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美:风雨兼程五十载,不辞长做“老黄牛”

2022-08-01 11:31:13   
浏览量 29779

村民小组长,恐怕是最小的“官”,但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在村民小组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48年,至今依然干得有滋有味。他就是今年75岁的武蛟乡大桥村第五小组组长周世美。他兢兢业业奉献基层数十载,获得各级荣誉和奖项共20项,本可在家乐享晚年,但他坚守党员初心不变,在乡村基层一线继续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铁肩膀”担当。


图片



谱写忠诚,一腔热血永无悔


1967年,年仅20岁的周世美担任了大桥第五生产队团支部书记。因为他做事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又有小学文化,被公社、大队抽调,先后担任了大桥村第五生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生产队经济队长、生产队生产队长等职务。1975年,他开始担任大桥村第五小组组长,并负责生产队工作直到现在。


与胡华先并肩劳作是周世美老组长难以忘怀的奋斗岁月,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铁肩膀”大桥人的精神写照。“那时候天刚蒙蒙亮,我每天早晨五点钟不到便要起床打钟声,队上100多个劳动力应声而动,当时考核制度也很严格,每天男劳动力10个满工分,女劳动力8个满工分,迟到上工一次就要扣掉1个工分,因此村民们每天上工都很积极。”


作为大桥人的一员,在胡华先劳模带领下,周世美凭着“两个肩膀一双手,一枝扁担两个筐”,夏秋捞湖草,冬春挑湖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战不息,把大量的湖泥湖草挑上山岗,配合其他有效措施,提高地力,改造红壤薄地。他更是靠着本人肯下功夫、宁愿吃苦,把自己锻炼成为了种棉花的一把好手。“回想起来,那时候确实辛苦,可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不怕吃苦,要勇于担当,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开拓进取,一种担当谋振兴


2006年,镇里建设新农村,大桥村五组所在的上坝村分到了两个建设点共计60万元建设资金,秉持着“不搞大拆大建,变脏乱差为美洁净”原则,周世美决心把上坝村面貌变得焕然一新。

“农村工作虽说不好干,可大多数工作多花些时间精力也就成了,可唯独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是一道难题。”周世美介绍。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项目,加之很多村民不理解这项工作,他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深入群众做工作,白天协调工程项目,晚上挨家挨户动员说理,经常每天只吃一顿饭;他担当作为做表率,在拆除房屋时就从自家屋上开始;他铁面无私拒人情,面对弟弟主动说情,他不讲人情讲原则,照拆不误。在周世美老组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当年新农村点建设顺利实施完工。

2016年,周世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整合有限资源,联合上坝村7个姓氏“共奉宗祠”,把其余祖厝拆除,建成一座面积100多平方米的联合宗祠,作为各项子孙敬奉先人的共享场地,让邻里之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有效推进了本村移风易俗,树牢文明新风。

大桥村前党支部书记刘道贵说,“老组长敢想敢试,不怕困难,他通过‘共奉宗祠’把7个姓氏攥紧成一根绳子,我很敬佩他凝聚人心的工作能力。”



务实为民,一份初心照前行


赓续传承,一心为民。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第五党小组一共才10位党员,而年轻党员更少,参与重要卡口值守的人员短缺,周世美坚守岗位执勤。孙子周明星眼看爷爷不辞辛苦坚守在抗疫一线,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祖孙齐上阵,守护在九界线南山砖厂卡口。

“大家赶紧来集合一起到集镇去做核酸!”2022年3月24日上午八点多,老组长用响亮的声音挨家挨户召集在家等候的村民做第一次核酸采样。一开始,有抵触情绪的老人,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大桥村,不用参加检测。在老组长的耐心劝导、引导下,五组的村民积极配合历次核酸检测,自觉遵守维护核酸现场秩序。


今年,大桥村重点打造棉花产业种植示范基地,需要大量人手下地种棉。虽年过古稀,周世美老组长二话不说带头到基地里劳作。他说自己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在“铁肩膀精神浸染里成长的党员,他有责任将这份吃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传承下去。


廉洁自律,两袖清风。风风雨雨在村任职几十年,周世美将账务管理这一“肥差”交给了专人管护,自己从未插手,也未拿过公家一分一毫。他说,只有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村民当作自家人对待,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以身作则做榜样,大家才会接纳你,信任你。


(来源:九江瑞昌发布)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