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监控村容村貌,对垃圾、污水等重点工作进行统一指挥调度,通过大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研判……走进柴桑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中心,已经建好的“多网融合、一网统管”平台运维管理体系,让柴桑区“数字乡村”治理迈出了新步伐。
这是我市全力推进“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二量三率”工作要求,我市以“三百四化”为目标,加快推动市本级和柴桑区、修水县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省级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全市“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维体系建设。目前,市级平台运维中心投入运行并实行常态化管理,武宁、修水、彭泽等12个县级平台接入市级平台统一管理。
平台运维实现常态化
近日,彭泽县芙蓉墩镇芙蓉村村民胡琴发现村庄公共区域杂草丛生,于是将问题上传至“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网格员收到问题后,第一时间安排村环境管护员前往现场查看,并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清杂。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解决了村民反映的问题。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市积极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助力乡村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同时,全面提升平台运维管理水平,启动平台群众事件全过程管控机制。通过建立事件上报、事件处理、结果反馈、处理评价等各项制度,对群众上报事件进行实时监管,对超过24小时未处理的问题,及时派发问题告知单,超过2天未处理的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并落实到位。做到当日群众投诉事件在规定时间及时处理反馈,事件零超时。目前,全市群众投诉事件并及处理问题7.1万件,做到件件有结果和评价。
乡村治理实现智能化
武宁县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在巩固平台运行上成效显著。目前,在全县309个一类村以及乡村主要交通路口、人流密集场所、垃圾中转箱和生活污水检测站配备593个监控摄像设备,并统一接入指挥调度中心,实现了村庄环境管护精准化、便捷化、智能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推动乡村环境从“一时净”到“一直净”。
为加快推进县级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我市优化了平台软件系统,不断向乡村产业、社会治理、社区服务拓展,满足了乡村振兴的需要。德安县、柴桑区、修水县、庐山市等地以农村人居环境“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为基座,整合智慧宅改、高标准农田、智慧渔业、智慧粮库、乡村电商等应用平台,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多网融合”的数字乡村样板。全市整合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村容村貌重点工作的基础数据,以“四个一”(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运行模式,运用“5G+管理”技术,逐步实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在平台的一体化展示、智能化预警、科学化决策。同时,对接全省5G+长效管护平台,通过省级平台的统一汇聚,及时预警本市的投诉问题,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实现了省市数据即时共享、工作高效协同。
工作格局实现社会化
近日,德安县爱民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志愿者走村入户,积极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借助“万村码上通”管护平台即时上报异常情况,同时组织4个村利用广播大喇叭、微信群同步宣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做到人居环境整治“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
近年来,我市加大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普及推广省“万村码上通”二维码,及时将“万村码上通”二维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分别纳入农村厕所改造示范牌、污水处理公示牌、门前三包责任牌,确保村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农民群众关注平台人数达125万。同时,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多渠道,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持续提升群众对平台的知晓率、认可率、参与率,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踊跃参与、全力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