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以长江为轴“上新”,千年文脉更有看头

2024-12-06 11:38:02   
浏览量 3327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在庐山留下的千古诗句依然豪情激荡;

白居易笔下咏叹千年的《琵琶行》,如同一把穿越千年历史风尘的钥匙,开启时光隧道;

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的中小学生;

…………

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全在九江境内。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日趋完善,一幅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的画卷,令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更加璀璨夺目。

初冬时节,记者从九江瑞昌一路向东,探寻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背后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承。

航拍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人民网 龙楚良摄

长江中游,有座鲜为人知的遗址博物馆

“长江入赣第一镇”——九江瑞昌码头镇的长江大堤梁公段,瑞昌港区公用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堤外碧水蓝天,一艘艘货轮穿梭往来;港口塔吊林立,一座座吊机转动作业。

12公里外的夏畈镇,藏着一个刚建成不久、目前还鲜为人知的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

“这里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伴随讲解员吴晓的娓娓道来,记者步入博物馆内,一幅以青铜浮雕墙为背景的石破天惊场景映入眼帘,“相传先秦时期,一块巨大的铜矿石从天而降,落在这里,人们认为是天降祥瑞,从此便有了铜岭这块宝地。”

10月上旬,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重点项目之一,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景观——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建成并试运行。

“博物馆基于铜岭的地貌、土质、岩石等自然特性建造,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手段,再现商周矿井原貌,复原南铜北运线路,展陈华夏先民采矿炼铜、金道锡行的壮观景象。”吴晓介绍。

博物馆内不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藏品,还设有仿真巷道等体验区、设备,供游客沉浸式参观,让历史与文化在互动中生动再现。

“目前,遗址博物馆加固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已完成,东西侧月亮湾等环境整治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保护中心主任严春智介绍,整个项目拟建成集考古、观光、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新名片。

航拍夕阳下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壮阔的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人民网 龙楚良摄

以长江为轴,将千年文化串珠成链

离开瑞昌市铜岭铜矿博物馆,沿长江岸线向东,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红色步道时不时有散步、跑步的市民经过。

上午9点左右,75岁的赵希楚从家出发,来到江边步道开始他的日常锻炼。从琵琶亭出发,沿江向西,经过锁江楼,到达浔阳楼原路返回,这是赵希楚每天的锻炼路线。

“江边空气好、景色好,一边走一边看,一天能走一万多步。”这条路线,赵希楚一天要走两趟,江边的三座名楼便是他的打卡坐标,“晚上更热闹,来这锻炼身体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过来休闲娱乐。”

赵希楚的锻炼路线,也是不少游客的首选游览路线。从琵琶亭出发,溯江而上,前后不到三公里,可依次打卡三座历史文化名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琵琶亭内的“琵琶行”沉浸式剧场,来自宜春的李想正坐在桌前和白居易“对酌”,听他与琵琶女的对话。“晚上我还会再来一趟,看《琵琶行》灯光秀。”李想说。

锁江楼数字文化体验馆内,杭州的熊佳和朋友们通过智能大屏了解了九江因水而兴盛的故事,又先后体验了“捏脸”与古人对话、AI赠诗等互动游戏。在这里,结合新兴数字化技术,游客可以生动地体会九江与水的密切关系、九江历史与现代发展成果。

登上浔阳楼,一场评书正在上演,游客们围坐在桌前,喝着茶,听得出神,仿佛穿透时空的壁垒,进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中。

2022年4月,江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的建设工作,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以长江为轴,将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个个文化地标。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我们让景区和长江文化深度结合,对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都进行了提升改造。”浔阳江文化旅游景区运营经理陈龙介绍,改造的重点之一便是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效果,将展陈更立体、直接地展示给公众。

除三大名楼外,江边的琵琶书屋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书屋里可以喝茶喝咖啡,也可以看书、借书,线上线下一共有藏书六万多册。”琵琶书屋店员吴新怡说。

12岁的陈洋洋,是书屋的忠实读者,他习惯在二楼的窗边看书。“我想成为‘长江文化小使者’,将长江文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从书屋出来,走在滨江路上,你会发现,书里的诗词都挂在了树上。不禁感叹:“九江,处处充满诗意。”

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至。人民网 龙楚良摄

文脉赓续,让长江文化源远流长

说起长江文化,绕不开的还有白鹿洞书院。

位于庐山市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穿汉服正衣冠,走状元桥,行尊师礼,击鼓明志,体验拓片制作……清晨,白鹿洞书院又迎来了一批研学的学生。

古时,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而今,书院通过一场场研学、文化交流活动,让千年文脉在此赓续。

“白鹿洞书院是长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白鹿洞书院研究会秘书长郭宏达介绍,每年到白鹿洞书院研学的学生达5万人次,今年预计游客量可达40万人次。

“一方面,通过举办研学、讲座等活动让书院文化普及化;另一方面,也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让书院的文化研究专业化。”郭宏达说。

信步迈出,抬眼间,初冬的暖阳轻柔地洒在身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暖意。

如今,沿着长江边漫步,水清岸美、胜景无边,伴着习习江风,李白豪迈的吟诗声、白居易幽沉的琵琶调、书院里的朗朗书声,仿若穿越时空,萦绕耳畔,丝丝缕缕地浸润了九江整座城市。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