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母亲的针线活

2022-08-17 19:00:00   
浏览量 28806

母亲的针线活

■ 殷秋霞

母亲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是一位勤劳能干又心灵手巧的人。记忆中最深的是,她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

听说母亲小时候非常想读书,可由于外公家经济困难,母亲又是家中老大,所以一直未能如愿。母亲年少时要帮忙照料弟弟妹妹,她无师自通,总是用麻绳编织成小动物的形状,给我的姨妈和舅舅们玩。看到别人用竹篾编结成的竹篮、簸箕,也是爱不释手,细细揣摩,虚心求教,直到学会。最令母亲痴迷的就是针线活,那时经常跟着邻居婶婶们学着绣花什么的,一上路就停不下来,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母亲上手快,悟性高,很快外婆家里有要缝补的衣被,就都交给母亲来对付,每一处破绽,母亲都补缀得整整齐齐,有的还会在缝补的地方绣朵小花,变得更漂亮了。

记忆中母亲总是坐在缝纫机前不停地踩着缝纫机,动作麻利,针脚整齐,只见“刺棱”一声,两片小布片就被母亲拼好了,就连很小的布块都能被母亲踩出精致的图案来。冬天用来抱小孩的抱裙就是她的得意之作,由一片片不同颜色的小三角形布片按照一定规律做成的抱裙,看上去就像是一件艺术品。母亲还会仿照夹克式羽绒服的款式缝制小孩穿的棉服,再做个像商标一样的图案,看上去跟在成衣店买的羽绒服一样,在那个时候小孩能穿上这样的衣裳过年也算是比较时尚了。母亲还用一些颜色比较好看的布料为家里做了沙发套、电视机罩以及电风扇罩,加上罩子上刺绣的鲜艳图案,给厅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几年后父亲调到县城上班,母亲也随迁进城,从此母亲继续从事她的手工针线活。为了贴补家用,每逢节假日,母亲都要摆摊售卖手工成品,有大人小孩穿的棉服、棉裤、棉背心、抱裙、被套等等。由于母亲的手艺精、品种多,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都说母亲做的手工不仅样子好看,针线也紧扎,耐穿耐用。

母亲的手工如此受欢迎,我想与她那真诚待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次,一个要做外婆的客人来买宝宝的棉服时对母亲说:“你宝宝衣服做得这么好,不如再进一些宝宝穿的内衣,如宝宝衫、鞋帽之类的搭配着卖,这样我们就都在你一家买,就不用到处跑了!”母亲听后便笑着答道,“是啊,您说得很在理。”于是,母亲就到南昌购进一批宝宝衫、小衣帽等与手工制品搭配成宝宝全套,虽然增加了成本,但给顾客带来了方便,受到了欢迎。生意好了以后,母亲就在农贸市场开起了一家档口,搭配着卖人造棉,用人造棉铺成的棉被、枕芯,柔柔软软,暖暖和和,给人感觉特舒服,也就特别受欢迎,以至于后来熟人都称呼她为“棉花婆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店越来越多,手工裁缝师傅却越来越少,可我母亲的针线活却总是停不下来,始终保持着传统手艺人的执着。那时还有从乡下老远跑过来的老婆婆,她们盘着传统的发髻,穿着从右边开扣的褂子,扣子也是用布做的纽襻扣,母亲告诉我那叫“便服”(也就是“大襟”)。她们都说现在的裁缝师傅很少有会做便服的,只有母亲会做,再远也要跑来请母亲做。

后来父亲退休,母亲随父亲来到深圳,为大哥家料理家务。在深圳生活的那几年,母亲又开始学习十字绣。母亲绣起来非常执着,经常带着老花镜,一绣就到深更半夜,几年的时间,母亲绣好的满幅绣有《清明上河图》《花开富贵》《旭日东升》《满堂红》等等作品,这些都是两米多宽的大画,别人绣一幅也要花上几年时间,可母亲能绣出这么多幅,也令许多人啧啧赞叹,如今这些画也都一一挂在我们兄妹家中,更珍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八年前,母亲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怀念。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她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母亲的一生也是幸福的,她用她那热爱一生的针线活编织出了多彩的人生,也为我们这个家庭、为我们后代,描绘了无限的美好与温馨。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王文婧

责编:张江艳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