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伴随着宋祖英高亢嘹亮、欢乐喜庆的《好日子》,一对新人的婚礼在亲朋好友的见证、祝福下,热烈地进行……
在欢声笑语、频频举杯的间隙,坐在邻座的表兄问我:“县文联牵头组织的建党100周年有奖征文,你写了吗?”我放下筷子,挠挠头,有点心虚地说:“还没呢,我想写出点与众不同、有新意的东西,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切入点。”表兄沉吟片刻,镜片后的睿智目光一番闪闪烁烁,很快有了,他提醒道:“你就写写咱们这个大家庭吧,你想啊,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这个大家庭出了这么多读书人,出了这么多吃‘皇粮’的后代,由贫苦农家变成书香门第、教师之家,要是搁在旧社会,能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好事落在咱们家?”
真乃一语惊醒梦中人,表兄的适时点拨令我茅塞顿开,不禁思绪纷飞,一下子想起许多……
就说我大伯吧,以前听爷爷讲过,大伯打小就聪明,脑袋瓜特别好使,在一个本家的私塾那里读了两年,深得教书先生的喜欢。那时彭泽县城已有了新式学堂,大伯要想在读书上寻些出息、有所发展,就需要到县城的新式学堂去“深造”,可一贫如洗,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贫苦人家,拿什么去供读呀!当时家里穷困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也许你不信。据说我奶奶那时候不是“出入无完裙”,而是有时穷得连条遮体的裤子都没有。不得不出门做活时,只好拿块烂布悬垂腰际,算是勉强遮住一点羞。试想想,如此贫穷的家庭拿什么去支持大伯进城读书?也是那名教书先生好心,爱才惜才,抱着一线希望,他领着我的少年大伯去找本村的族长商量,看能否拿宗族里的公钱供大伯在城里读书。可大地主出身的族长话都不肯听教书先生说完,就冷哼一声,不耐烦地打断道:“有钱就去城里读,没钱就老老实实在家种田,让族里出钱供读,亏你想得出,还是趁早收起这份心吧!”被教书先生视为“读书苗子”的大伯,就这样求告无门,失去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我们家小姑的命运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小姑比大伯小10岁,她虽是“生在旧社会”,却有幸“长在红旗下”,在乡里办的新学堂读到高小时,正赶上政府急需教育方面的人才,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的她,一举考取在湖口县办的“简易师范学校”。两年“简师”读下来,分配到彭泽县浪溪乡,由农家女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后与该校教师喜结良缘,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教学伉俪。记得小时候小姑每次回娘家省亲,总会大包小包地带一大堆糖果饼干之类的吃食,雨露均沾地分给大伯家、大姑家、我们家的一众侄儿侄女,所以小时候我们最期盼的就是小姑回娘家,她一回娘家,我们就能有无比丰富、甜美的口福之享!
由小姑“发迹”肇始,她家,大伯家、大姑家、我家,我这一辈人中,记得那些年,真是喜报频传,家家都有孩子“鲤鱼跳龙门”,考取包分配的大中专院校,并且家家都起码有一位当老师的,因这一特色,被村里人誉为“教师之家”,成为美谈。每次大家庭聚会,酒酣耳热之际,长辈们就会自豪地说:“咱们这个大家庭考取这么多大学生、中专生,家家都有吃‘皇粮’、拿工资的,咱们这个家族的读书基因好哇……”每每这个时候,入了党,当了一辈子生产队队长的大伯都不忘一脸正色地补充道:“若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咱们这样的人家读书基因再好,也是没有用的!永远也翻不了身,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大伯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说得大家伙纷纷点头:“那是!那是!”
现如今,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孙子辈们在读书考学的路上,更是腾蛟起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985有之,211有之,出国留学者有之,读研考博者有之,都有很好的发展前程。就是子承父业乐于从教的,也升级升格了,多在城里的大学、高中教书。像我们这种世世代代为贫苦农民的寒微家庭,能够实现咸鱼翻身、草根逆袭,实现向上层流动、跨越,“饮其流者怀其源”,只要往深处稍一寻思,就知道是共产党、是新社会给予我们的福祉和恩惠。
再把目光宕开去,放眼全中国,又会看到有多少曾经与读书无缘的家庭,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并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啊!这无疑是社会的合理、历史的进步!“义务教育”“希望工程”“一个都不能少”“贫困生补助”“大学生助学贷款”……一个个惠民助学工程的有效实施和扎实推进,大伯在旧社会那样的遭遇不会再发生、重演了。(何永福)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雪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