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捐俸修苏轼祠堂的查氏父子

2024-09-11 17:57:49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954

捐俸修苏轼祠堂的查氏父子

■ 周 斌

全国有许多座祭祀苏轼的祠堂,最有名的还是苏轼故乡四川眉山的三苏祠。明代宁州(今修水)人查仲儒曾经在眉州为通判,“见其(三苏祠)颓败,即捐俸修葺”。这个捐献俸禄为苏轼修葺三苏祠。

查氏在明代是宁州名门望族。朱明时期,查氏出了一个厉害的人物,名叫查孟常,字秉庸。查孟常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幼时跟从宁州“双凤”周季麟周季凤的祖父周铭学习。查孟常记忆力从小出众,一天能记住数千言。到了20岁的时候,他专心精研三坟五典。县学教谕出题考试查孟常,也没能难倒他,便把查孟常招收到县学里学习。不久,查孟常的母亲病情严重。查孟常就向教谕请辞,回家照顾母亲。

查孟常在当地名望颇高。他伯父的儿子很早就离世了,留下一个孤儿。查孟常把这个孩子接到家里当儿子一样抚养。

成化壬辰(1472年)年,贼匪大盗罗万珪经常骚扰劫掠乡村。经过查孟常住的村庄时,听手下人说查孟常住在这里,竟下令绕村而过,并严令不得骚扰村民。

有一年发生灾荒,查孟常打开自家的粮仓,发放粮食给灾民,不收一毫一厘,每天煮粥并准备衣物送给乞讨的人。他还向县官禀报,说愿意免费给监狱里的犯人提供粮食,直到秋天有了收成为止。

到了晚年,查孟常在县治秀水旁建了一栋房屋。房子很大,有几十间屋子。他购买古人的典籍藏于家中,并延请老师。四方名士得知后,纷纷来访。他们住在查家时,查孟常经常设宴款待。大家觥筹交错,咏诗作对,好不快活。66岁时,查孟常含笑而逝。他的长子叫查仲儒,次子叫查仲道。因查仲道官至汀州知府,查孟常获赠兵部车驾司郎中的荣衔。

查孟常长子查仲儒,字文若,号沙溪,由岁贡身份得官,后来做到了眉州通判,主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在明代,眉州(今四川眉山市)领丹棱、彭山、青神三县,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宋代曾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占有三席。两宋时期,眉州进士886人,史称“八百进士”。查仲儒上任不久,去拜谒三苏祠时,看到三苏祠颓毁破败,立即捐出自己的薪俸对三苏祠进行维修。可惜查仲儒具体捐了多少钱、怎么维修,查遍修水和眉山有关志书,都没有相关记载。

查仲儒在眉州通判任上前后五年,治事兢兢业业,为人慈祥诚恳,为民善谋福利,因而《义宁州志》称其“判眉五载,慈惠为政。”

查仲儒的儿子查应元,从小聪明,进学之后博览群书,多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后以贡生身份被选入太学。查应元虽没有考中进士,但仍以太学生身份被授予官职。或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查应元后来被授予黄州通判一职,获得了和父亲查仲儒一样的官职,和父亲一样又“遇到”了苏东坡。

黄州,地处湖北东南部,大别山南麓,在明代辖蕲州、黄冈、麻城、黄陂、黄安、蕲水、罗田、广济、黄梅一州八县,史称“郡属富盛,甲科赫奕”,在江淮举足轻重。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因躬耕黄州东门外的坡地,故自号“东坡”。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了自己著名的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还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查应元任黄州通判后,在察访东坡祠、东坡雪堂、东坡西斋和苏轼曾经耕种的东坡等地时,发现这些地方大多破败不堪,遂决意进行维修。他像父亲在眉州修葺三苏祠一样,也捐出自己的俸禄,还发动黄州有经济实力的人捐助资金。几个月后,所有的东坡古迹焕然一新。黄州人对查应元赞誉有加,说他是“一时称风雅总持”。

不久之后,有一个高官贵人路过黄州。贵人随从要求查应元冠带齐整去相见。查应元心下愤然,拒不相见,竟挂印而去,回到了宁州家里,不再出山为官。前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有查应元“以不欲束带见贵人”,体现的都是一脉相承的文人风骨和不肯趋炎附势的铮铮铁骨。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