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草,野花星星点点,白色的灯塔与远处的风车遥相呼应,湖面波光粼粼,隔了一条马路便看见一排屋舍鳞次栉比。
远眺大塘村
走进江西庐山市南康镇大塘村,仿佛走进了动漫世界,夏日的村落别具诗情画意,像是打翻的调色盘。 游客熙熙攘攘,流连忘返,曾经以“捕鱼为生”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热闹非凡的网红村。
“洗脚上岸”成就退捕之路
很难想象,在鄱阳湖全面禁捕之前,大塘村避风港内渔船云集,绵延停泊达千米,湖滩上垃圾随意抛洒,滨湖道路坑坑洼洼,房屋老旧不堪。
“船啊船,跟我几十年;大风波浪起,稳坐钓鱼船。太公起队上千年,都在河里搞渔船;又没地来又没田,都靠河下搞点生活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以来,捕鱼是这个小村子的唯一生活来源。
在渔业资源不断减少的趋势下,鄱阳湖于2021年1月1日时起开启10年禁捕期。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庐山市全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大塘村作为县内渔业“大村”,成为禁渔工作关注的重点村落。
一边是政策要推行,不能打折扣;一边是群众呼声要倾听,不能置之不理,大塘村禁捕退捕之路也走得很艰难。
为了让渔民响应政策的号召,镇村组建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工作组,采取“工作组包片、党员干部包户”的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逐步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
“村民们一开始并不理解禁捕退捕工作,工作组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大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秋林表示,随着工作开展、宣传发动,群众的态度慢慢由抵触到理解最终转为支持。
大塘村渔民们纷纷“洗脚上岸”,他们中有的人外出谋生,有的人去做了生意,有的人则加入了本地护渔巡湖队,退捕禁捕工作顺利推进。
小渔村变身成为城市“后花园”
渔民退捕后,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事关民生发展大计、百姓福祉。
“我们建立起451户898人持证渔民一户一档信息库。按照‘1+1+X’的模式,镇、村两级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组建成立渔民转型产业发展理事会,所有退捕渔民统一纳入理事会管理,由理事会根据渔民的个人意愿就近在下属协会介绍或安置工作,并组织渔民参加转产就业培训。”南康镇退捕禁捕群防联治工作站负责人雷华介绍说。
与此同时,南康镇还推动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部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举措,拓宽转产就业渠道,促进渔民就业增收。
“我们通过完善机制,实现了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雷华说道。
在庐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大塘村以“逐浪大塘・鲜味渔村”为发展定位,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岸线景观绿化提升、特色景观营造、渔文化广场打造、渔家院落改造、岸线亮化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建设,打开滨湖岸线休闲空间,提升滨湖建筑风貌,打造滨湖体验场景,增强滨湖风情体验性和趣味性,彰显大塘村悠久的渔文化特色。
大塘村夜经济场景
2023年伊始,大塘村被列为庐山市2023年和美乡村暨“百村示范”重点打造村落。
青山绿水绕村过,移步易景入画来。如今的大塘村在转型发展中实现蜕变,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小渔村变身成为城市“后花园”。
2024年3月2日,“大地欢歌迎新春 五谷丰登庆丰收”——“游购乡村·鱼跃大塘”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龙年春日游园会在大塘村精彩开演,除了现场近5万观众观看外,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人次超300多万,活动生动展现新农人的新面貌,擦亮了“网红渔村”的品牌,让这个小村子释放出更多的生机活力。
从靠水吃水到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文化饭,大塘村“火”出了圈。
在大塘村经营一家“网红”甜品店的店主李梦,正带着她的品牌和大塘村绝美的风景向粉丝朋友们走去,她立志塑造风景中的“林夕家”。
生态好了,口袋富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中,庐山市的这个小渔村展现出越来越多可能性。
(来源:庐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