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论语)平淡之中见真情——冷克明先生其人其诗

2024-08-10 19:02: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3274

image.png

平淡之中见真情

——冷克明先生其人其诗

■ 全秋生

冷克明,中等身材,略显清瘦,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清亮的眼睛,大多时候看上去冷峻、深沉,两撇八字胡犹如两首精美的散文诗贴在嘴唇,观之潇洒、飘逸,读之暗藏玄机,平时衣着朴素干净,给人彬彬有礼的深刻印象。翻开他的简历,也见平淡:江西修水人,中学毕业后,当过农民,做过临时工和药店营业员,这样的经历让当过农民的我感到分外亲切。可就是在这样一位平平淡淡的人身上却蕴藏着火一般的热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对诗歌的如醉如痴……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他用满腔的真情写下了不平凡的经历:在《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人》《黄河诗报》《散文》《星火》等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作品入选《十年散文诗选》等10多种选集,先后20余次在诗歌大赛中获奖。已出版散文诗集《荒滩篝火》,主编出版诗集《世纪之吻》《梦幻之旅》《心灵之约》等7部,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散文诗人协会会员。他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从赣西北的夜空升起,闪烁在中国诗坛的上空,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1995年11月,黄庭坚诞辰960周年纪念会在修水召开。在前来参会的研黄专家、授业恩师梅俊道教授的引荐下,我初识克明先生。再识克明先生,我已经忝列先生门下,开始尝试散文诗创作。彼时向先生请教交流,深感先生谈锋甚健,言及诗歌创作可以滔滔不绝,用“深入浅出”一词来形容他给我的写作指导是恰如其分的。对于当时苦闷无聊却又无力跳出大山包围的我来说,在小城里能够有幸遇到这样一位名师真是一件高兴的事,内心更为先生的平易近人而深感庆幸。

我以为,大凡与克明先生接触过的文化人都会有一种相似的感觉:在那平淡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腔滚烫的情。他乐于助人,不摆架子,许多文学青年和爱好者,都从他精辟的见解、奇妙的构思和缜密的思维中得到启发,他不但从理论上给予耐心指导、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还慷慨大方地把珍贵的藏书借与他人,甚至从篇章结构、主题立意、文学语言等具体方面帮文学爱好者修改稿子,介绍、推荐发表他们的作品。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修水不少青年文学爱好者破壳而出,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修水文学气候的形成与发展壮大增添了一抹亮色。

都说“文如其人”,读克明先生的散文诗深有其感,他的诗作少有绮丽华美之词,实则哲理浑刻,真情流露,启迪开悟遍布字里行间,令人兴奋,把玩不已,读之颇觉“三月不知肉味”矣!

克明先生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他看待周围的一切,情趣往往异于常人,“能与星月对话.让草木含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平淡无奇之物,经他那支生花的妙笔一勾画,就被赋予种种人生哲理和动人情思,成为他散文诗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素材:

“枯色的草,黄黄的,流着秋的血液/……眼前是西风看不到头的足迹/我惆怅/我把年指深深地插进泥土,执意要挖出那个绿的春来;我触到了坚韧湿漉漉的草根/亲爱的,请收下这束带泥土的草根吧……/有一天,它会长出我的祝福来……”《枯黄的草》用寥寥几笔,就把出身卑微、毫不起眼任人践踏的枯草点化成“人生路上奋力拼搏、进取的希望和情深脉脉的爱情祝福”,激发人们平淡的日子里去寻求真善美的真谛,令人拍案叫绝。

化腐朽为神奇,让路边、野地、山坡上的丛丛枯草充满希望,充满温情,是克明先生诗意盎然之一种。他还把赣西北幕阜山上随处可见的断木残枝点染成生活里的伟丈夫,把修河两岸夜色茫茫下的荒滩篝火吹奏成奋进的号角。

“已非树/没有了苍劲的枝挑起鲜花甜果金色的太阳/浮有了婆娑的叶托起露珠鸟鸣温暖的风/光香/焦黑/丑陋而倔强/如一截愤怒的断臂直戳天空/……于旷里野站成一尊冷冷的雕像,冷冷地瞧那白的霜雪飞舞里的风暴啸叫以及蝶的献媚鹰的作态……”(《雷击树》) 

“荒滩上没有一棵树,一朵花,遍地的乱石杂草,织成一个悠远的寂寞/……突然,荒滩上腾起一股血红的火苗……/我的孤独在瞬间被烧成灰烬/火花剪出一个忙碌的人影/……我不知道火光点燃了他的一个怎样的愿望/但在我的心里,像火苗突然出现一样,骤然腾起一个坚实的慰藉——只要有光明和温暖存在,人世间就不会有永久的寂寞。”(《荒滩篝火》)

多么顽强的斗志,多么坚强的人格,多么乐观的精神,多么绚丽的想象,在平淡甚至是丑陋的外表下,是对生活的勇敢挑战,是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是对命运之神不屈抗争的精灵在仰天长啸,一路呐喊地冲破大山的隔膜和包围,去寻求新的生活、新的自由、新的广阔天地。

修水历来山川深重,灵气浓郁,闭塞落后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困住幕阜儿女们寻求诗与远方的坚定步伐,反而激发了有志之士勇敢大胆地走出围困,去闯荡,去打拼。历朝历代,人才辈出,有彪炳史册的书法诗词大家黄庭坚,有在石头城坚守36年的抗元名将余玠,有名列《清史稿·列传》的一代帝师万承风。陈氏一家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其中四人一同被载入《辞海》,被后世誉为“陈门五杰”。

在这一方文风鼎盛的土地上,不同时期都有为数不少的优秀代表人物涌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文学大潮席卷修河两岸,克明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挺立在诗坛的风口浪尖之上,收获了来自大江南北的鲜花与掌声。

克明先生的诗歌貌似平淡实则多情,在诗歌创作手法上表现出多样性的追求。

  “遥望黄河,黄河成了一根纤绳/一根纤绳,被浑浊的汗水浸透,被苦涩的泪水浸透,湿漉漉的,穿起了太阳穿起了月亮,穿起了无数只不瞑的眼睛。”(《遥望黄河》)

他写黄河,不仅使读者视觉上看到“一根纤绳”的形象,而且调动了味觉,“被苦涩的泪水浸透”,调动了触觉“湿漉漉的”,将黄河写成了一根有形有色有味的、刻有民族灾难和耻辱的大纤绳,使读者体会到灾难深重的黄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幻化成如同母亲胸前的一条金色项链的真理。克明先生在他的诗歌中灵活地运用了铺垫、反衬、对比,隐喻、暗示、烘托、断裂、变形、通感,推移、化入、淡出,静态、动感,比兴、象征、白描、重彩等手法,凡小说、戏剧、电影、绘画、雕塑、舞蹈、建筑、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都在他的诗中大有用武之地,使得他的散文诗成为一种美的化身,给人以全方位的刺激、启发,让读者在美的旋律中沉浸、陶醉。

克明先生诗歌平淡而多情的特点还表现在诗歌的语言上。

“我的船,失去了桨,在水面任意漂流/……岸,我的梦中的岸哪!正是迷恋于翠柳掩映、百鸟啼鸣的岸的臂弯,我的船失去了桨/岸,我的希望岸哪/但没有桨、船,就靠不了岸,到不了理想的港湾/于是,我毅然张开双臂在水中奋力划动着……”(《船失去了桨》)

  这首精美的散文诗,运用了复沓唱和的形式,可以看出,主调句的反复咏唱,给读者以回环往复的冲击力,在岸、船、桨三种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意象当中,塑造了一个奋勇前行、永不言败的探索者形象,使得全诗所表达的主旨得以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克明先生的诗歌语言都是自然流畅、平淡朴实的。他不套用陈词滥调,不堆砌华丽浮泛的辞藻,毫无晦涩造作之感。对于一些“创造”性的语言,克明先生也是经过反复锤炼后才使用的,不露刀痕斧迹。他还善于掌握语言的节奏顿扬,注意探索新的表现方法,不拘泥于汉语语法的成规,把所要表现的哲理或潜在含义融汇在情节故事之中,渗透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思索、领会的余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两句诗既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审美情趣的高度集中,也是克明先生为人作诗时的真实写照。我想用一首克明先生当年曾点评过的小诗来结束此文,以表达我对克明先生文学启蒙之恩的致敬!

锁紧门窗,架一盆炭火

煮一壶诗

和几盅老酒喝下:

热气便从心之笛孔吹出,荡成一支“天不下雪天不刮风天上没太阳”的壮阳曲。

红红的火苗如红彤彤的浮云欢快地托起漆黑如墨的壶底,道道不灭的诗魂咝咝作响于狭小的壶嘴袅袅散出扭成迷人的舞姿纠缠浓浓的寒意绕在房梁久久不去凝成网上的金钩。

钓住的:

不知是岁月的苦涩还是囫囵的思念?

管它,统统拌一壶,和着诗魂煮——

三盅二锅头,赛过活神仙。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