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光荣上榜。记者了解到,此次全国共有100家先进集体获得表彰,江西省仅两家。近年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扎实稳妥推进全市非遗普查、建库、申报、传承、保护、宣传等工作,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大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质效,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政府主导 非遗保护氛围浓厚
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九江市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传承浓厚氛围。
在政府主导下,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非遗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成立了九江市非遗保护研究会,制定完善了《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相关管理、保护、奖励等规章制度,在依法、科学开展非遗保护的基础上,分别对全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健全档案和数据,夯实了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有效保护了一批濒危、珍贵的非遗项目。目前,九江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宁红茶制作技艺);有瑞昌剪纸、瑞昌竹编、九江山歌、金星砚制作技艺、西河戏、武宁打鼓歌、修水贡砚制作技艺、宁何戏、永修丫丫、青阳腔等1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5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6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7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居全省级第一位。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1家。
活化传承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始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理念,推进非遗焕发新光彩。
该中心一手抓非遗数字档案的建立,一手抓非遗活化传承,推动九江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大力开展非遗“五进”活动,在全市200余所学校开展常态化非遗讲座、展演,广泛开展“非遗+”活动,让非遗之光照亮人民美好生活。开展“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九江市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庙会、非遗购物节“浔年味 传非遗”长江沿线及周边城市非遗交流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互动性强、参与感足的非遗项目走到百姓家门口、走近群众身边,全面展现非遗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气象。制作了《魅力九江·多彩非遗》九江非遗宣传片,创作了《九派非遗颂》,并以京剧、青阳腔等7个剧种、曲种进行传唱,展现九江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开展了首届非遗“工匠之星”评选活动,鼓励非遗技艺和非遗传承人由幕后走向台前。积极推动非遗相关产业发展,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传统工艺振兴项目12个(国家级4个)。全市现有非遗扶贫工坊22家,带动超5000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产值近3亿元。
非遗赋能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助力文旅融合,非遗赋能添彩。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在做实唱响“悠然庐山,诗画九江”文旅品牌的同时,积极推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市70%的景区、景点经常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体验活动,28家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了非遗元素全覆盖,一批非遗项目走进各大景区、景点,让游客在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逢节假日,在庐山、石钟山等景区、景点,游客在游览秀美风光的同时,能欣赏国家级非遗项目星子西河戏和湖口青阳腔的精彩演出,获得丰富的非遗体验。非遗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呈现出诗与远方完美结合的绝佳效果。九江精彩纷呈的非遗进景区活动百花齐放,“景”上添花,极大增强了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九江日报记者 洪永林)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