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外籍友人在西湖李家过中秋

2024-09-16 09:36:58   
浏览量 3175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一个象征团圆、寓意美好的日子。



在今年中秋节来临之际,

南昌日报社联合进贤县委宣传部、

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

于9月13日,

组织10余名南昌大学留学生,

前往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开展

“赏非遗民俗 品豫章文化”—

外籍友人在昌过中秋融媒采风活动,

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南昌发展变化和群众幸福生活。


图片


图片






“中国农耕文化独具智慧”






图片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西湖李家
风光秀美,山水相依,
乡风古朴,民俗浓郁。
村里围绕“古村神韵,
田园稻香,塘中莲藕,
山间鹭翔,农家饭菜,
湖边泳场”的设计思路,
先后建成了一批文化旅游景点,
满足大众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
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研学。

图片


来到西湖李家,
外籍友人们走进陇西堂
认真听介绍,
了解这座将山水文化、农耕文化、
民俗文化与村庄建设融为一体的
别样新农村。
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
外籍友人们沿着西湖李家
乡村规划“中轴线”开始探索该村
“倡导乡村美学,守住民间文化”
新建设理念。

从陇西堂走出,穿过红石广场,便来到绿树环绕的村前明塘,塘边有石书,塘中有秀美的湖心亭。行走在门塘红石路上,漫步于前门小道上,两旁杨柳依依,绿荫环绕,偶尔阵阵清风夹杂荷香袭来,惬意之感油然而生。“很是舒适!”“这里的生活感觉很恬静。”外籍友人们操着一口还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欢声笑语荡漾在村庄上空。




图片


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
大家来到西湖李家农博馆景区
“这里是我们此次参观的‘重头戏’。
景区由农夫草堂、农博馆、
麻利民古典家具博物馆、婚礼堂、
民俗厅、工匠馆等组成,
再现我国农耕文化原貌,
成为传授农耕文化的
百科全书和大课堂。
导游李才华一边介绍,
一边带领大家向里走去。

图片


农博馆陈列着许多传统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从犁、谷耙、镰刀、水车等各类农具,到蓑衣、木桶、竹筐等各种用具。外籍友人们饶有兴致,通过参观亲身感受了我国农耕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国人太厉害了,发明了这么多智慧的农耕器具,真让我大开眼界。”来自刚果金的留学生Amani惊奇地说道。



农博馆景区内的婚礼堂展示着古时民间的婚嫁民俗,整个展厅都是以新人、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还原当时婚庆的热闹场景,向大家展示着中国人的浪漫。“喜床上雕刻了99条龙,大家可以细数一番……”导游话音刚落,有人立刻询问道为何不是整数100条。南昌大学带队李老师说:“‘9’在中国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着长长久久,这是对新人们美好的祝福。”



“中国文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中国乡村规划清晰,完整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不忘历史,值得我们学习”……一下午的参观,诸如此类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外籍友人们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及新时代新农村魅力。


图片






“体验中国传统民俗令人新奇”






图片

在西湖李家,
除了有风光旖旎的自然风光、
保存完好的农耕风貌,
亘古恒久的民俗文化同样令人神往。

 豆腐作为中国传统食品,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豆腐,谐音‘兜福’‘都福’。
在我们村逢年过节会有村民做豆腐,
寓意着都有福。”
导游李才华的讲解让外籍友人们
对这项中国传统食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图片


在村子里阿爷阿婆的示范指导下,
外籍友人们争先恐后,
跃跃欲试,两两一组,
一人推磨,一人将黄豆舀到石磨孔里,
在吱吱悠悠的声响中,
乳白色的生豆浆就从石磨中渗了出来,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会儿我就没力气了,手臂有点酸。”巴基斯坦女孩Esha兴奋地说,“但是这种新奇的体验让我觉得很有趣,让我知道了古时候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寄托着美好的愿景。
“舞龙”作为中华民族
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常常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佳节必备节目。


当天下午,参观结束后,外籍友人们返回红石广场,惊喜地发现古戏台旁摆放着的一红一蓝两条桑叶龙,顿时让大家热血沸腾,纷纷找准位置加入战队。在老师傅的指挥下,大家默契配合,一前一后支撑起“龙身”位置,随着鼓点节奏舞动起手中的桑叶龙,完成了舞龙“初体验”。



随后,在舞龙比赛环节,两支队伍铆足了劲,手上挥舞着木棒,嘴里分别喊着“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两条龙极速向前舞动,仿若“活”了起来。从前只能在YouTube视频中看到舞龙表演,如今能够亲身体验,让巴基斯坦留学生Joni感到新奇,在舞龙师傅展示环节,他掏出手机,全程跟拍记录。“我知道龙在中国象征着崇高伟大,中国人对龙有着特殊情感。”体验结束,气喘吁吁的Joni感慨地说,“舞龙是个有难度的技术活,能够参与其中、体验中国文化,我感到十分荣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人‘仪式感’满满”






图片


夜幕降临,月上中天,
晚饭过后,
外籍友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走进西湖李家的夜色中。
此时,
古韵犹存的西湖李家
秋月广场上锣鼓喧天,
村民游客簇拥云集,
围坐在代表二十四节气的24张桌子前,
一边品尝月饼、柚子,
一边聊家常,
感受浓浓节日氛围。 

图片


晚上7时30分,
西湖李家一年一度的“中秋晚会”如期上演
其中,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当地村民自编自导
“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采茶戏
更是把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台上演员眉飞色舞,尽情展现;
台下观众连连鼓掌,叫好不断。

图片



表演结束后,演员现场邀请外籍友人们上台学习戏曲基本踏步、转手绢花等。大家跟着指导有样学样,令人忍俊不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戏曲太难了。“中国戏曲复杂深奥,看上去简单的动作,其实需要反复练习打磨,很不容易。”俄罗斯女孩Nana说。



图片


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流转,
晚上8时,
备受期待的烧塔环节即将开始。
“中秋烧塔”作为一种民间祈福习俗,
象征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岁岁平安。
在西湖李家,延续了近600年。

图片

祭月活动过后,
只见三座由砖瓦砌成的“中秋圣塔”
高达数米、形如蜂窝、鱼鳞交织,
村民们手拿长叉杆,
将送到塔口前的豆蒿叉进塔里点火,
炉窑升起熊熊烈焰,
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
待明火熄灭后,
用长杆在火底猛挑,
火舌舞动,火星四射,
借着风势,扶摇直上。

图片


皎洁月光下,一边是绚烂烟花腾空惊艳绽放,一边是鲜红宝塔金光四射,斑斓的光照射在人们身上,每个人都是笑意盈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中国人‘仪式感’满满,中秋节有着如此丰富浪漫的内涵和习俗。”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Yali说,来中国一年多时间里,还是第一次度过如此热闹有趣的节日,令她终生难忘。


当晚壮观的场景,外籍友人们都是第一次见,每个人都拿起手机,或与明月、烟花、焰火合照,或露出灿烂的笑容,与同伴拍照留念。“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到震撼。”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莫兹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外国社交账号,里面用视频画面记录着南昌的山山水水,用文字表达着自身对南昌的深情厚谊。他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充当好“中巴”交流的使者,向更多的人呈现一个真实的、可爱的中国、南昌。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在这全世界中华儿女欢乐团聚的日子,
南昌邀请在昌外籍友人走进传统乡村,
让外籍友人充分领略
南昌文化底蕴之美、宜居乡村之美,
通过与外籍友人的交流交往交心,
传达南昌热情友好的开放姿态,
增强了外籍友人对南昌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讲好南昌故事、
传播南昌声音”的一次生动实践。



:南昌新观察、洪观新闻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