,张乐怡独自一人在美国生活了17年,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享年81岁。张乐怡的去世,为九江张谋知家族的荣华故事,画上了句号。1996年,位于二马路的张公馆被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了九江市委党校。

九江张谋知家族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大资本家的历史,也是清末到民国间九江的兴衰史。张谋知生在租界城市,从小受西式教育。凭借着基督教徒的身份和贫寒弟子的拼搏,他成为了洋买办和实业家,又通过避暑地的开发扩大了产业,结交了权贵。他将孩子送到国外名校读书,提升了家庭身份。通过和权贵、军政家庭的联姻,张谋知家族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营造了更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利益和资源的交换。

张谋知家族看上去顺风顺水,显赫一时,其实又和时代与政治紧紧捆绑。无论多么富贵,他挡不住日寇铁蹄下的掠夺;无论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他同“四大家族”捆绑在一起,最终在人民革命的大潮中被清扫出局。

是时代造就了张谋知,也是时代淘汰了张谋知。

(本文主要史料选自《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