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风土)风流才子李渔的庐山之行

2023-12-27 19:1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8820


风流才子李渔的庐山之行

■ 廖 柳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自幼聪颖,明崇祯十年(1637)考为府学生。清军入关后,无意仕途,从事文学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他的一生用20字概括为:生于明末世,杭州露锋芒,客居石头城,终老西湖畔。

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化巨匠,李渔在文学方面著有《无声戏》《十二楼》,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在戏剧方面他创作的《风筝误》《奈何天》《比目鱼》等作品,名震一时;在戏剧理论方面,他创造了一个中国戏剧叙事文学理论模型,堪称“东方的黑格尔”;他在《闲情偶寄》里所主张的科学、健康、理性的生活美学原理已经被普遍认可。

李渔身边姬妾众多,一度还以姬妾为骨干,组成了家庭戏班,自任编导。一方面他以卖文刻书维持家计,另一方面他率领姬妾戏班周旋于达官贵人间以获取财富。他文笔惊人,放荡不羁,大俗大雅皆可为之,受众涉及所有阶层,可以说是名满天下、家传户诵,而且其作品每出一部便会立即被盗版。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

康熙十一年(1672),时年62岁的李渔,受湖北汉阳太守纪子湘的邀请,在新春刚过之时,就率领姬妾戏班从金陵乘船赴汉阳。行至九江,停船靠岸,准备报关。李渔利用空隙,登岸前去拜访九江知府江念鞠。江太守早已听过这位大文豪的名字。听说李渔来拜,热情地接待了他。江太守希望李渔用过饭后再走,李渔说他得抓紧时间赶往汉阳,自己是利用报关的空隙前来的。江太守一听,不再勉强,便吩咐关吏对李渔的行船免检免税放行,还送上银两和食物,并叮嘱李渔回金陵时一定要再来做客,带他游览庐山。李渔喜出望外,著五律《谢江郡守分俸赠舟,兼免关吏诛求之苦》,全诗如下:

糇粮能几许,堪阻石尤程。

地主无难色,穷途少叹声。

情随江水阔,德载故人行。

更颂贤关吏,推乌免暴征。

李渔此次船靠九江,虽然未能在九江过多停留,更未去庐山。但他应允江念鞠回程必定再次造访,同游庐山。在汉阳的数月,李渔陪同官绅参加了大量活动,同时也游览了黄鹤楼、晴川阁等众多名胜古迹。

同年初冬,李渔返棹金陵,因赴江太守之约,故在九江逗留多日。江念鞠先是陪同李渔游览了城外的陶渊明和白居易纪念祠。他还为祠中自怡堂撰联一副:

多劝少酬,此日壶觞邀过客;

有施必报,他年俎豆配前贤。

楹联高度称赞了陶白二人的高风亮节。

随即李渔一行又乘兴游览了庐山。他登上庐山绝顶——汉阳峰,四周祥云缭绕,远处云雾弥漫,时入冬令,寒意侵人。这时,他凝神闭目,万念俱灰禅心油然而生。举目四顾,人在云中,似有飘然欲仙、凌空轻举之意。于是善写楹联的他应邀题联一副:

足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上联写山势之高,风光之美,山顶云雾缭绕,有足踏祥云,飘飘欲仙之感。下联写游人的感受,此处寺院林立,使人俗念尽消,油然而生清静安寂之心。

下山时,李渔还参观了庐山的简寂观。庐山上佛寺多而道观少,对于这种厚僧薄道的现象,李渔颇为不平,题下一联,在序联中为黄冠吐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简寂观是南北朝时道观,今已不存。联语开头运用俗谚,借佛与道的对比,替道教徒鸣不平,以争光宠。上联议论地盘的大小,说多少名山胜景被僧众占有,理应留一两处给道士落脚;下联评价经典的高下,佛说过的经典千千万,但还不如道教太上老君的五千言微妙高深。

离开九江,船过彭泽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再次使李渔心潮难平。于是他填下了一首《朝中措·舟中望彭泽县》。

无寺有钟鸣,峦屿层层。白云偏向翠中生。百道涧泉流不歇,直指江声。

仿佛见山城,又只星星。挂冠彭泽旧知名。吏隐此中如避世,何不留行?

李渔被称为“中国戏剧之王”和“东方莎士比亚”,他留下的《笠翁对韵》是儿童熟悉对仗、用韵和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他还留有一部很有名的小说,那便是《玉蒲团》。概而言之,李渔著作颇丰,涉猎广泛。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创作等方面他都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极富创新意识,为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