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桓伊:横笛三弄绕匡庐 (上)

2022-11-14 19:0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622

桓伊:横笛三弄绕匡庐 (上)

■ 李志华  梅曙平


锲 子

《晋书·桓伊传》节选:桓伊,字叔夏,有军事才略,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前秦苻坚强盛,边境上多处令人忧虑,朝廷商议选拔能御敌守边的将领,于是任桓伊为淮南太守。他和谢玄一起击败前秦将领王鉴、张蚝等人,因功封为宣城县子,又进升都督豫洲诸军事、豫洲刺史。建元十九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桓伊参加淝水之战,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同打败苻坚,以军功进封永修县侯。其人生性谦素平易,虽屡建奇功,但作风始终不改。其人擅长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后任江州刺史,治理有方,使百姓有所依赖。在任多年,升为护军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将军、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东晋有一个儒生与众不同,他剑胆琴心,标悟简率,融儒道释于一体,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一音演畅,熠熠生辉。故而时人称其:奇才、高节,二难并重;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备。他凭借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脉流,在忠义与风雅的对等交融中,将自身转化为将士,为清官,为音乐,为梅花,缓解了一个时代的浮华与骚乱。这位名士就是桓伊,他砥柱在战乱厮杀的最前沿,在前秦不断的窥伺中,横刀立马,独当一面。协同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在淝水以弱胜强,直杀得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仓皇北窜,守护了偏安一隅的半壁江山;他运用治平之术,绥抚荒杂,宽免赋税,抚恤贫困,百姓倚为依赖;他以一支竹笛,敞开坦荡的心扉,令世事的喧哗化作一曲玄妙的天籁,一波三折地演绎出魏晋风度。这里讲述的故事,是从太元九年开始,桓伊都督江州、荆州十郡,官拜江州刺史。这些年,桓伊在青史之中为名臣雅士划定了新的制高点,让一段不堪回首的年代有了虽然苍凉却也坚定的亮色。故事中的桓伊,在生活的清浊中浸润,内心被打磨得玉润珠圆,恰似那《梅花三弄》:一弄牧江州,二弄建东林,三弄吹横笛。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那早霞短笛、棚车鼓笛、山阳竹音,吹奏的是一个杰出男子轩峻壮丽的人生。


梅花一弄:放马南山啸江州

桓伊立身在一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东晋,战争惨烈,民不聊生;异族乱华,强敌环伺。这位丹阳尹桓景之子,颇有军事才干,被赋予了以家族声誉为起点的忠君护国使命。衰落的王朝与军事将才的汇合,使得他的人生方程式如此排列:冲锋陷阵+军功卓著=永修县侯并右将军。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震,谢玄、谢安、谢琰、桓伊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此战之后,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使得“五胡乱华”以来,偏安的东晋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至此,广大的江南地区总算获得了令人踏实的安宁。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太元九年,桓伊经历了光辉惨烈的战争,弥合了边境支点面临坍塌的江南防线,稳定了大局。随后,守土牧民成了他的使命。就在这一年,荆州刺史桓冲病逝,朝廷随之任命桓伊都督江州、荆州十郡,统领豫章四郡军事,兼任江州刺史,将军如故,并假节。刺,乃是检核问事的意思,担负的是监察之职;史,即为御史。故而刺史的主要职责是掌控监郡,负责监察郡守等诸多官员的行政事务。

桓伊担任江州的总管,在地方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州,自东晋开始设置,辖境为江西大部。晋太康十年,以荆、扬二州疆域旷远,难为统理,分豫章、鄱阳、庐江等郡之地置江州,理豫章。当时天下一统、政局稳定,江州之设本为解决南方荆、扬地域广阔难以治理的症结,亦有分割、牵制荆、扬州之意。在荆、扬相持的东晋门阀政治格局中,江州对荆州的牵制体现得最为明显,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之地。人言:盛世创业之英杰,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桓伊两者兼备,既能把酒时看剑,亦能焚香夜读书;既能“四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也能“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故而任命桓伊都督江、荆十郡、统领豫章四郡军事、兼任江州刺史,把控枢纽重镇,可谓是知人善任。

桓伊习勤劳以尽职,重农事以厚生,崇俭朴以养德,扩才识以待用,是一个体恤民情的父母官。他刚到任不久,便考虑到边境已然无虞,应该以宽恤为政务之要枢。于是上疏朝廷,据实陈述江州虚耗严重,加上历年天灾人祸累积造成的连岁不登,乃至黎庶流连失所,而今境内仅余五万六千户,应该合并为小县,姑且免除诸郡百姓拖欠的粮食,迁移州治所回到豫章。桓伊启奏不久,皇帝下诏迁移州治所到寻阳,其余的事宜皆听凭桓伊的请求。

桓伊干事雷厉风行,胆大心细。善于酿成风俗醇厚的气氛,造成四境升平的形势。他深知督抚之职,一在求人,一在治事。求人,采访如鸷鸟猛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辨其贤否,察其真伪。督责,如商鞅立木之法,含孙子斩美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恩威并施,方能驭众。担任江州刺史以来,桓伊剖析治事之道,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

桓伊躬身入局,深入了解民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宜的措施,实心救助安抚百姓。事虽千头万绪,而其简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句而已。桓伊明白这个道理,整理江州如烹小鲜。他晓得,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要则易知,简则易从,稍微繁难则不信不从。故而,为了棕核做到月有课,岁有考,他常常微服私访,遇到道路阻断,便带领百姓修桥铺路。遇上久旱不雨或洪涝灾害,及时把握百姓收成,但凡年景抛荒,当即下令减刑薄赋。桓伊注重率领百姓兴修水利,视察河道堤防时,亲自对着河图对在场的下属官员说:“既不能纸上谈兵,也不可以因循旧说,必须深入研究地形水势,因时而变。”桓伊告诫各级官员下去巡查,一律不许扰民欺民,但凡有损耗财力物力之事,一概禁止。他号召地方开流节源,扶持稼穑,抑制铺张浪费,大力涵养节俭、礼让的民风。为教化百姓,桓伊倡导开庙兴学,提倡文教。这一系列安抚士民举措,宽恤得体,万民称善。

只因桓伊挺磨负责,随宜拯抚,使百姓有所依赖,令地方气象为之一新。他在任期间,江州地面上宅有新屋,水有新船。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城郭巷道,皆治端正,从根子上使江州这一方水土蓬勃开通。

事到盛时须警醒,境当逆处要从容。据史料记载:桓伊收拾了很多前秦败军散落破损的人马铠甲,没有战事时,便动手修缮,凑成了完整的战马装具一百套、步兵铠甲五百套。桓伊居安不忘危,修整器具备战,结果到死都没用得上。临终时,他便提前做好安排,预先拟就表章,让人在他死后将铠甲进献给朝廷。在表章中,桓伊陈述自己为国效命消灭敌寇的遗愿,读起来很有英雄垂暮,壮志难酬的悲壮。桓伊知道“王师北定中原日”,此生早已无望,也只能徒唤奈何。故而淝水之战后不久,桓伊任职江州,头一件事便是上疏为民请命,他心中忖度的是:既然军事上不可能有大作为,不如索性与民休息。其后桓伊在江州的任上,一直以宽仁为政,随时救济安抚,江州百姓倒是幸运地过了几年相对安稳的日子。这就是桓伊,既是猛将,又是名士,也是忠臣,集豪情、才情、悲情于一身,正如他在集甲进献奏表中所说的这样:“臣深受朝廷恩宠,受命经略西藩。淮南大战时,敌寇仓惶北逃,人马器械,随处抛弃。当时收集了许多残破不全的武器,无法连贯一体加以使用。经过多年修理,现已全部修整完好。当今天下虽然大体一统,但余寇仍未消灭净尽,臣不甘心老朽衰迈,还想献力献策拼死效命,上报皇恩。然而,我的这一心愿却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臣在九泉之下含恨悲伤。谨以此马军装备百具,步军铠甲五百套奉献朝廷,皆放置于寻阳,请派遣有关部属前往领受。”旋即,朝廷降诏道:“桓伊忠诚报国,大志不遂,令人伤怀,遵其遗志接受所上铠甲马装。”

桓伊在江州任上头尾十年,十年来,举活一团春意思,撑起四境民安康;十年来,江州太平依日月,杖藜零涕说康衢。承平日久,东晋名士们的清俊通脱、无拘无束的行为风格,同样会在江州大地上留下许多的世说新语。饮酒、清谈、诗词、书画以及纵情山水,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桓伊自然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代。新兴门阀士大夫阶层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洒脱倜傥。距寻阳县东三十多里地,有一座大山,本来名叫鄣山。昔年有一隐士叫匡俗,字子孝,在此隐沦潜景,结庐于此山。汉武帝拜其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而这座大山便取名庐山。在庐山北麓,有一座丛林,名叫西林寺。太元十一年的某一日,西林寺住持慧永邀请江州刺史桓伊喝茶坐谈,二人说得水流花放,颇为融洽。慧永借机说:“慧远前来庐山弘道,如今蔚为大观,门徒日渐增多,所居龙泉精舍不足以容纳,奈何?”桓伊大笑道:“有佛何愁无净土,在此界地方,保准远公行住坐卧路头清爽,丛林弘道没有障碍。”这一句承诺,在庐山的厚重人文史册中,又平添了亮煌煌的一页篇章。

                              

 (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