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首次初中学考有哪些新动向?九江各科名师解读来了→

2022-06-24 21:05:00   
浏览量 143176

 2022年是江西省实施学考的第二年,亦是“双减”政策发布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的首次学考年。今年的考题体现了哪些特点,对下一届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有哪些指导方向?浔阳晚报邀请到我市9位名师就“新中考”的9科试卷进行点评。


语文:“双减”改革信号鲜明 学段衔接轨迹明显
语文-叶丹.jpg

叶丹,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教育硕士,江西省第四批骨干教师,江西省第三届智慧作业评审专家。

  2022年是江西省实施学考的第二年,是“双减”政策发布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的首次学考年。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 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初中学考与高考试题遥相呼应,有明显的学段衔接轨迹。

 一、语文试题总体分析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题型有了新的变化和亮点。变化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去年的5题变成6题,字音字形题改为两题,分别考查字音和字形;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设置为两道客观题,亮点体现在设置生活情境上。字音字形、词语理解运用、句子语病,均是放在一个具体生活情境下进行考查的。第6小题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语言的得体表达,古诗词积累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理解运用古诗词。第18题关联到了“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习作题考查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


  二、寻找关联点、落地点和成长点

  初中学考与高考试题遥相呼应,有明显的学段衔接轨迹。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题山卷海中走向更广阔的课余空间,充分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为“双减”的落地助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立足课本知识。如文言文阅读题的三个词语解释,其中“执”来自《核舟记》中“右手执蒲葵扇”,“是”来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和虚词“之”一起,这三个词语都是常见词,非常基础。

  第二,根植传统文化。“语言文字部分”的第1-4小题提到的虎形象和民俗文化就是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第5小题“排序题”中涉及的诗词、书法、绘画也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诗歌展现的《江山秋色图》更是中国大好河山的代表。第三篇阅读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出现的《西游记》、汉字和茶文化都从不同方面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第三,注重情境教学。第6小题的情境对话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反映和说话技巧,是口语交际的范畴。古诗文默写的三道“理解性默写题”,都是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熟练记忆与深刻理解。第22小题中的诗歌《刈草的孩子》,细致地描绘了穷苦人家的孩子辛苦割草的画面,考查学生们对诗歌阅读方法的掌握。

  第四,着力培根铸魂。第11小题中的主人公勤奋苦学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值得学生们借鉴与学习。第一篇阅读理解《延安交响》讴歌和赞美“延安精神永流传”,指引青少年们爱党、爱国。第23小题解释名著题目的含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中体现的“保尔般的钢铁意志”和“乐观坚毅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学生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第五,力求启智增慧。第二篇阅读的观点“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能有效疏导学生们紧张的学习压力,更能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第22小题中的诗歌《刈草的孩子》中懂事的孩子,为家庭承担重任,任劳任怨地劳作在田间。第23小题解释名著题目的含义,《朝花夕拾》中呈现的童年纯真美好生活的回忆带给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学考作文具体分析

  作文命题稳中求变,其形式略有变化,更加贴近课本,学生们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要想拿高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有把握:(1)对所选人物的素材做延伸和扩展,增强人物的立体形象。(2)要有新的立意,表达新的观点和采用新的写法。(3)学生们可以从人物传记的写法入手,讲好人物的典型故事,依靠精彩的情节取胜。(4)在作文的结尾,要运用议论性语言来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5)要在头脑中形成两套逻辑思维系统:即纵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纵向思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深层次。逆向思维就是跳出大众思维,投出批判性观点。(6)作文要体现“六度”:深度、广度、角度、态度、力度和温度。


  四、指引初中语文教学方向:

  (1)夯实基础,回归课本,全面复习,不漏知识死角。(2)注重积累课本中的素材,并提炼新的观点。(3)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是感性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高中则上升到对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理解。(4)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社会热点政治时事,多角度分析素材。(5)有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写作基本功训练,做到文从字顺,书写训练不能荒废,保持卷面整洁。

  2022年江西语文学考试题体现了语文与人、家庭、社会、教育、国家、世界的六大关系,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标,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强化了育人导向、增强了教学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物理:紧扣课程标准 注重科学素养的考察


罗伟霖,九江市十一中物理高级教师,江西省首批物理骨干教师,九江市物理中心组成员,曾获得江西省物理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担任江西物理同步练习、阳光试卷副主编。


  2022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延续了去年的试题结构,试题为四个大题,21个小题,共计80分。其中第一大题为填空题,8小题16分;第二大题为选择题,6小题14分;第三大题为计算题,3小题22分;第四大题为实验探究题,4小题28分。今年的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双基的考察,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核心思想。今年的试题有以下的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侧重科学素养的考察。

  在试题中融入大量的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考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动手的能力及意识,引导他们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第6小题在劳动课上学习使用测电笔;第18小题在现在防疫背景下使用测温枪检测体温;第15小题陪奶奶去超市买食用油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二、突出实验精神,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教学和考察属于重中之重,今年的试题中不单纯在第四大题中考察了相关问题,还在填空题的第4小题、选择题的第12小题考察了电磁相关的小实验以及涉及的物理知识;选择题的第11小题考察了一个家庭的浮力小实验。试题不仅注重了课标中必做实验的考察,还加强了学生运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做实验的考察,例如第21小题,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家中使用晾衣架、矿泉水瓶等器材去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等实验问题。


  三、突出时代性,关注我国最新科技成果。

  注意了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相关物理知识,例如第3小题以冬奥会为背景的知识考察;第18、21小题防疫背景下的知识;第5小题现代科技中的“天宫授课”实验中的问题等。同时,试题中第1题还关注到了江西籍的学者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桔槔。通过这些试题很好的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江西,关注科学、喜爱物理的良好习惯。


  四、突出实用性,体现物理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试题大量利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活动及事物做背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察,例如第2题的跳绳;第8小题的太阳能及太阳能热水器;第9小题的电池;第10小题的多个身边常见的物态变化等等。

今年是“双减”背景下的第一年学业水平考试,再加上疫情对学习的影响,今年的物理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明显的降低,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中运用知识的要求下降、计算题中往年较为复杂的电路变化的计算,今年电路为固定的串联电路、实验题中实验的拓展问题较为简单。今年试题覆盖面较大,难度较低,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帮助。


政治:注重基础能力考查 凸显立德树人导向



彭锐,九江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初中政治学科带头人。


  从2021年起,江西已全面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意味着我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正式“两考合一”。今年是“两考合一”后的第二年,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从功能上讲,是对以往中考的调整和改革的继续。今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有什么特点呢?一言以蔽之:不偏不怪,保持稳定,注重基础,考查能力。现作以下简要点评:


  从试题题型及结构上看,与去年完全保持一致。单项选择题一共是18小题(其中第1至3小题考查的是时事),共36分。简要回答题有两道大题,共12分。概括分析题仍然是由拟题与分析评论两个部分组成,合并后也是12分。最后的探究与实践题分别由一道8分的大题和12分的大题组成。预计今后的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将会长期保持这种结构,最多也只是会进行一些题型内的分值微调。


  从命题思想上看,仍然在坚持“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命题原则。例如选择题第3题的赣深高铁、第10、19题的“江赣同学”的取名、简答题第20题的江西双“一号工程”等,充分体现了注重开发江西本土素材来命题的特色。又如注重在试题设问用词和表达上的讲究,见19题(请你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些“添堵”的人提出忠告)、20题(推进双“一号工程”为什么能助力江西跑出发展“加速度”)等。再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见第22题(三位同学在共同探讨什么学习主题)、第23题(上述冬奥故事给你哪些启发)等。再如22题中涉及的“劳动教育”“课后延时服务”以及23题的“暑期体育锻炼计划”,既体现了国家教育大政方针和教育改革的落实,又体现了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接轨。


  从考点的角度看,涉及了众多的知识点,考查范围涵盖大。具体包括梦想、学习、合理使用网络、孝亲敬长、勇对挫折、美好情感、未成年人保护、依法维权、宪法、国家安全、公平正义、党的初心和理念、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担当、责任与奉献、生命至上、遵守规则、正确行使权利、法治观念、诚信、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教育、全国人大、平等、敬业、民主、劳动教育、个人与集体、文化(文化自信)、友谊与竞争、绿色发展等。


  最后对2023年的初三学子应考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知识的熟悉和全面掌握,决不能游离于基础知识,因为“固本”才能“强身”;二是要加强对六本教材的研读,从体系上把握教材,从逻辑上驾驭教材,注意把握好教材编写的三条线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以及我与“自我、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世界”的联系;三是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重视对“标题”部分、“材料”部分、“设问”部分的审读;四是要仔细体会近几年的江西中考真题,领会和把握江西中考命题的特点和风格,做到心中有数。



数学:试题落地“双减”政策  彰显数学学科特点


倪修兰,教育硕士,九江市同文中学初三数学备课组长,九江市师德师风标兵,九江市教育学会初中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曾获线上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2022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创新。既凸显了基础,重视核心内容的考查,又注重了数学思辨,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落地“双减”政策,彰显了数学学科特点,有效地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今年的试题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关注“四基”,注重基础。今年的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大部分考查的都是学生平时接触过的基础知识。如试题,T1-T11、T13、T14、T15、T16、T17、T20、T21,起点低,试题基础,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解答,突出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是强化应用,体现了数学功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实物图形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今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应用性问题选材范围有所扩大,实际情景鲜活而又真实。例如,T10涉及到核酸采样,T11考查了七巧板,T15以选派护士支援防疫工作为素材,T21为“双减”前后报班情况的数据分析,T22以冬奥会跳台滑雪运动员飞行的路线为二次函数模型。这些具有应用价值、活而不难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读题、识图和分析数据,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是回归课本,重视应用。如T19,就是课本再现,来自于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4节:《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证明圆周角定理并加以应用。试题创新取材来源于教材,并且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提升应用。从教材中挖掘素材编制考题绝对是一个好的导向,它能发挥由教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同时丰富的试题背景,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展示自我的舞台。


  今年的试题有哪些亮点呢?主要体现在:改变了思维角度,突出创新型。如T14,在考查算法的同时,考查算理,纠错改错,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使思维更加缜密严谨。再如T21,数据分析题首次出现在9分题里,并且最后一个问题为开放型试题:“请对该市城区学生‘双减’前后报班个数变化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用一句话来概括)”。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如二次函数题,打破了以往的考查形式和难度,今年是把实际问题以建模的形式呈现,突出数学应用功能。在最后一题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总结再应用的探究模式,这种呈现模式是备受广大师生青睐的,因为它符合“课标”中所要提倡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学生由此易获得探究问题的经验与方法。


  总之,2022年江西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内容上看,立足于课本,应用于生活实践。对于2023届学生,不能认为2022年题目不难就放松对新课的学习,而应该对课本上的内容精耕细作,吃透于心。在注重课本和基础,加强计算能力和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下,还应把所学知识加深加宽,避免盲目刷题,注重思维方法,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英语:以“三个重点”将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


徐金华,九江外国语学校英语高级教师,曾辅导多名学生获江西省听力竞赛和全国英语奥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


  2022年江西省中考英语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今年英语试题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课标内知识考查为重点,彰显“双减”政策要求

  今年的试卷突出了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覆盖课标的要求,对知识和技能考查比较全面、合理。这些考查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础词汇、句式、语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情况。

  听力A部分对话简短,答案清晰明了;B部分考核学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主旨归纳、综合推断等思维能力,难度不大;C部分是关于Earth Day,要求学生了解节日文化。总的来说,大部分考生听力失分不会太多。

  今年单项选择难度适中,侧重对实词的考查,八个小题考查了名词语境、动词时态、形容词及比较等级、动词语境、连词语境。学生答题要注意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注意结合上下文,从选项中选择符合情境的最佳答案。

  完型填空A篇题为Sit With Us,介绍了Natalie创造的the app called Sit With Us。文章整体虽脉络清晰,但第35、43小题有些难度,考生要读懂文章大意,还通过上下文推理、利用排除、对比等方法,选出正确答案。

  选词填空是一篇人物介绍。在做此题时,考生要先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根据句子内容判断所填的词是什么成分,再确定词性,最后根据内容来确定选词,遵循从易到难原则,可以比较轻松地选出答案。

  阅读理解来说,整体难度适中。阅读理解A部分较去年减少了一篇阅读文章,共四篇,B篇、C篇、D篇各增加一个小题。从考题来看,学生在理解全文时,注重对文章细节的推断和归纳。


  二、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彰显英语课程育人方向

  今年中考试题强化英语课程的育人方向,注重命题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个人素养”等素养立意,重视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完型填空A篇创设命题情景,设计典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型填空B篇通过介绍航天英雄王亚平的故事,激励学生要立志学习,长大报效国家。阅读B通过讲述一个民间故事,教育学生要懂得满足。

  作文保持去年的特点,作文不再是新的独立题型,而是将书面表达与完型填空B篇联系起来,结合文章对航天英雄王亚平的介绍,谈谈她的优秀品质,最后说说你打算如何向她学习。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大,学生可以从文章中的事例出发,谈论个人感受,学生有话可说。写作形式可以是夹叙夹议的形式,人称为第一人称,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


  三、以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彰显中国与异域文化间互通融合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开阔视野,达到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的作用。本次英语试卷四个阅读理解题目中,阅读理解B部分(七选五)讲述了丝绸的发现、用途及传播。阅读理解C篇介绍Indonesia-style celebrations。命题向学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打开一扇窗户,更好地理解异域文化。

  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工具,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工具。学习好英语,既要打牢词汇和语法这些基础,也要用开阔的思维和视角,全方位提升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和融合。


历史:把握历史教材特点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程添毅,九江三中历史教师,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长,2006届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

      2022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落下了帷幕,那么今年历史试题有何特点,难易程度如何,2023届学生应如何备考?现就本学科作简要评析:


 试卷亮点评析

  1、体现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例如第21题考查从笔记一:三国时期国家分裂,到笔记二:隋唐大一统,让学生知道祖国统一才能繁荣富强。第22题,考查赵登禹、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考查两弹一星的英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2、关注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历史从不回避热点。第23题,通过世界各国人口的增减变迁发展史,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让他们理解战争是人口的屠宰场,只有国际环境和平发展,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和人口才会快速增长,人民才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3、关注我们的家乡——江西红色文化。历史每年学考都会考查至少一道江西地方史的题目,今年更是不吝笔墨,把最后一题14分,全部史料取自江西史,如《民国日报》《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大事记》。我们在感叹学考历史专家对江西省史料的娴熟把握的同时,在今后教学和复习中更是要结合地方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我们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对初中历史教学和复习的启示

  1、要重视历史课本的引领作用。历史前辈总是对我们谆谆教诲的一句话,我永远铭记在心,就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课本。而最近愈演愈烈的一个怪现象是很多老师和学生迷恋某“神书”,一本参考资料取代了六本历史课本。而今年的试卷打破了这种畸形的迷恋,坚持答案和材料从课本出,真正做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如24题(3)问,油画《井冈山会师》答案来自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77页。在党中央“双减”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真正给学生减负,那就是教好我们手上的课本知识。

  2、重视开放性试题。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命题的新趋势,这也为中学历史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从学习历史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能自主探究学习。

  3、与高中历史接轨。现在的初中历史学习逐渐有向高中靠拢的趋势。今年的历史试卷各种材料的使用包括油画、图表、文字材料,在20道选择题中就使用了15道材料选择题,而综合题则全部使用材料展示。这样学生必须读懂历史材料,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出答案,需要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较强能力,这也是高中历史知识能力的体现。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把每篇课文和配套史料当作材料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今年的历史学考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双减”下学生的中学历史学习,也是对所有一线历史教师的方向指引,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以上的精神和措施,开动脑筋,更好地组织好历史教学和复习工作。


 
化学:立足双基 考查能力 重视素养 勇于创新

  

刘洪,中学一级教师,湖口中学化学教师。九江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江西省初中学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化学核心内容为重点,立足教材,在对知识进行考查的同时,突出技能和方法的考查,兼顾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初中学段的学生应具有的化学素养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新,紧紧依托教材中的素材来命题,知识覆盖面很广。从题目形式上看,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答题时稳定情绪,正常发挥。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能力得以体现。例如:第1题就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除此之外,今年的试卷还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突出探究,强化能力。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八个实验及基本实验操作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7题“稀释浓硫酸”、第13题“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第15题“燃烧的条件”、第16题“溶液的配置”、第18题“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净化及性质”、第19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等基础实验的考查。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描述与解决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

  二、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试题设计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科技成果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议题,体现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第1题“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活动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5题“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第14题“出行、农业、记录、净水”、第16题“建方舱、测核酸、供营养、清垃圾”等,均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如:第2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选择最理想的燃料”、第20题“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等,通过对此类知识的考查,让学生意识到废物可以再利用,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让他们懂得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稳中求进,勇于创新。试题的命制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出新”,考查方式灵活,梯度合理。凸显对初中化学核心观念的考查,如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及学科价值观等。以多种形式考查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中考题在考查角度上进行了创新。第18题,将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净化以及性质实验合并在一起联合考查,这是最近几年考题中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今年的中考删除了推断题而更重视实验操作,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一种考查形式的改变,同样是试题的一种创新。

总之,2022年中考化学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情景具体真实,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并对新课程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地理:守正创新 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精神



杨健,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九江市地理教学中心组成员,九江市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022年学考试卷命题是在全国上下“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是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进“双减”政策下进行的。

试卷的命制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版)》,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22版)》即将于今年九月实施,从新老课标衔接和初高中学段衔接的目的出发,试卷也渗透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

从整体来看,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新要求,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生活取材,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关注时政热点。试卷与往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试卷难易程度与往年基本相当。试题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对初中地理教与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一、试卷定位准确,双向兼顾。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合格性考试,考查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探究、实践的能力。因为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考虑到学生复习备考时间短,同时为配合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所以试卷难易程度与往年基本相当。不过同时作为高中招生考试,综合题部分试题还是有一定区分度,初高中学科能力延续性要求得到一定体现。例如:关于中老铁路沿线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港口村搬迁前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港口新村的选址等。对学生的读图析图、综合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试卷总体结构保持稳定,局部调整。与2021年试卷相比,试卷在考试时长、总分值(50分)、题量(28题)、题型(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方面均保持一致。在试题内容结构方面,地球和地图作为传统的知识难点被淡化、弱化,世界地理分值有所提高,江西省乡土地理比重有明显提高,分值占比达22%;综合题各题的总分值差距拉大到3分,问题数量与分值同步有所区分。


三、试卷学科特色凸显。整份试卷每组题均创设了情境并配有相应的图表,图表涉及经纬网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和统计表等中学常见的各种地理图表。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阅读图表习惯,并掌握一定图表分析能力。

试卷围绕着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状况,例如:世界地理部分考查的卡塔尔、加纳(初中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的陌生区域),学生通过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从而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能力;第28题关于港口村的变迁,通过问题探究,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最终实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四、试卷的时代背景鲜明。试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可持续的发展观。所以试卷加大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西乡土地理的考查比重,选择题15~17题的部分试题材料选自于《江西省乡土地理》一书。

试卷坚决落实教育考试改革的要求,对试题类型进行了创新,第28题港口村的变迁,就是对真实案例开展的探究性、开放性试题。


五、试题能发挥引领初中地理教与学的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教与学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地理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解决生产、生活中地理问题能力。2、重视地理基本技能的养成。培养学生地图和文字资料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估算)能力。3、重视江西省乡土地理的教学,增强对省情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4、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减少题海训练。5、重视学生对试题情境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多维度、多方式开阔学生的眼界。


 
生物:聚焦核心素养 考查育人成果


生物-沈春芬.jpg


沈春芬,九江市游盛华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成员,九江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初中生物备课组组长,多次参加市级教学研讨展示汇报、命题比赛、课例设计获奖,九江市“优秀教研组”成员,曾获全市中考“优秀阅卷教师”荣誉称号。


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凸显了“学业评价促发展”的理念,科学规范,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育人成果,特别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观念和关键能力,指导以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考查基本生命观念,呈现一题多考。试题内容覆盖面全,卷中多处考查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这些在第4、8、10、11、16、21、24等题中均有呈现。特别是在综合题中,一题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如:第21题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的结构、人类对细菌的利用以及真菌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区别;第23题考查了生物之间的关系、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无性生殖、开花与结果、遗传规律等。这些题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也有利于考验学生是否能牢牢把握生命观念来灵活应变解答问题。


二、考查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图表分析。图形、表格在以往的学考卷中是常见的,而本次试卷中有12幅图形和表格,应该是近年来最多的。命题人通过图表来创设情境、提供数据,以此考查学生比较判断、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能力。从学生角度来看,此类题稍显难度。如:第23题以曲线图促进学生思考判断油菜总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以油菜果实和种子的写实图激发学生对油菜花演变的探究;第24题展示了关节、肾单位以及消化系统结构图,以学生跳绳为背景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识图并综合应用生命观念去分析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出现在第25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能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借助数学方法分析生命现象、归纳生命活动规律的能力。今年试题的亮点在卷中出现的模型图。第22题展示了鸟的肺与气囊、气球构成的气孔、模拟肺的呼吸三幅生物模型,都是由小小的气球这个材料制作完成的,类比推理模型中气球的作用就是对比较高级的科学思维能力考查,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三、考查生态文明观念,培养社会责任。试题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第8题和第16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骆驼、海豹、骆驼刺、蝗虫等各自的形态结构功能特点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又有蚯蚓的活动体现生物影响环境,以此来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观念的掌握。试题还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其中,如第10题提出对微塑料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强调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第12题以人工培育中华鲟导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关注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突出的是第21题,以“碳达峰”“碳中和”和人工合成淀粉这些热点话题为材料,来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提出“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的思考,激起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考查生活实践能力,促进知行合一。试题源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第5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家庭药物的正确使用,第7题考查学生如何保障自身的食品安全,第18题考查学生对各类常见疾病的患病原因分析,这些均与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相关。第21题第(2)小题通过文字材料中新技术的介绍,对照考查学生对传统发酵技术在我们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了解。而第23题、第25题更是以“双减”背景下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能力更多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