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呀,那可是咱们感知声音的神奇“小窗口”,但同时也是身体里娇弱的“小宝贝”。好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都在偷偷给听力损失埋下“小炸弹”呢!
您知道吗?WHO 的《世界听力报告》(2021 年)说了,全球居然有 15 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预计到 2050 年,这个数字会超过 25 亿!而且咱们国家和亚太地区的致残性听力损失患病率,在全球那可是“勇夺第一”(7.1%)。
再瞧瞧 2006 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数据,听力及言语残疾的人口多达 2780 万,稳稳地站在了各类残疾的“榜首”。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还统计了:正常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大概在 1‰ - 3‰,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过的新生儿里,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更是能飙升到 2% - 4%。
俗话说“十聋九哑”,小朋友要是听力损失,就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含糊不清、交流困难、学习费劲,还可能产生心理问题。那要怎样才能做到“聋而不哑”呢?
✦✦
先天性耳聋在宝宝出生后的 2 - 3 天内,就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这可是被证实了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应用并且客观有效的好办法)早早发现,3 个月内就能确诊。要是在 6 个月内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康复,早期有效干预康复率能高达90%以上!
对于先天性耳聋这个最常见的出生缺陷问题,全世界的国家都在绞尽脑汁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让耳聋的小宝贝最终“聋而不哑”?实际上,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好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一系统性项目工作。那到底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呢?
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刚出生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检测。检测需要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安全、无创的优点。检测结果的表现形式为“通过”和“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筛选出患有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患儿,使其早期进行诊断及干预,避免病情的延误。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的听力,仅仅用日常观察和唤醒等方式来判断是很粗糙的,这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出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真正听到声音;或者因为孩子对声音有反应而错过轻度、中度的听力损失。许多家长等到孩子2-3岁了,才发现孩子对自己的呼唤没反应,以为是小孩淘气,只知道玩耍,等到别的小孩都会说话了,自己的孩子仍不会说话,急忙带孩子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为时已晚。即使有很多提高听力的办法,但还是无法挽回孩子错过了的学习语言最佳发育期,导致孩子言语发育不良,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因聋致哑。
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的结果
“通过”与“未通过”是什么含义?
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后会得到听力筛查报告单,报告单上会显示所用的筛查方法及筛查结果。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和“未通过”表示。“通过”意味着宝宝的耳蜗功能正常,或声音能传达到脑干,“未通过”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会有听力损失,因为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及中耳积液等会影响筛查的结果导致“未通过”,另外测试时宝宝是否处于安静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筛查的结果。但“未通过”的结果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复筛。
如果宝宝顺利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如果宝宝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宝宝现在的听力基本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绝对没有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听力损失都是先天性的,还有很多因素可能使宝宝出现迟发性听力下降。所以,无论任何时间,家长如果发觉孩子可能存在听力下降,都应及时进行检查,以便于发现迟发性听力损失。具有引起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应该在3岁内每年接受一至两次听力学检查。
宝宝咿呀发声能否
说明宝宝听力正常?
婴幼儿在出生后3-4月龄会本能地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这个时期是过度喃语时期。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以宝宝有无发声来判断有无耳聋。换句话说,只要婴幼儿的发声器官(声带、喉咙、咽部、口腔)是正常的,他就能无意识地发出一些声音,有些孩子甚至能够发出类似“爸爸”或“妈妈”的声音,给年轻的父母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孩子的听力及言语发育没问题。然而,确定宝宝是否拥有正常的听力才是判断宝宝的言语能否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听力损失具有高发病率、高危害性、干预后高回报的特点, 社会要多关注,家长要多重视,让我们携手一起帮助听损患儿早日重返有声世界。
科室地址: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甘棠院区C区5楼
咨询热线:0792-8395736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