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讲述)古稀老农的文学梦

2024-09-12 20:11:06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1996

古稀老农的文学梦

■ 宋茂荣

1952年,我出生在赣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祖辈都是以种田维持生计,我刚迈进学堂的那一年,父亲曾提醒我说:“种田人家的孩子,要以种田为大业。念书嘛,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记个小账就行了。”我虽然表面点头应承,但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对读书充满兴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班主任总是隔三差五地夸奖我。在学校当校长的舅公当着父亲的面夸我:“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父亲听后却不冷不热的。父亲的冷淡没有影响我对未来的信心。记得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我和小伙伴在打麦场的角落说,长大后要当一名教书先生,教村庄上的人念书识字。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学毕业后,我却因种种原因,没有等到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辍学给我带来的伤痛难以言表。那时候,我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就这样,我开始帮父亲挣工分,努力让家庭走出困境。可很长一段时间,在田间地头干活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朝学校方向多瞅几眼。

几十年一晃过去了。2012年秋,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险些被一场大病送到生命的尽头。是呀!人生如此短暂,倘若就这样走了,没留下半点印迹,真是太可惜了。我突然头脑一热,开始学习写作,圆儿时的文学梦想。

自1966年小学毕业回家务农后,我便与书笔绝交了46个年头,原来所学的字和词几乎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写作面临的挑战无比巨大。

从零开始的我悄悄地为自己开了个扫盲班。拼音不懂,字典不会查,我便虚心向在校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便有了很大的长进。可写作必须具备充足的时间,这下可真让我犯了愁。我的儿子媳妇在浙江温州打工,孙子和孙女上学起居全靠我和老伴照顾。我们在镇上开了个服装小店,家里种了几亩责任田,我还兼任村小组长。这么多的事,让我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每天吃完晚饭,瞌睡虫就来了。可装有心事,凌晨便会自然醒来。

这天,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心头一亮,这不正好有时间写作了吗?于是,我背着老伴,悄悄地躺在床上打腹稿。去上厕所的时候,我便把灵感记在随身的本子上。那阵子,我每天天不亮就往厕所里跑一趟。白天,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干农活,我的腰包里总装着一支笔和一张纸。有时候灵感来了,我赶紧放下手上的活计,掏出笔匆匆记在那张皱巴巴沾满黄泥土的纸片上。有一次,我在田里扔下锄把写稿着了迷,被老伴逮了个正着。此后,我干脆破罐子破摔,写作的事情也从地下转向公开。2013年的上半年里,我一鼓作气写出了几万字的散文和诗歌。大部分的作品在报纸上发表,还接受记者的采访。

正当我沉醉在成功喜悦的时候,儿子的一个决定让我措手不及。儿子准备将孩子接到温州上学,让我和老伴一同前去。为了孩子,我忍痛关了店门,舍弃了庄稼,无奈地踏上了去温州的列车。

来到温州后,我除了接送孩子上学外,还在工厂兼职收发工作。每天在忙碌的车间加班到夜里10时,一个月仅一天假。可我仍然没有放弃,报废的收发单便是免费的稿纸。在温州的三年时间里,我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

2016年暑期,我们举家从温州回到了家乡。回来后,我向老伴透露了一个谋划已久的想法,我要将自己的散文结集出版。自费出书需一笔不小的经费,老伴曾答应为我慷慨解囊。可思来想去,我还是不忍心动用她的养老钱。

2017年春节刚过,我便去了附近一处山庄做工。在这里,我每天在风里雨里,泥里水里露天作业。这份工作对一个几年没干体力活,又刚做完手术的老人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有一天,我站在工地脚手架上做工时,脚手架突然断裂,我和一名工友从半空中摔了下来。当时,我的左手和左脚被摔成严重骨折。尽管疼痛难忍,但我在那一刻仍在庆幸自己伤的是左手,不影响我继续拿笔写作。在一个月的养伤日子里,我忍着剧痛,完成了《元次山与瑞昌人民的情缘》和《在蓝月谷打工的日子里》的初稿。

2018年9月1日,首都北京传来了一个喜讯,我的《铜草花》散文集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业界资深编辑周小丽老师曾不止一次地称赞我。新书到家的时候,向来不愿张扬的我,特地去商店买了一卷挂炮噼噼啪啪地放了起来。左邻右舍惊讶地议论,老宋的衣服做得出名,庄稼也种得不赖,可从来没有听说他还会写书啊!

新书传阅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下老宋可要出名啦!对于我这把年纪的人来说,出名不出名并不重要,但是人生在世,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是值得庆幸的事。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写作,让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当你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会有很多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若没有这么多老师、文友、媒体人及政府相关领导的关怀和鼓励,我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出书梦。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纸质书受到冷遇。很多学生和年轻人迷恋于网络,疏远了读书。于是,我便想在乡下的老房子自费开办一个农家书屋,免费为住在农村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看书和学习场所。我想打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千万不要让传承了几千年的书香,在我们这一代变了味。

2018年的下半年,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我个人创办的农家书屋正式挂牌成立。看到满架的新书,我很欣慰。小时候没书读,现在终于有机会与书相伴,我感觉非常富有。

我学习文学创作的经历和创办个人农家书屋的事迹,引起了媒体和文友的广泛关注。经电视台和报纸报道以后,瑞昌市文联为我送来了奖励款,瑞昌市新华书店不但为我的书屋赠送了新书,还赠送了一块“城门村爱心农家书屋”的牌子。江西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还专门组织员工来我的农家书屋举办文化互动的活动。2019年暑期,北京石油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部分学生专程来书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我的散文集《铜草花》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荐至国家图书馆馆藏,在全国新华书店销售,并发放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作为辅导教材。

所有人对我的关爱,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当你做出了一点付出和努力,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重。听到别人称我为“老师”和“农民作家”,我只觉着脸上阵阵燥热。我知道,“农民作家”的称号离我非常遥远,但是这样的殊荣,就像一盏明灯,照着我不懈努力。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将书屋打理好。此外,我还要学种有机蔬菜,为自己的诗歌集出版筹款。若上天能多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要再写一本散文集。即使有一天,我的目标不能实现,我也无怨无悔。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我的遗憾。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