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钩沉)李四光考察庐山冰川的往事

2024-09-01 10:25:2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974

李四光考察庐山冰川的往事

■ 邹秀火

1931年,李四光第一次登临庐山后,曾先后数次来过庐山。为找到冰川的确凿证据,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对庐山进行了为期六年的详尽考察。庐山的沟沟壑壑、山峰湖泊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先后发现了冰斗、U型谷和冰川条痕石,相继找到了冰川流行的大量依据,并采集了冰川标本,首先提出了庐山具有第四纪典型地貌。1933年7月30日,李四光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阐述了他在庐山进行地质考察的重大发现及研究成果。此文一出如石破天惊,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支持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李四光邀请了许多外国学者来庐山考察,有些学者回去后连声赞同,可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20世纪60年代初,黄培华教授质疑庐山冰川,认为山洪、泥石流等也可以形成该现象。曹照垣、吴锡浩等教授支持李四光的观点,认为庐山具备冰川产生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施雅风提出了新的反对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包括了李四光的学生。学术上的争论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1947年,李四光发表了《冰期之庐山》一书,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庐山冰川学术之争,无形中又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2004年,庐山被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一荣誉的获得与李四光学术贡献是分不开的。正因为这一原因,一些冰川遗迹,如冰斗、U型谷、冰桌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为搜集李四光在庐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当年李四光在庐山的生活工作情况,笔者曾拜访过李四光当年在庐山的好友和邻居李一平先生。李一平,云南大姚人。青少年在南京度过的,1925年参与领导了南京市“五四”运动,之后在广州经陈铭枢先生介绍,结识了廖仲恺先生,参与了出师北伐的策划工作。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日益加剧,他痛感无回天之力,1930年称病脱离了国民党军政界,便来到庐山创办私学。20世纪40年代,李一平曾担任云南省副参议长,积极投身抗日民主爱国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为国共和谈而奔走,为滇军起义和云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国务院参事。

李一平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致力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他在庐山创办了“交庐精舍”学堂,践行“教育救国”的理念。他的办学进步做法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普遍赞赏,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这期间,社会上层精英及民主人士纷纷来到庐山,因此他在庐山结识很多社会文化名人,如诗人陈三立、画家徐悲鸿、地质学家李四光。他与李四光做了几年的邻居,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现摘取李四光在庐山生活、工作轶事,以飨读者。

据李一平先生回忆,1933年前后,他与李四光通过陈三立先生认识。“陈先生委托我帮李四光在庐山找一栋合适的房子,既能全家住下,生活方便,又便于开展研究的清静之地。”李一平知道陈三立的晚辈与李四光关系非常要好,陈三立的公子陈登恪与李四光同在武汉大学共事,而且关系非同一般。李一平想尽快办好陈老先生交办的事,于是便四处打听哪里有房子出售。李四光知道李一平社会交际广泛而且为人和善,又得知李一平住芦林地区,地段好,周围冰川遗迹多,便于开展研究,就非要和他住到一起结成邻居。此时,李四光已经计划次年要到英国考察一年,可为了与住在46#B别墅的李一平当邻居,他借了三千元钱,买下李一平旁边的46#A别墅。办妥一切手续后,李四光就把夫人及孩子都带到英国去了。李四光在英国整整考察了一年,这个房子也空了一年。回国后,李四光在北京讲完课,就搬到庐山来住。住进之前,他把房子装修了一下,全家高高兴兴搬了进去,终于与李一平做成了邻居。

李四光在庐山的几年中,为找到冰川存在的证据,他身背考察工具,庐山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李四光曾多次攀登鄱阳湖滨峭壁,观察冰川泥砾,跌倒摔伤,被棘刺划破皮是常有的事。可他没有轻易放弃,一心想找到更多的第四纪冰川的证据。就这样,李四光发现庐山有很多怪石和冰川作用下的遗存。花径路上的“飞来石”,花径西边的老人头怪石,芦林冰窖,大月山,王家坡“U”型谷,鄱阳湖白石嘴蛤蟆石等地风景,都是形成冰川学说最有力证据。

李四光生活低调朴实,几十年都如此。20世纪30年代的牯岭,贫富两重天,半殖民地色彩浓厚。当年,庐山没有公路,有钱人乘坐轿子都是经由“好汉坡”上下山。这些轿工多为山下和外地人,夏日来山,冬天回家,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李四光数次上下庐山时,大多数人都是乘轿。李四光对轿工十分同情,上山下山从不坐轿。有时组织者付了轿工的钱,他也不坐,最多放点行李或标本,让轿工抬着空轿跟着走,一点大学教授的架子都没有。

几年下来,李四光不是实地考察就是在家研究,目的就是找到更多冰川留下的证据,偶尔回北京上完课就急于返回庐山。一直到抗战前夕,他才不得不来到广西,对当地溶洞进行科学考察。此时的李一平也因多种原因要离开庐山,到云南老家继续他的办学事业。

李一平说,他与李四光在庐山几年的时间里,两人曾从国家的前途命运谈到自然科学领域,相处得非常融洽。生活上,他们两家也互相照顾。那时,李一平被人陷害,创办的“交庐精舍”被强令解散。此时李一平随时可能失去性命,他心情沉重无所适从。李四光见他成天闷闷不乐,便主动邀他下山散散心。于是他俩从庐山走到五乳寺,在观音桥看了一些冰川遗迹,又从观音桥走到白石嘴,沿途捡了一些石头标本。他们还在鄱阳湖旁的五祖庙住了一两天。回忆起学校散学时的情景,李一平念念不忘。那时,学生们都来到“精舍”行散学礼,聆听“最后一课”,痛哭失声后,这才负笈担簦而去。李四光也站在场外目送学生们离开。

几年之中,李四光在鄱阳湖边、庐山脚下采集了众多标本,在白石嘴建立了一座万石标本馆。这座标本馆凝聚了李四光多年的心血。李一平还记得,李四光把他跟自己一起散心时捡的石头标本也放在白石嘴标本馆,由和尚帮忙看管,自己则随身带了一些标本上庐山。

据陈三立孙女陈小从回忆,陈三立居住在庐山期间,结识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政要人士。他们经常在一起游山雅集、赋诗唱和。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成了“松门别墅”常客。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吴宗慈撰《庐山志》时,打破以往的《庐山志》书体例。其中,李四光撰写了《庐山地质志略》一文,将庐山的地质、地形、岩层类别、庐山之构造作了全面的阐述。《庐山志》从多角度反映庐山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景点景观,也反映了庐山的地质成因,更加完善了《庐山志》综合性全貌。

陈小从还回忆,有一次李四光拜访陈三立时,看到“松门别墅”门口石墩上摆放一尊山石盆景。这位专与石头打交道的地质学家顿时起了浓厚的兴趣,在门口观察很久,最后断定这是块距今千万年前的树化石,是庐山冰川时代留下的见证物,是一件难得证明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活化石。在征得陈隆恪、陈登恪两兄弟同意后,李四光将此石搬回到住地做研究去了。

抗战期间,国民党国防部为阻止日军从鄱阳湖白石嘴登陆,视此地为军事要地,要求李四光将白石嘴标本馆限期搬迁,李四光多次交涉无果。九江湖口沦陷,国民党军队无力抵抗,日本军舰从此登陆,标本馆遭日机轰炸,夷为平地。凝聚着李四光几年心血的地质标本损失殆尽,其中有一些很有科研价值的标本。这件事对李四光打击很重。由于抗战形势险峻,李四光不得不转移到广西、云南一带从事喀斯特地貌的考察研究。

李四光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从年轻时就立志报效国家。他早年留学日本,除了潜心学业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刻关心祖国的命运。1905年,李四光在东京见到孙中山先生,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他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日本留学回国后,李四光被委派赴英国留学,取得学士学位。期间,他接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大地质系教授,1920年结束英国留学回到北京。在北大任教期间,李四光利用暑假和课间多次深入黄山、庐山、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率先提出中国第四纪地质冰川概念。虽然有所争论,但奠定了中国具有第四纪冰川学说理论基础。1948年,李四光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就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为中国地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69年被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0年,李四光参加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以81岁高龄再次登上庐山。为找到第四纪冰川证据,李四光趁这次会议空隙,再次来到芦林地区寻找当年的旧居46#A别墅。遗憾的是,这栋别墅已被拆除,成为植物园职工宿舍的所在地。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